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由 手望Sowarm 發表于 藝術2021-07-01

簡介隨著時間流逝,日積月累,他將東陽木雕的多種雕刻技法都運用到極致:深浮雕、淺浮雕、透雕、多層疊雕、圓雕、滿地雕等等

軟木雕畫什麼時候開始的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這是InnoTalk記錄的第093個手藝背後故事

長7。5米,寬2。2米,重達1噸,

選用香榧樹舊料,採用浮雕工藝,

加上深雕、鏤空雕、透雕的輔助,

一幅巨型木雕版《清明上河圖》就這樣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請將手機向右方向橫放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汴河商船雲集,縴夫牽拉,船伕搖櫓,

氣勢非凡的虹橋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

所有的細節,包括小橋流水的感覺,

還有所有人物的神態和姿勢,

都雕刻得惟妙惟肖,一絲不苟。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守世之,謂之工。

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木雕師雕出了翰墨遺韻,再現汴梁風情,

清明盛世在他的刻刀之下,恍如重現。

50餘年的匠心木雕之路

這幅作品,

是65歲的民間木雕師周先榮所做。

從選料、貼圖、拓畫、取料、雕刻、打磨…

憑著那雙長滿老繭的雙手一刀一刀地刻,

他用6年時間實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作品一出來,

便被一位收藏家以高達60萬的價格收藏。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周先榮出生在世界木雕之都浙江東陽,

14歲開始就當木雕學徒。

“那個時候比較窮,

不學一門手藝日子會比較難過。”

所以初中畢業他就沒再學習了,

跟著木雕師傅學習木雕。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白天學習打胚、修光等工藝,

晚上靠著一盞昏黃的煤油燈微弱的光,

在發舊的牛皮紙上練習畫畫,

經常練習到凌晨兩三點鐘。

那時候周先榮住在山上,

房子還是昔日的泥巴牆堆砌的,

他所有的繪畫技能,

就是在這樣荒涼的條件下學會的。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看到這樣的作品,

真的難以想象這是一個從沒接受過專業美術教育的人創作的。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郭子儀拜壽圖

經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

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

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

木雕的刀法也是如此,

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一層層推進,

為使作品表面細緻完美,

需要刀跡或圓滑、或板直、或粗獷,

這些都需要將技術練到爐火燉青的地步。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隨著時間流逝,日積月累,

他將東陽木雕的多種雕刻技法都運用到極致:

深浮雕、淺浮雕、透雕、

多層疊雕、圓雕、滿地雕等等。

並且也沿襲了東陽木雕的藝術流派,

題材包括了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歷史典故的題材,

這不僅傳承了傳統工藝的藝術精髓,

更是承載了我們獨有的歷史文化。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福祿壽三星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百鳥朝鳳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八仙過海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竹林七賢

這些木雕作品運用在室內設計之中,

更像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除了做裝飾畫、屏風這些物件,

周老先生還參與了古建修繕的工作,

曾奔走大江南北的古廟或書院實地勘察。

保護及修繕古建築是一種責任和力量

獨峰書院,

為仙都名勝古蹟之一,創建於宋朝,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曾講學於此。

周先榮為已腐爛的木雕牛腿做修繕,

儘量還原古建原貌。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所謂牛腿,是在簷柱上方外伸的斜木杆,

上加橫木,以支撐挑簷的檁。

他將浮雕、鏤空雕、半圓雕等技法融匯一起,

燦如錦繡,也不失古樸典雅。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這些牛腿充滿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洋溢著詩情的神奇韻律,

漫步在古村鎮的老街舊巷,

猶如欣賞著一幅幅襯托在青山綠水中的水墨畫卷。

它們經常出現在一些名勝古蹟,

成為中國走向世界、

世界瞭解中國的一個最美視窗。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老先生說,

“保護及修繕古建築是一種責任和力量,

把古文化融入現代生活需求中,

不至於忘本,

更是造福於我們的後代。”

不禁感慨傳統文化就是需要這樣的情懷,

才得以延綿不息。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每一件常規的木雕作品,

至少都需要半年的時間完成製作。

這些木頭被尖刻的雕刀鑿刻,

被粗糲的砂紙打磨,

歷經風雨才成珍品。

隨著時間的流逝,

它們定是價值不菲。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還記得從前家裡的那套木雕沙發和茶几,

陪伴了我數十年的成長。

後來不知是歲月腐蝕,還是人心所變,

這種傳統物件在我心裡早已失去了地位。

慢慢它們被代替了,

唯有那一扇落灰鋪蓋的木雕屏風,

在角落裡獨自生輝。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如今再看回這些傳統木雕,

撫摸著時間留下來的痕跡,

竟覺得這些巧奪天工的匠心之作才是世界瑰寶。

因為它們不僅僅是手工藝品,

更是精神的覺醒,

是千百年來文化的傳承。

不僅僅是物質的,

更是包含手工藝人智慧和心力。

65歲民間木雕師一生守候工藝,完成鉅作《清明上河圖》

木雕並不是隨意模仿,

需要真正的雕刻技藝才能流傳於世。

之所以所有作品他都堅持手工雕刻,

是因為手工的精細度、靈動感,

都是機器無法代替的。

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夠像這些木雕師,

做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匠人,

耐得住寂寞,守住一顆匠心?

採訪 撰文 ✎ 小若

原文為InnoTalk原創,轉載可後臺回覆“授權”

Tags:木雕作品雕刻修繕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