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由 藥師老彭說健康 發表于 運動2021-06-27

簡介現在中醫粉絲學中醫基本都是憑興趣的,但試想一下,如果不考試,對知識的掌握就會基本滿足於弄明白而不是記住

基礎理論是什麼

中醫基礎理論該如何學

這裡會面臨兩個實際問題:

一、如何透過科目考試。

二、如何掌握該科目的實質內容。

要面對考試的是中醫院校本科生及師承學員。

實質內容的掌握除上述兩類學生,還包括廣大的中醫從業者及愛好者。

所以,以下內容分院校考試版、師承考試版(先別說我教人功利,是否功利後文有分析)及實質掌握版三部分來說(重點當然是實質掌握版)。

#FormatImgID_1#

院校考試版

這是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在基本涵蓋所有知識的點、線、面複習的基礎上,透過分析考試題型來制定相應的複習重心,因應不同知識點以不同方式複習,可使學習和考試效率均提升。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院校考試一般是什麼題型?

院校考試的題型一般有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填空題與選擇題。

選擇題雖有A、B、C、X型及其亞型,但考試多用A(單項選擇題)與X(多項選擇題)型。

學習要求一般分幾級?

因應內容的重要程度及考試題型要求,溫書內容就有:背下來、想明白、大概知道怎麼回事這幾類。

需要背的內容有哪些?

第一、標目

即教材內容中的大小各級標目。

為什麼?

因為:

1。選擇題的選擇備選項經常就是各級標目。

2。簡答題經常需回答的就是各級標目。

3。論述題除回答相關概念外,也經常是以相關標目為綱而展開的,標目整齊不落再加些解釋就意味著所論大致整齊。

4。填空題所填的空不少也是標目。

5。標目也經常是概念的提示,所以名詞解釋也用得上。

比如:肝藏血概念:指的是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機能。

以上貯藏血液、調節血量、防止出血就是肝藏血內容下的三個分標目。

五種題型都有標目的身影在。所以,就考試機率而言,各級標目的利用度是最高的。在知識的實際利用度上他也是最高的。

這裡要注意:背標目時不要將不同級別的標目弄竄了,從上到下逐級標目要理清爽。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第二、概念

一般出現在名詞解釋題,或者論述的論述起始部分。

第三、各種短語

如: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為水之上源;發為血之餘、爪為筋之餘、齒為骨之餘等;

他們常是填空題與選擇題的素材。

第四、其他

比如十二經的命名、分佈規律、交接規律、流注次序,衝、任、督、帶脈的循行及其功能。

五行的特性及分類中的各細項,五行生、克、乘侮的順序等。

他們常是填空題、選擇題或簡答題的素材。

這樣總括一下,一本五十萬字左右的《中醫基礎理論》實際要硬背的大概是七幹字左右。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方案夠優選了!

其他內容呢?

其他看明白就行了。看明白內容要針對的實際就是一些理解性(非背誦性)的選擇題,以及論述題中的血肉部分(骨架由相關的概念及小標目擔當)。

或者還有個辦法,問老師拿教學PPT,只要這是個合格的教師,學習與考試的精華該十之八九都在其中。

建議買與所學科目教材配套的題集(注意:與教材同一出版社,同一主編,同一版次的最好)。其中選擇題與填空題的考試參考意義最大,其他題型看題集與看教材、PPT差不多。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師承考試版

一般執業醫師考以選擇題為主,以理相推,師承各科考試也應是,只不過選擇題的具體題型不一定相同。

所以,這類考試對硬背而寫得出來的內容要求就相對降低了,即:只要認得出來,或想得明白。

如以上說到的概念,讀時有感覺,想明白就行了,不必硬去摳字眼。

但選擇題式的考試對非硬記的理解部分的要求卻高了些,也就是說,選擇題的選材過半選自這裡,所以對教材的實質內容真的要看懂。

即,純選擇題的考試就不是死記硬背能完全應付的,所以,這類考試,考高分不太易,但考太低的分也比較難。

建議買與所學科目教材配套的題集,專做裡面的選擇題。

或問,真正考試會在裡面選題嗎?不一定!但題集的題量大,基本涵蓋了所有重點與非重點內容,做過所有題,考分肯定能提升不少。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教人考試是否功利?

或會問,教人如何考試,是否有些功利?學醫難道不是該全憑興趣的嗎?

其實,只要帶有目的性的學習,比如考試不掛科、行醫、做個好醫生、學會養生、深度瞭解中醫或其文化等都難說完全不沾功利。

況且,上述備考內容基本就是一本幾十萬字教材的真正重點。

我們不妨再看看設立考試的邏輯:不管你是否感興趣,要想透過某一評價門檻,就得透過考試,這實質既是驗證學得好壞的方式,也是促進學習的動力。臨床跟診時師傅也會考徒弟,有目標才有動力。

現在中醫粉絲學中醫基本都是憑興趣的,但試想一下,如果不考試,對知識的掌握就會基本滿足於弄明白而不是記住。

但真碰到要解決問題時,弄明白了不等於就能提取,所以還不能算有效知識。而明白+記住,往往就可能成為有效知識。

教人考試也幾乎等於教人如何因應不同知識的特點來分主次、輕重,進而釆用相應的讀書方式,使之更有效地掌握知識精髓,讓知識提取得更得心應手,同時也節約了時間成本。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當學而有成,甚至學而易成而嚐到甜頭時,又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

試想,一本幾十萬字的教材,其中不少是過渡性語言,並非都是實質性知識,如果不分輕重及可用程度,通通都背下來,有意思嗎?背的下嗎?即便考試前可能背下來了,但考後呢?大部分人很快就會忘卻大部分,只剩下一些知識殘片。退一步來說,即使一本能全記牢,但十幾二十本呢?

所以,與其不知殘片留下了什麼?不如重點選擇該記的記下,該弄明白的弄明白。

等有餘力,再系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其豐厚。

做題,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與檢驗知識是否掌握到位的方式。

學會考試,就是學會以不同的方式有效地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實質掌握版

下來要討論的是《中醫基礎理論》

最該掌握的是什麼?掌握的程度或層次如何評價?

該掌握的內容

一、標目

我還是主張背標目。

因為《中醫基礎理論》是綱目性很強的科目,綱舉自能目張,方便提綱挈領地掌握相關內容。

最常用也最實用的標目有哪些?

(一)藏象一章中髒與腑內容的所有大大小小各級標目。

如: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1。肝主疏洩

在調暢氣機的基礎上具有以下功用

(1)調暢情志

(2)調暢血與津液的執行輸布

(3)調暢脾胃之氣的升降

(4)調暢膽汁的分泌排洩

(5)調暢排精、排卵行經

2。肝藏血

(1)……

(2)……

(3)……

3。肝藏魂

……

(二)病因中六淫各自性質與致病特點,痰飲、瘀血的致病特點。其中痰之中的有形、無形之痰包括什麼要理清爽。

(三)陰陽學說基本內容、五行各自特性。

(四)氣的功能。

(五)病機中陰陽失調與氣血失調。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二、其他

本科考試版中的經絡內容及短語還是要背。

辨證論治中病、證、症的內涵及區別要吃透。

整體觀念要落到知識實處來了解。

以上內容都是在中診、中藥、方劑、針灸及臨床各科中應用率最高的知識,應該掌握好。

發病一章的內容比較虛;防治原則內容在中藥、方劑及臨床各科的應用中自然就會通;體質內容多用於養生,或者作為病證背景來認識,在後續學科中出現率不高,這些內容大致弄明白就行了。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怎樣才算掌握好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層次

根據相關概念及相關標目能順暢地看懂所推匯出的生理常態與病理表現,因中基講的是理,所以多以生理推病理,病理反證生理。

下面以肝氣鬱結為例,看看在肝主疏洩功能的綱下,根據上文所列標目推匯出的肝疏洩不及的表現(以下重點是推病理,生理方面從簡)

肝氣鬱結的本質就是氣滯在肝及肝經。

氣滯的表現就一個字-

氣滯在哪,哪裡就發脹,就如腳踏車輪胎被泵滿氣就發脹一樣。

輕者脹悶,重者脹痛。

肝經循行於少腹、兩脅、胸乳。

所以肝氣鬱結就易見:少腹、兩脅、胸乳脹痛。-這組症狀一般叫

氣機鬱

在此基礎上我們按上文標目一個個推其病理表現。

(1)調暢情志

我們常說:心平則氣和,那麼反推-氣和則心平。

再據生理反推病理,氣不和則心不平,則肝氣鬱結可見:心情抑鬱,悶悶不樂,喜嘆息(因嘆口氣會暫時舒緩被鬱的肝氣,屬於本能反應)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這組症狀叫

情志鬱

氣不和則心不平還可反推-心不平則氣不和。

所以氣機先鬱可導致情志鬱,情志先鬱也可導致氣機鬱,兩種鬱可互為因果。

少腹、兩脅、胸乳脹+心情抑鬱,悶悶不樂,喜嘆息+脈弦(脈象現在不討論)就構成了肝氣鬱結的基本證。

(2)調暢血與津液的執行輸布

A。影響血液執行

氣滯在肝或肝經,氣不行則血不行而成瘀-或見肝經循行部位癥積,如肝脾腫大或婦女附件腫瘤,也可見巧克力囊腫;或經色紫暗,挾血塊,痛經。

B。影響水液執行

氣不行則水不行而產生水、溼、痰、飲。

這四者,在肝鬱之外延證中較易見水與痰。

水即水臌(腹水)-常是肝鬱血瘀脾虛的產物。

痰則為在肝經循行或影響所及處產生以軟性包塊為特徵的痰結類物(觸之有形之痰)如乳癖,癭瘤,梅核氣,或卵巢囊腫等。

(3)調暢脾胃之氣升降

A。脾主升

脾主升,肝亦主升,肝升可助脾升。

肝氣鬱結的本質除了氣滯在肝及肝經外,還有肝氣不升的意思在。肝氣不升,則難助脾升而運化。

尤有甚者肝氣不升則鬱滯易滿,氣滿就要尋找宣洩處。

那為什麼喜找脾胃晦氣呢?

因生理上木性剋制土性克慣了,病理上木旺就易橫逆乘土,簡言之就是脾胃好欺負所以就喜歡欺負他們。

肝氣乘脾:在肝氣鬱結證的基礎上就易出現脾虛失運症狀:腹脹,納呆,便溏;或精神一緊張(肝鬱)就腹痛,一腹痛即洩,洩後痛減-因洩後氣機得疏之故。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B。胃主降

肝氣橫逆犯胃:則胃氣亦滯而見胃脘脹悶,且每易隨情志鬱悶而加重。同時胃氣不降反升就會出現上逆症狀:噁心、噯氣、嘔吐、呃逆、反酸等。

其中的「反酸」尤有意義,因酸味五行屬木,今木旺乘土,則酸味橫過土之腑(胃)而上逆。

(4)調暢膽汁的分泌排洩

膽附於肝,膽汁為肝之餘氣所化生。膽汁的分泌排洩均賴氣行,實質為氣行則水(汁)行,膽汁排入小腸,主要是幫助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氣鬱結失於疏洩則膽汁排洩障礙,最易見厭食油膩;若膽汁上逆則易見嘔吐黃綠色苦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於肌膚則見黃疸。

(5)調暢排精排卵行經

這仍然是氣行則水行,氣行則血行意象的體現。肝氣鬱結,疏洩不力則易見男子排精障礙,女子排卵紊亂及上文的月經問題。

此外,肝鬱化火還易見焦慮,煩躁易怒。

一些教材還有(6)通利三焦氣液之說,講得通。

第二層次

見到上述證候時應該可以倒推回其發生機理。

第三層次

能夠較熟練地將學習與背熟的知識靈活地綜合或慣串運用。

比如血虛,在䃼血的基礎上應想到「氣能生血」而加上補氣。補哪個髒的氣更合理?應想到「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當補脾胃之氣為主。

同時,精能生髓,髄可化血,所以,加上䃼精之品應該效果更佳。

中醫還有「心生血」之說,當血虛而見出血(比如月經)色淡者有以肉桂或桂枝溫心陽以使血色化赤。

還應想到,補血藥較滋膩而易礙脾,所以當少佐行氣健脾之品以化之。

如果只是剛學完《中醫基礎理論》,那麼,上述第一、二層次是應該要達到的,第三層次應該在思維上有這意識。

第四層次

上文第一層次內容在自己不看書的前提下,根據肝氣鬱結四個字就可從理上遂項推匯出相關症狀,做到八九不離十。

這是學完《中醫診斷學》後,對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說明《中醫診斷學》並不完全是從理上貫通的,而僅僅是認得出來,或硬背下來的,當然,認出來也有其意義在,但硬背的就易遺忘。

我在正安上中醫一年通,在中基部分,所有證候基本就是按上文那樣逐項推出來,開始時是我推為主,漸次過度到以學生的推導為主,這樣再去到《中醫診斷學》的學習就順很多了,因為都習慣了以理相推。

這種方式也容易讓人認可中醫是說理的。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第五層次

中醫基礎理論吃透後的較靈活運用。

比如陽痿一病,證型不少,這裡僅舉最常見的腎陽虛證為例:

腎陽虛自然要補腎陽,但如何補則大有講究。

不少人覺得既然是不舉,當然就該補陽同時兼昇陽了。從直線式思維看,這沒錯。

但昇陽要講究時機與方式。

方式:

比如北芪,如果輕用,則浮而直上上焦,將所補之陽直引而上。陽上去了,誰接收?多半會是心,因為心為陽中之太陽,既為陽髒,則對陽熱特別敏感。這時該補的腎得不到多少,而不該補的心卻接受了大半,真真把原來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弄得更加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所以,如果要加北芪,最好是重用,這樣這先沉下腎使腎得益,然後再緩緩升而舉之。這裡用的是「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的知識點。

同理,其他補腎藥也不宜輕用。

時機:

治療第一時間就用昇陽藥嗎?這似乎不是最佳方案。

既然腎陽足了才算治到根本,則按理反該先用龍骨、牡蠣等,讓陽氣先下潛到腎,並將其穩固,應的是「腎者主蟄,封藏之本」,以及「相火以位」-即腎陽要守位於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的知識點。

同時陽痿另一機制是心神不能下達而引腎氣勃發,則龍牡還有引心氣心神下達之功。

待腎陽被䃼足於下焦後才加升陽藥升之而舉,這是否更有道理?

這就是「欲升先降」,降至太極的底端,待力量充足後自能「降極而升」,也是兵法的「欲擒故縱」,老子所言的,「將欲奪之,必固予之」的靈活運用。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除腎之外,與什麼因素相關?

陽痿又叫陰痿,即陰莖不能勃起,或舉而不堅。

前陰雖大體屬腎,但陰莖的結構卻屬肝,因「前陰為宗筋所聚」,是筋之聚,陰痿,即筋力不健。

誰主筋?肝!

再說「木曰曲直」,陰莖是典型的能曲能直的構件。

這樣,舒筋活絡就有必要。

勃起的原理之一是陰莖海綿體充血(西醫的認識用一下)。

如何才能使其充血?

肝藏血,有調節血量作用,「人動則血運於諸經」,如何才能運達?-「氣行則血行」-疏肝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肝鬱易致陽痿。

還有什麼知識點,別忘了還有經絡,其中的督脈、任脈,腎經、肝經、膀胱經等都可供操作,穴位大家都熟,我就不提了。

還有嗎?

有!

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腎納氣的地方在哪裡?在下丹田!

下丹正是全身發力之處,既如此,則練吐納,對於治這病證作長遠打算就不是沒用的。

還有:

書言督仼起於胞中,但男子無胞,那起於哪裡?-起於精室。

精室在哪?

中醫的精室有二:一是西醫進入中國後,清代醫家將西醫與精液貯存及排洩的相關結構歸為結構精室;中醫還有一個更原版的是丹田精室,即男子衝、任、督均起于丹田精室。

丹田有什麼用?

氣海、石門、關元等穴都有個別名叫丹田,所以一可供醫家針灸用。二當然就是供內修之用。意守丹田即意守精室,意念屬火,火降精室,以內修的說法就能煉精化氣(此處如果展開討論太耗篇幅,暫且不論)。

化氣有什麼用?

陽痿缺的不是就是陽氣嗎?所以,道理上內修應是個求此病長治久安的法門之一。當然,內修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他。

所以,治陽痿,還有不少內修與外練法。

還有嗎?

還有《易經》的坎離交媾、乾坤顛倒法。

如何有效地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建議收藏)

還有嗎?

該還有理與道合——關於醫道與醫理的各自內涵及關係將在另篇討論。

後面的修練、易經與道理相合之法已非教材所及。可見,理論的學習是無止境的,學到哪一層?端的看各人的願力、用功程度、相關外圍知識的豐富度,以及貫通水準了。

論層次,我們不妨參照一下金庸武俠中獨孤求敗以劍論武的幾個層次吧!

獨孤求敗埋劍處有其一生幾個武學階段用過的幾柄劍。

第一柄:

無名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第二柄: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此劍已被棄之深谷。

第三柄:

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第四柄:

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

之後該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了吧?

中醫的理、法、方、藥、針,首先得明理,理明,臨床操作自能機圓法活,依機立法,依法遣方、用藥、行針,一氣周流而無礙。

互動

學習中醫的過程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歡迎大家點選右下方給我們留言哦

Tags:標目考試中醫選擇題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