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由 沐浴晚歸辭 發表于 藝術2021-05-23

簡介虔誠派運動最早出現於南印度泰米爾地區,鼓吹透過對神的信仰和歇愛,在現世或來生中可以獲得解脫,他們崇拜印度教的主神及其各種化身反對煩瑣的祭祀儀式和宗教活動中的種姓歧視

婆羅多舞屬於什麼舞蹈

新婆羅門教,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更是印度教的崛起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去來了解新婆羅門教。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崛起後,婆羅門教文化得到復興。在笈多諸王統治時期,編纂了婆羅門教和後來的印度教的基本法規(《摩奴法典》、《耶闊納瓦爾基耶法典》、《那羅陀達法典》等),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也在這個時期最後形成。這個時期神學家們還編寫了早期神話集——《往世書》。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公元8世紀起,兩位印度教大師鳩摩哩羅·跋陀和商羯羅對印度教進行了改革。尤其是商羯羅,他順應歷史潮流,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並對婆羅門教的系列理論作了新的解釋和發揮,改革了印度教的教義,並對婆羅門教的系列理論作了新的解釋和發揮,改革了印度教的教義,系統地闡述《奧義書》一元論的原理;他還倡導在印度各地建立印度教寺廟,組織印度教修行團。由於佛教的衰落,商羯羅在當地統治者的支援下,吞併佛教的財富地產和寺廟。從此,寺廟成為印度教的活動中心之一。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印度教在全印度迅速發展起來,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宗教派別。商羯羅的改革完成了婆羅門教向印度教的過渡。公元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河下游信德地區,伊斯蘭教隨之傳人。1526年建立了莫臥兒王朝。在莫臥兒伊斯蘭教徒的統治下,印度教的發展曾一度受挫,不少寺院被毀。但許多印度教王公和民眾繼續信仰印度教。由於莫臥兒帝國的勢力一直沒有到達次大陸的很多偏遠地區,印度教在西北部和南印度等地區仍然繁盛。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印度教的宗教活動主要有祈禱、偶像崇拜朝拜聖地和各種宗教行事及儀式等。自吠陀時代以來,祈禱就被認為具有一種魔力,可以使宇宙的活動服從於祈禱者的意願。印度教也接受了這一思想。偶像崇拜在印度教中佔有重要地位,印度教經典對偶像的製作,諸如每個神的形象、姿態,頭和手的數目,手中拿什麼器具,乃至著什麼色彩等等均有詳細、具體的規定。偶像製作完成,經過“開眼”儀式便成了神聖的象徵。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印度教有無數的聖地(包括聖山、聖河)。印度教徒認為到這些聖地去巡遊朝拜,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印度教徒的一般行事有讀經、施捨、祭供舞蹈、詛咒、占星、淨齋、消罪、苦行、瑜伽、施食、沐浴、行列(參加節日遊行)、巡禮等。在印度教中,祭祀的意義已有所下降,但大量的宗教儀式仍是教徒生活的重要內容。梵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被稱為世界的創造者。他娶娑羅室伐底(辯才梵天天女)為妻;娑羅室伐底在神話中是智慧、文藝和科學的保護神。在印度教中,梵天的地位降到毗溼奴與溼婆之下,但對娑羅室伐底的崇拜很流行。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毗溼奴,印度教徒最崇拜的兩大主神之一,被認為是宇宙的維護者。毗溼奴的化身很多,主要有下列十種形象:魚,曾從洪水氾濫中救出人類始祖摩奴和吠陀;龜,曾幫助諸神獲得甘露、戰勝惡魔;野豬,曾用長牙頂起沉入海底的大地;人獅,曾殺死惡魔、救出被挾持的神;倭人即侏儒,曾用計奪回被惡胞佔領的三界;持斧羅摩,懲治剎帝利以維護婆羅門的地位;羅摩,曾誅殺了瀕王羅波那;黑天,是殺死有妖魔幫助的國王、救出父母和愛人的英雄;最後還納入了原為異端的佛陀和即將創造新世界的伽爾基。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溼婆,印度教的第三位主神,被認為是世界的破壞者和重建者。他不時以不同的性格顯現自己,在神話中表現為四個形象:極為恐怖的破壞神;男性生殖器(林伽);“偉大的苦行者”;“踴主”。傳說溼婆善舞,他一旦跳舞就象徵世界的毀滅。傳說溼婆有一妻兩子。其妻常表現為不同形狀而有不同名稱:帕爾瓦蒂(雪山女神)或烏瑪是喜馬拉雅山的女兒,十分溫柔美麗;杜爾伽或難近母表現的是溼婆黑暗的一面,有十臂,手持長矛或毒蛇,騎獅或虎。她為拯救諸神和人類,化作水牛與牛魔等殊死鬥爭,終殺牛魔而取勝;伽梨,也稱黑神或嗜血女神,還有薩克提(性力女神)、德維等。溼婆二子即甘內什(象頭神)和伽蒂法耶(韋馱天)。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按照教徒崇拜的不同主神,印度教內部逐漸形成了三大派系—毗溼奴派、溼婆派和性力派。毗溼奴派崇拜主神毗溼奴及其種種化身和他的配偶吉祥天女。該派產生於9世紀,一般把羅摩奴門視為創始人。毗溼奴及其化身被當做最高神。該派系有很多分支,主要流行於印度北部和西海岸地區。溼婆派崇拜溼婆及其化身和配偶,內部支派紛雜。溼婆派分佈於印度各地,主要流行於南印度。性力派以崇拜女神性力而得名。約在公元10世紀從溼婆派分裂出來,與民間生殖力崇拜相結合而形成。該派流行於印度東北部今孟加拉、奧里薩、阿薩姆等地區。此外,中世紀印度教還出現過其他一些派別和運動:在公元6世紀到7世紀以後,印度教中出現了密教的派別。密教是採用秘密儀式的教派的總稱,它擁有一套特有的哲學、神學和祭祀儀式。主要崇拜物件是女神。

婆羅多舞是什麼舞蹈?代表著婆羅門教文化的複習,印度教的崛起大家

在11世紀開始的伊斯蘭教各王朝統治下,印度教中出現了虔誠派運動。虔誠派運動最早出現於南印度泰米爾地區,鼓吹透過對神的信仰和歇愛,在現世或來生中可以獲得解脫,他們崇拜印度教的主神及其各種化身反對煩瑣的祭祀儀式和宗教活動中的種姓歧視。這種虔信的宣傳,經過幾個世紀,從南方逐漸傳入北方,成為人數眾多的度誠派運動。這個運動反映了在中世紀封建統治下的廣大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的要求和利益。運動的先驅者為吠檀多派哲學家羅摩奴閣。其後繼者有羅摩難陀、伽毗羅查伊塔尼亞等。他們曾以各種方言與民間俗語翻譯梵文古典著作,並創作通俗詩歌和祈禱文形式的故事集。其中,詩人伽毗羅在民間有相當影響,他的學生那納克創立了錫克教。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記得加關注哦

Tags:印度教溼婆婆羅門教毗溼奴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