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從課本中學習閱讀解題技巧

由 李老師講閱讀 發表于 人文2021-06-22

簡介舉例論證就是列舉確鑿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舉例論證的作用是具體有力增強說服力

最苦與最樂分別指什麼

很多家長認為,語文的學習沒多大意思,考試的內容基本都是課外的,課堂的、課本的對考試沒有影響,又不考試,學習幹什麼?我要告訴大家,課堂上學習的是方法和技巧,只有課堂上學會了,考試才有方法解題。

今天我從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中分析考點,這些考點的分析,就是為了考試的時候使用。

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從課本中學習閱讀解題技巧

《最苦與最樂》是一篇議論文,

首先我們要理解議論文的文體知識。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透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議論文的一般結構:

1。提出問題就是引出論述中心,提出論點(引論)

2。分析問題就是擺出論據來證明論點(本論)

3。解決問題就是得出結論(結論)

議論文考點解析

對於議論文的閱讀,抓住對標題所涉論題及其關係發表看法的議論句。跳過某些細節。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

。就可以把握作者的觀點及文章嚴謹的思路。

例如本文抓住第1段中的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未來的責任”,第4段中的“反過來看……人生第1件樂事”,第6段中的“到了長成……永遠不能解除了”三處,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觀點和論證思路。

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從課本中學習閱讀解題技巧

考點點撥

第3段開頭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第3段開頭運用了舉例論證

。此處列舉了種種沒有盡到責任的例子來論證觀點。承諾未兌現,欠錢未還,受恩惠未報,得罪人未賠償,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便於讀者理解和接受,從而得出揹負未來的責任,是痛苦的這一結論。

這道題的考點就是論證的作用,使用舉例論證作用分析法,舉例論證的作用,在中考中佔2~3分。

舉例論證

就是列舉確鑿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舉例論證的作用是具體有力增強說服力。

答題思路

:先找到該段或該部分的中心句或概括句,再聯絡上下文,把握好論據證明的內容。

答題模式

:透過舉……這個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從課本中學習閱讀解題技巧

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其作用是什麼?(第5段曾子說……)

劃線句子運用了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

。引用曾子的話,並列舉了仁人志士諸神諸佛的例子。進一步論證盡責任的快樂,從而使論證更有說服力和權威性。

分析引用論證的作用,在中考中佔2~3分。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資料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軼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答題步驟:

運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透過引用……證明了……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7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從課本中學習閱讀解題技巧

本課藝術特色分析歸納

1。設問開頭,吸引讀者注意,引發讀者思考

。課文開頭在提出了“人生什麼事最苦呢?”這一問題之後,一連用了四個問句,連續提問,連續否定,句式簡潔,語氣乾脆,且排比句式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起到了吸引讀者注意和引發讀者思考的作用。

2。道理論證

,使論證極具說服力和權威性。文章引用古語、俗語、名人名言等來證明中心論點,使文章論證嚴密,說服力強。

透過上文的學習,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老師在上課時,帶領大家學習,這些分析的方法,如果我們學會了,做相同的題還難嗎?

我是李老師講閱讀,關注我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

Tags:論證議論文說服力引用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