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書樓】蘇軾的書法,一定要有蘇軾的書法!【附贈蘇軾書法作品一冊

由 蘇東坡門下走狗 發表于 藝術2021-05-14

簡介十月二日,蘇東坡在陽羨通貞觀郭知訓提舉家中懷著激動的心情,寫出了小記一篇,這就是以上所提到的《楚頌帖》,其內容如下: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

楚頌帖初學者怎麼樣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我是蘇軾的鐵粉,網名蘇東坡門下走狗,讀東坡書,行東坡路,學東坡之為人,平時所談最多的是蘇軾。長清新居落成,掛什麼樣的畫與書法?費費腦筋,曾想著懸掛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或者趙孟俯的《鵲華秋色圖》,曾經詢問是否可以作高仿,因種種原因作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定要有蘇軾的書法。掛哪一幅呢?突然起起他的《楚頌帖》來。

《楚頌帖》:“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書。”這是一篇絕妙小品。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橘頌》是屈原不朽著作《九章》中的一首,全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適宜在楚地生長的橘樹為寄託,用橘樹“獨立不遷”的品質比喻自己矢志不渝的人格,抒發對人生的感懷。東坡此文引了王羲之(逸少)的話,又用屈原作《橘頌》的典,均有深意,體現了對志存高遠、“獨立不遷”的可貴精神與高尚人格的神往。他從黃州貶謫回到常州,準備在宜興的太湖邊,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並在園內築“楚頌亭”,以遂早年卜居陽羨、終老常州的夙願。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楚頌帖》是蘇軾在宜興通貞觀郭知訓提舉家中寫成的。帖上有許多名人的題跋,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拜觀此帖後題了跋文:“東坡公欲買田種橘於荊溪上,然志竟不遂,豈造物者當有所靳耶!而楚頌一帖傳之後世為不朽,則又非造物有所能靳也。”明代弘治年間宜興人侍郎沈暉重修道公祠,將該帖摹勒於後,置於祠中碑亭,後不知下落。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明代成化年間,宜興籍禮部尚書徐溥在長洲李應楨處看到此帖後,欣喜萬分,於是選用優良石料精心摹刻後帶回宜興家中氵伏溪書屋,並在摹帖後面跋了《楚頌帖》的摹刻經過。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楚頌帖》亦稱《種橘帖》、《買田陽羨帖》,原帖真跡早已毀滅,明代徐溥的拓本存世也很難見到。民國時有人在市上以重金購得此拓本,後來又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後輾轉至臺灣。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楚頌帖》有不同的版本,文字也略有不同:“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書。”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繁體字:吾來陽羨(宜興),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落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誓之寫法有點獨特,不懂書法,不敢妄言。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這個版本的《楚頌帖》中“王逸少雲”這幾個字有點特別,不像書法真跡。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殆非虛言這幾字更不像蘇軾的書法了,比較硬、直,不像蘇軾的書法那般圓潤、流暢。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蘇軾書楚頌帖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王琳祥

東坡赤壁有兩種不同版本的蘇東坡《楚頌帖》石刻,一種嵌在挹爽樓下的碑閣內,一種嵌在棲霞樓二層牆壁間。細心的遊客對這兩件作品提出質疑,誰是真跡誰是偽作讓人難以分辨。

《楚頌帖》一名《種橘帖》,一名《買田陽羨帖》,是蘇東坡離開黃州後於元豐七年(1084)十月二日書寫的。蘇東坡一生中曾多次到陽羨,陽羨系宜興的古稱,地處清波碧浪的太湖之畔,太湖則有“洞庭”的美稱。在蘇東坡的眼中,陽羨的獨山與蜀山相似,因而有買田陽羨以度晚年的想法,他甚至想在太湖邊上購一小園種植柑橘三百本,並在小園內修建一亭,名之為“楚頌”。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十月二日,蘇東坡在陽羨通貞觀郭知訓提舉家中懷著激動的心情,寫出了小記一篇,這就是以上所提到的《楚頌帖》,其內容如下:

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書。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鑲嵌在赤壁棲霞樓內壁的《楚頌帖》石刻,因拓本翻刊,依據的祖本在徐州東南45裡的湖山楊氏帖園內。原碑刻的主人楊映權(1761-1835),字緯中,號蘭圃,又號臥蘭主人,世居徐州東南寶光寺附近的湖山,為當地望族。楊映權曾任山西絳州知州、寧武府知府等,為政多有佳績且樂善好施。嘉慶二十三年(1818),57歲的楊映權因丁憂回鄉不再為官。因其喜好書畫,便將平生收集到的歷代名人名作鉤摹上石,每件作品後皆附刻“古彭蘭圃楊映權上石”或“道光十一年五月古彭楊映權上石”的字樣。碑石嵌置在楊家花園的東西長廊之中,長達數十丈,洋洋大觀,名之為“帖園”。楊映權為彰顯其舉,特撰刻《帖園記》附在名人的石刻之後。時人則以“湖山楊氏石刻”美譽之。帖園石刻共計82方,其中蘇東坡的書法作品(包括後人的題跋)共有24方,分別為《楚頌帖》9方,赤壁二賦13方,跋語2方,佔帖園石刻總數的近四分之一。楊映權摹刻的《楚頌帖》分為34行,每行字數一至五個,在“元豐七年十月二日”之後,有“東坡居士軾書”六個字。赤壁棲霞樓內的《楚頌帖》,是當代人按照此石刻的章法摹刻在6方石膏水泥板上,每方6行,因其字跡已非原大,加之沒有名人題跋,可視為一件模擬的藝術作品。

東坡赤壁碑閣內的《楚頌帖》是《景蘇園帖》中的一件作品,它的祖本是《經訓堂法書》。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湖廣總督、鎮洋(今江蘇太倉縣)人畢沅(1730-1797)將其松雪齋所藏墨跡交給其侄畢裕曾編次,自晉至明共12卷,延請金匱錢泳、孔千秋鐫刻,名之為《經訓堂法書》,或稱《經訓堂帖》。蘇東坡手書《楚頌帖》收錄在卷四之中,墨跡後附有歷代名人的題跋。清光緒年間,黃岡知縣楊壽昌誠請著名書法鑑賞家、黃岡縣教諭楊守敬選刻蘇東坡的書法為《景蘇園帖》,楊守敬從《經訓堂法書》中選刻了其中的《楚頌帖》,並選刻了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與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的題跋。

將楊映權摹刻的《楚頌帖》與楊守敬選刻的《楚頌帖》進行比對,兩件作品的文字內容雖然相同,但字跡卻沒有一個相似,其章法、落款、鈐章迥然有別,看不出是同一個人的手筆。

楊映權摹刻的《楚頌帖》後也有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的題跋:“東坡公欲買田種橘於荊溪之上,然志竟不遂,豈造物者當有所靳耶!而《楚頌》一帖傳之後世為不朽,則又非造物者所能靳也。”在趙跋之後,除有明人唐寅、周景之外還有鮮于樞的題跋:“坡老墨跡,雖三尺童子亦知敬之重之,不待贅語。惟其處羈困流落之餘而泰然,不以窮達得喪累其心,此坡老之所以深可敬重者。餘故表而出之。壬戌季夏中浣,曾公從龍君錫與困學民鮮于樞看竟題。”

楊守敬選刻的《楚頌帖》雖然只有趙孟頫、董其昌兩位名家的題跋,但在畢沅選刻的《楚頌帖》後既有趙孟頫的題跋如上,又有曾從龍君錫的題跋:“坡老墨跡,三尺童子亦知敬之重之,不待贅語。惟其處羈困流落之餘而泰然,不以窮達得喪累其心,此坡老之所以深可敬重者,餘故表而書之。壬戌季夏中浣,清源曾從龍君錫謹書。”書後有“松雪齋”陽文印一枚。

有趣的是,以上文字與楊映權摹刻的鮮于樞之跋完全相同,只是落款有別。

《經訓堂法書》中的《楚頌帖》分為11行,每行八九個字不等。但在“元豐七年十月二日書”9個字之下,沒有蘇軾的名字或別號,僅有“東坡居士老泉山人”陽文印一枚鈐蓋其左側。

兩相比較,畢沅選刻的《楚頌帖》與楊映權摹刻《楚頌帖》的名人題跋明顯不同。

畢沅的趙跋只有“孟頫題”三個字,楊映權的趙跋落款為“吳興趙孟頫題”6個字,“吳興趙”3個字比“孟頫題”大了許多,看上去風格不一,有從他處移植之嫌。

楊映權的鮮于樞題跋則問題更大。曾從龍字君錫,初名一龍,南宋慶元年間進士第一,歷官給事中兼直學士,湖南安撫使,知樞密院事。鮮于樞字伯機,元代至元年間以材選,為江浙行省都事,後官太常寺典簿。大德年間卒。鮮于樞意氣雄象,善詞賦,工行書及畫,善鑑定法書名畫及古器物,文望與趙孟頫相伯仲。晚年杜門謝客,築困學齋,自號困學民,又號直寄老人,有《困學齋集》《困學齋雜錄》。曾從龍於宋淳熙二年(1175)出生於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卒於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鮮于樞於1246年出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卒於1302年。鮮于樞出生時,曾從龍已故十年,晚年自號困學山民的鮮于樞與曾從龍陰陽相隔幾十年,怎麼可能在一起看蘇東坡的《楚頌帖》呢?造假者對曾從龍與鮮于樞的生平事蹟沒有研究,其錯誤顯而易見。又,《經訓堂法書》中的《楚頌帖》曾從龍的落款為“清源曾從龍君錫謹書”,書卷味頗濃,從容自然;楊映權摹刻的《楚頌帖》鮮于樞的落款為“曾公從龍君錫與困學民鮮于樞看竟題”,給人的感覺粗俗,文字索然無味。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東坡赤壁《景蘇園帖》中的《楚頌帖》,據楊守敬有關選刻《景蘇園帖》的17頁手稿(現存湖北省博物館)中的記述出自於《經訓堂帖》是毫無疑問的。楊守敬為什麼沒有將《經訓堂法書》中《楚頌帖》後的所有名人題跋皆附其後?將《景蘇園帖》中的其他作品比對分析,顯然是因石材、資金等條件限制,歷代名人的題跋太多,不可能全部採用,楊守敬是有意挑選趙孟頫與董其昌作為代表。畢沅摹刻的《楚頌帖》將南宋人曾從龍的題跋,排列在元人趙孟頫的題跋之前,其先後順序恰當,且墨跡生動有趣,原汁原味;楊映權摹刻的鮮于樞題跋明顯是將曾從龍的題跋文字照抄,然後將曾從龍與鮮于樞扭在一起,以鮮于樞的名義題跋,結果弄巧成拙。

以上的分析表明,楊映權摹刻的《楚頌帖》不可與畢沅選刻的《楚頌帖》相提並論,其題跋系偽造的痕跡十分明顯。由此得知,東坡赤壁棲霞樓內的《楚頌帖》非蘇東坡墨跡,《景蘇園帖》石刻中的《楚頌帖》當是正宗的蘇東坡手書。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楚頌帖》:“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書。”愜:滿足。逝:通誓。殆:大概。洞庭:太湖別名。《橘頌》是屈原不朽著作《九章》中的一首。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新居落成,蘇軾書法作裝點

Tags:楚頌題跋鮮于摹刻楊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