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由 煙火煮夫 發表于 美食2023-01-02

簡介當地的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烹飪技術的豐富經驗,創造出大批獨具風格的菜餚,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廣州、潮州、東江3種地方菜為主體的廣東菜系,簡稱粵菜

潮州菜是中國最高階菜嗎

廣東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氣候溫和,四季常青,物產富饒,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品類繁多。

當地的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烹飪技術的豐富經驗,創造出大批獨具風格的菜餚,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廣州、潮州、東江3種地方菜為主體的廣東菜系,簡稱粵菜。

粵菜是我國較大菜系之一。

它的形成和發展,完全取決於廣東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風俗習慣。

換句話說,它是在吸取廣東民間食譜的基礎上形成,在博採各地烹飪技術之精華基礎上而不斷髮展的。

明末清初屈大均就曾說過:“天下所有之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

吳人潘來也說:“粵東為天南奧區,以山川之秀異,物產之瑰奇,風格之推遷,氣候之參錯,與中州絕異,未至其地者不聞,至其地者不盡見。”

“民以食為天”,食則以物為基礎,物質基礎差的地方,飲食文化是不會發達的,廣東人之食一向得天獨厚,很久以前就比較興盛。

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詞》雲:“斫膾烹鮮說漸珠(廣州街市),風流裙履日無虛,消寒最是圍爐好,賣盡橋邊百尾魚”。

這是對當時廣州烹飪食品之豐富很好的寫照。

一個菜系的特色,主要表現於用料、烹飪技術和口味等幾個方面。

這些,在很久以前,粵菜已獨具一格了。

例如用料方法,西漢《淮南子·精神篇》寫道:“粵人得髯蛇以為上餚,中國得而棄之無用。”

南宋周春非的《嶺外代答》也說:“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

其間異味,有好有醜,山有鱉名蟄,竹有鼠名鼬,鶬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者也。

至於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執,不問大小。

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

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

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炸而食之。”

一般來說,鮮美味純的原料易烹,腥燥異味的原料難做。

千年以前,廣東人已經懂得了不同的異味採取不同的烹飪方法,其烹飪知識和技藝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唐代詩人韓愈被貶至潮州,寫了一首題為《初南食·貽元十八辦律》的詩,詩中描述他看到潮州人民食鱉、蛇、蒲魚、蛙、章魚、江瑤柱等數十種異物,感到腥燥始發越,咀吞面汗騂,很不是滋味。

時至今日,章魚等海味已是許多地方菜餚之上品了,但老貓、蛇、鼠等這些粵菜中之佳餚,仍使不少外地人所不齒哩!

廣東菜用料廣博而雜這一特點,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公認。

廣東地處南疆邊陲,廣州市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南方重鎮,政治、經濟、文化甚至風俗習慣等都與中原各地一脈相通,飲食文化也受各地的影響。

歷史上許多中原來的官吏和移民,他們都曾帶來了北方各地飲食文化。

其間,還有不少官廚高手,或把他們的技藝傳與當地的同行,或自行到市肆上設店營生,把各地名餚美食直接介紹給嶺南人民,使之成為粵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漢代以後,廣州成為中西海路交通要樞,唐代商賈大亨麇集於廣州,商船結隊而至。

當時,廣州的經濟和內陸比較,發展較快。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門大開,歐美各國的傳教士和商人更是紛至沓來,西餐的技藝也相繼傳入。

到了30年代,廣州街頭萬商雲集,市肆興隆,雖說是畸形發展,畢竟給飲食業提供了一個廣泛的市場。

當時較大的飲食店有200家之多,分成茶樓、茶室、酒家、飯店、包辦館、西餐等幾個自然行業,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小宴店、小吃店等,真是成行成市,星羅棋佈,鱗次櫛比。

在競爭的推動下,各店都有自己的名牌菜品。

較有代表性的有貴聯升的滿漢全席、香糟鱸魚球;聚豐園的醉蝦、蟹;南陽堂的什錦冷盤、一品鍋;品榮升的芝麻雞;玉波樓的豐齋炸鍋巴。

福來居的酥鯽魚;萬棧的掛爐鴨;文園的江南百花雞;南園的紅燒鮑片;西園的鼎湖上素;大三元的紅燒大裙翅;蛇王滿的龍虎燴;北園的太爺雞、玉樹雞。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愉園的玻璃蝦仁;華園的桂花翅;旺記的燒乳豬;新遠來的魚雲羹;金陵的片皮鴨;冠珍的清湯魚肚;陶陶居的炒蟹;菜根香的素食;陸羽居的化皮乳豬、白雲豬手;太平館的西汁乳鴿等等。

其間,有屬正宗粵菜的鳳城小炒、柱侯食品、東江風味或潮州美食,有屬京都風味、姑蘇名菜或揚州炒菜的佳餚,有屬歐美風味的西餐。

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粵菜大師們根據廣東地理條件所形成的大眾口味,吸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廣東名菜。

粵菜烹調方法中的炮、扒、浸、川是從北方菜的爆、扒、浸、汆移植而來。

煎、炸的新法是吸取西餐的同類方法改進而得。

但是粵菜的移植,並不生搬硬套,而是結合本省原料廣博、質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展,觸類旁通的。

例如北方菜的扒,一般是將原料調味後,煨至酥爛,推芡打明油上盤,表現為清扒。

粵菜的扒,一般是將原料煲(或蒸)至軟糯,然後推寬芡扒上,表現多為有料扒,八珍扒大鴨,雞絲扒肉腩使屬此類。

粵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組成,此外還有海南地區(今為省)風味。

廣州菜包括珠江三角州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名食在內,地域最廣,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風味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

相對來說,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

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油溫恰到好處。

據早年的“廣州名菜美點展”的介紹,當時廣州即有名菜5447道,此外,尚有與菜餚有淵源關係的點心815款,小吃品種數百個,實為粵菜的代表和主體。

潮汕古屬閩地,其語言和習俗與閩南相近,隸屬廣東後,又深受珠三角的影響,故潮汕菜接近閩粵,匯兩家之所長,自成一派。

以烹製海鮮見長,數湯類素菜和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細,口味清純。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

客家原是中原人,漢代末年和北宋後期中原戰亂時南遷而來,聚居在廣東東江山區一帶。

他們的語言和食俗,尚保留一些中原固有的風貌,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究香濃,下油重,味偏鹹,以砂鍋菜見長,有獨特的鄉土風味。

海南菜品較少,但有熱帶食物的特有風味。

在長期的實踐和創新過程中,他們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為發展粵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粵菜製作範例

幹煎蝦碌(段)

主料:鮮大對蝦1000克。

調料:番茄醬60克,白糖20克,味精3克,鹽12克,清湯150克,食用油500克(耗油50克),蔥、姜各5克,胡椒粉5克,芝麻油10克,辣醬油5克,黃酒10克。

製法:⑴大蝦剪去腳、須、蝦槍,挖出頭部沙包,抽出背部黑蝦線,用清水洗淨,每隻切成兩段。

蔥、姜各切成3釐米長的細絲。

⑵把蝦瀝乾水分,用鹽、胡椒粉、味精、芝麻油(少許)、黃酒拌勻醃製。

⑶取一個碗,把鹽、糖、番茄醬、辣醬油、胡椒粉、芝麻油(少許)、清湯調和成芡汁。

⑷燒熱鍋倒入油,油比炸東西的量要少,比炒菜多一點,待油熱把蝦段倒入,半煎半炸,鍋要來回轉動,一面煎好,再煎另一面。

待蝦煎透,把鍋裡的油舀出,放入蔥、薑絲,把調好的汁攪拌均勻倒入鍋內,用炒勺把蝦推勻,不斷翻鍋,使芡汁全部抱在蝦上即成。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油浸魚

主料:鮮魚1尾(約重1000克)。

配料:蔥100克,姜50克,香菜50克。

調料:花生油100克,生抽100克,味精5克,胡椒粉0。3克,清湯50克,糖6克,料酒5克,鹽3克。

製法:⑴鮮魚刮鱗去鰭,剖腹去內臟,刮淨黑膜。

⑵取姜15克切絲,35克切片。香菜摘葉洗淨。蔥50切切絲,50克切段。

⑶起大油鍋,下蔥段、薑片、料酒、鹽,待油溫3成熱(120度),把魚放入,轉小火浸泡10分鐘左右即熟。

⑷期間取一個碗,用生抽、清湯、味精、胡椒粉、糖兌成汁。

⑸把魚撈出控油,放入盤子裡,撒上姜蔥絲。

重新起鍋,倒入花生油燒熱,澆在覆蓋魚身的姜蔥絲上面,接著把碗裡的汁倒入鍋燒開,再澆在魚身上,兩邊放入香菜葉即成。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蠔油滑雞球

主料:走地雞1只(重1000克)。

配料:水髮香菇25克。

調料:蠔油70克,生抽5克,味精3克,鹽3克,糖3克,食用油500克(耗油80克),黃酒10克,生粉10克,芝麻油2克,胡椒粉0。25克,水澱粉8克,雞蛋1個,蔥段5克,薑片2克,高湯20克。

製法:⑴將收拾乾淨的雞剔去骨頭,在雞肉上剞十字花刀,改刀切塊,用蛋清、生粉、鹽拌勻醃製。

香菇洗淨切兩半。

⑵燒熱鍋注油,待油燒至7-8成熱,把雞塊下鍋滑透,倒出控油。

⑶用蠔油、生抽、味精、糖、胡椒粉、水澱粉、高湯兌成汁。

⑷鍋留25克底油,放入姜、蔥、香菇煸炒,將雞塊倒入,烹黃酒,倒入兌好的汁,炒勻後加入芝麻油,出鍋。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豉汁炒牛肉

主料:淨瘦牛後腿肉400克。

配料:青椒150克,雞蛋1個。

調料:豆豉15克,鹽5克,糖3克,味精2克,生抽25克,胡椒粉0。25克,料酒5克,水澱粉60克,食用油500克(耗油80克),芝麻油20克,高湯50克,姜3克,蒜3克,蔥5克。

製法:⑴牛肉橫紋切成1毫米厚的長方片。青椒去掉籽和筋洗淨,斜刀切片。姜蔥蒜切成末。豆豉洗淨剁成末。

⑵牛肉片加鹽、料酒、蛋清、水澱粉攪勻漿好,加少量芝麻油拌勻。

⑶用生抽、鹽、味精、胡椒粉、料酒、水澱粉、少量芝麻油、糖、高湯調成汁。

⑷燒鍋注油,燒至3-4成熱,下入牛肉滑油,快要熟透時,加入青椒滑片刻,一起倒入漏勺控油。

⑸鍋留底油,放入蔥、姜、蒜、豆豉炒出香味後,倒入牛肉片和青椒,將調好的汁倒入鍋內,翻炒均勻,出鍋。

食材繁雜,獨具一格之粵菜

創作不易,喜歡請點個讚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謝謝!

Tags:粵菜胡椒粉倒入芝麻油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