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修行離不開的關鍵要素《三殊勝》

由 暢遊行空 發表于 人文2021-06-14

簡介我們現在只能做相似的無毒迴向,這種迴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裡所講的方法,真心誠意地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迴向其善根,我也如是迴向我的善根

如何以三殊勝攝持

修行離不開的關鍵要素《三殊勝》

三殊勝:

1)加行發心殊勝,即以菩提心來攝持所修之善根;

2)正行無緣殊勝,指不被分別念所染,以無分別或專心志致的智慧來攝持;

3)後行迴向殊勝,是指在結尾以迴向來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毀,且蒸蒸日上。

無論學什麼佛法、做什麼善事,必須要具足三殊勝。平時你念咒誦經、佈施供養、放生、轉經輪等,開頭要有一個發心,中間不被分別念中斷,最後要作迴向,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善根功德才會無邊無際。否則,剛開始沒有

發菩提心

,中間沒有正行無緣,最後沒有迴向攝持,善根不但不會增長,反而有失壞的可能,這是誰都不願意的。

發心殊勝:

深思:《華嚴經》:“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發願在於至誠心,自問當發,自問無私,自覺無始劫以來罪業深重,今日得佛哀憫,得此殊勝之因緣,自當感激涕。所發之願是否深廣,在於發願者對佛法的理解、福德深淺等原因。

必須要做的是:恭敬禮佛,以至誠之身口意如是說:“弟子某某,自今日起,願盡未來皈依佛法僧;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是三稱。發心是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若不具備以上宏願,則不名“菩提心”能否持戒等不是發心的先決條件,即使是十惡不赦之人;也當力求儘快發心。以此願心是究竟成佛最初之因故;以此願心得諸佛護持故;以此願心是正邪之標準故;以此願心為入道之標誌故。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身,同生極樂國。南無十方三世佛。

當然如果你用下面的這幾句,是可以普遍適用於任何善事的:

(發

四無量心

的頌詞):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正行無緣殊勝:

印光大師有開示: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唸,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瞭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唸,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唸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唸咒也可如此。

修行離不開的關鍵要素《三殊勝》

迴向殊勝:

無毒的迴向是指無執著地迴向、無緣的迴向,也即在證悟空性的境界中迴向。無毒的迴向又分為兩種:一是真實的無毒迴向,二是相似的無毒迴向。所謂“真實的無毒迴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在無緣禪定中的迴向,這是薄地凡夫所無法做到的。我們現在只能做相似的無毒迴向,這種迴向不是指以中觀的邏輯來抉擇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懺悔文》裡所講的方法,真心誠意地進行觀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如何迴向其善根,我也如是迴向我的善根。這種迴向,就是相似的無毒迴向。

很多經書上說過,這雖然不是真實的無毒迴向,卻可以代替無毒迴向。例如,在放生過程中所造的善業,該如何迴向呢?我們應一心一意地想: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如何迴向他們的善業,我也如此迴向我的善業,這就是無毒的迴向。當然,我們也可以唸誦《普賢行願品》,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勝的迴向。如果不會念或沒有時間念其全文,就可以唸誦從“文殊師利勇猛智”至“為得普賢殊勝行”的八句兩個偈頌。龍樹菩薩說過:這八句兩偈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精華。所以,僅念這八句就等於唸誦了全部的《普賢行願品》。這種迴向不但簡單易行,同時又是相似的、清淨的無毒迴向。

迴向偈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Tags:殊勝迴向無毒善根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