首頁 > 人文

背誦楞嚴經:會通四科中的受陰和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由 東開學經 發表于 人文2021-06-30

簡介思蹋懸崖,足心酸澀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阿難

十二處虛妄什麼意思

東開背經47:二手相摩,妄生諸相;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

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於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若從掌出,應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跡。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注音:譬pì如有人,百骸hái調適,妄生澀sè滑,臂腕wàn骨髓suǐ,談說酢cù梅。

讀誦(來源為網路)

讀誦(來源為網路)

02:42

來自東開學經

上午複習,下午背誦,晚上寫記錄,這似乎在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常態。但是我的原計劃是上午完成這些事,現在看來不可能了。本來以為長期的投入會增加我做這些事的效率,按我現在的進度,恐怕過一段時間用整整一天的時間能不能完成任務都不好說。

也不能這麼消極地想,比如前幾天在“顯見離見”左右就覺得自己要完不成了,結果還是完成了,而且後天就開始第三捲了。我的效率也不是一直都慢,而是和狀態有關,有的時候一犯傻,一個小時也背不下來幾句話,有時候熬到最後快撐不住了,結果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清晰的腦筋又回來了。就開始迅速地分析,差幾句話?可以分成幾段?哪一段需要多重複幾遍?變個花樣似的把難背的背誦下來,這些都很清晰。

狀態好的時候也會意識到什麼時候該休息了,而且休息的時候心裡不亂,過一會兒回來接著打坐背誦,還能接上。這裡面有不確定性,不宜妄自菲薄,彆著急,走一步看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峰迴路轉也不是沒有可能,一切都在變化,怎知不是朝好的方向發展呢?

背誦楞嚴經:會通四科中的受陰和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今天的這段經文,包括“受陰”虛妄和“想陰”虛妄兩個部分,讓我想到了“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現在背誦經文不過是文字上的事情,真是實修相應了自然不得了,比如《楞嚴經》後面的“五十陰魔”就足夠龐大了。無論是坐上心經般若的船,還是楞嚴經上的“五十陰魔”的船,都是可以到達彼岸的,什麼法門都可以,相不相應,人心自知,不從外得。

我也知道光是背誦是遠遠不夠的,感覺自己現在的階段就是這樣,或人生或生活,有了業障受了苦果,心裡一念發明,這才知道人身難得,學習佛法好。逆境多的時候,自然有一個監督的作用,但順境來了就不太容易應對,吃了一根雪糕時都讓自己的身心被這種滋味包圍了,這五陰習性真是深入巨海啊。

背誦楞嚴經:會通四科中的受陰和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想了一想,也不能總說這麼喪氣的話,要不然“十番顯見”中的種種“帶妄顯真”就白背了。就好像心裡一旦起惡念,就馬上誦偈頌懺悔一樣,被種種“五陰虛妄”包圍得透不過氣來,有一種“離相而不得”的強烈恍惚感,這個時候想一想“如來藏妙真如性”就有“破識顯真”的功效,不即不離,可以讓心裡暫時舒緩平靜,然後再更上一層樓。

想到一件事忽然覺得有點趣味。

昨天的“色陰”部分有“目見狂花”的例子,今天的“受陰”和“想陰”有“二手撮摩虛空之幻觸”、“談說酢梅,口中水出”和“思蹋懸崖,足心酸澀”,這些例子真是非常的形象。那我坐在這只是想這些詞語啊,也思考不出個一二,但是得背誦經文啊,所以就得去反覆地重複後面的推理論證。我就不斷地念叨,還需要思考,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要是那樣又會發生什麼,然後了知結合起來是不合理的,所以就也沒有“色陰”的“空來目出”,“受陰”的“空來掌出”以及“想陰”的“梅生口入”。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句式上是差不多的,就在這搖頭晃腦地背,忽然就想到了這個“頭上安頭”的道理。剛才一個念頭回想起來,發覺自己總是在觀這些虛妄,甚至把自己也帶入進去,虛妄裡面還是虛妄。這件事覺得挺有意思的。

背誦楞嚴經:會通四科中的受陰和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最後,上一段經文中有一句“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講義中的解釋如下,真精彩,值得好好學習一番。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者:即指四科心、色諸法,不離因緣。

先約心法釋

:夫真心絕待,寂湛常恆,不假因緣;而六種染心,虛妄生滅,必藉因緣。一、以真如不守自性為因,無明風動為緣,因緣和合,於如來藏海,妄有三種不相應染心生。二、以業識內燻為因,境界風動為緣,亦是因緣和合,於第八識海,妄有三種相應染心生。

次約色法釋

:夫佛界真善妙色,性本清淨,不假因緣;而九界依、正,虛妄生滅,必藉因緣。一、染法以種子為因,現行為緣,燻彼事識,妄有六凡法界,染色生。二、淨法以本覺內燻為因,聖教外燻為緣,燻彼業識,妄有三聖法界,淨色生。

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者:

亦先約心法

:若眾生依本覺內燻,發起始覺之智,於所緣境,不執實有,離一切法差別之相,則境風既息,識浪自澄,因緣別離,三種相應染心滅;若更了知一切心念,皆依無明而有,由無明不覺,生起三細,皆是不覺之相;無明不覺之相,不離本覺之性,則無明風息,覺海波澄,因緣別離,三種不相應染心滅。上之生滅心法,攝盡五陰中後四陰,六入中意入,十二處中意根處,十八界中意根及六識界。

次約色法釋

:若眾生始覺有功,了知身、心、世界,無我、我所,則觀智現前,事識已轉,因緣別離,六凡染色滅;若更了知,不但生死染色本空,即涅槃淨色亦非實有,則無明夢破,業識還源,三聖淨色亦滅。上之生滅色法,攝五陰中色陰,六入中前五入,十二處中前十一處,十八界中六塵及五根界。

總論心、色諸法,唯心所現。本經雲:‘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又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俱屬依他起性,依他似有,觀相元妄,於本無生滅中妄見生滅;合能例中,幻妄稱相,若執實有,則成遍計執性,若能了知,依他起性如幻,遍計執性本空,則當下即是圓成實性矣。

Tags:因緣虛妄無明生滅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