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2-02

簡介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雲柯 白繼開近日,位於通州區的張家灣城牆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修繕工程實現主體完工

第一碼頭在哪裡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雲柯 白繼開

近日,位於通州區的張家灣城牆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修繕工程實現主體完工。本次修繕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橋石、石獅、城牆進行了加固,消除了破壞文物的各類隱患,保留了遺址的歷史風貌,延續了張家灣“大運河第一碼頭”的古樸之美、藝術之美、歷史之美。

沿著張採路一路行至蕭太后河,再向東不遠,就來到通運橋及張家灣城牆遺址。站在橋前放眼觀看,視野中最為古樸壯觀的當數橋面深深淺淺的累累車痕,它們書寫著古時這裡商業的繁華與興旺。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家住德勝門的張老先生乘地鐵、轉公交,走了兩個多小時來到通運橋邊,就想看看這歷經滄桑的運河老橋。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通運橋橋面青石仍保留有明顯的車痕印記,成為過往歷史的直觀見證。

為了保留這些歷史的印記,實現修舊如舊,本次通運橋橋面的文物修繕可謂大費苦心。 “就拿橋南側這塊新補的老石來說,一側我們打磨了貫通的車轍印記,實現車痕的前後連貫。另一側也增加了部分車痕,邊角部分還特意敲掉一小塊,增加歲月斑駁的痕跡。”北京首華建設經營有限公司張家灣遺址及通運橋修繕專案負責人呂欣說,“從打磨到安裝就位,這一塊石頭就花了前後一週時間。” 在通運橋面,像這樣打磨添配的老石共約70塊,每一塊都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除了橋面,通運橋兩側的石獅和石欄也極具特色,但是在漫長歲月的侵蝕下,兩側的石獅、浮雕寶瓶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殘損。幸運的是,針對其中一座僅剩半面的石獅子,修繕團隊已在修繕前對風化破損的另一半進行了妥善儲存。本次修繕利用抱箍固定的辦法,在不破壞文物本體的基礎上,對這處石獅進行了復原。其餘石雕藝術品則主要進行清灰保養,做最小干預。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通運橋上的石獅將按殘損程度做不同處理。石雕區域性殘缺不全,但總體面貌尚存,且與主體橋樑結構直接連線的,將不予干預維持現狀。

通運橋的北側,是古時的張家灣城。古城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目前僅存南城牆西段、南城門及南城牆東段,其中南城牆西段相對儲存較差。本次修繕將重點放在了南城牆西段,對其北側用新牆磚進行了加固,共使用量身定製的手工磚近兩萬塊;南側則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留下城牆遺址的殘缺之美。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張家灣古城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當時為保衛漕河這一經濟命脈,且能拱衛京師而築。

接下來,張家灣城牆遺址及通運橋周邊將開展景觀環境提升工程,例如沿河修建濱水步道、長椅,對路面進行平整硬化,補植鮮花綠植增設景觀,將這裡打造成為大運河北端的文旅新景點。未來,市民到此可以近距離接觸通運橋及張家灣古城牆,遙想當年萬舟駢集、舳艫蔽水的古鎮盛景。

大運河第一碼頭“修舊如舊”

Tags:通運張家灣修繕城牆石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