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大同人的莜麵拿糕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旅遊2023-01-23

簡介上了年紀的老大同人,說起吃莜麵拿糕來,如數家珍,說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因為他們都親手製作過莜麵拿糕

親圪蛋兒什麼意思內蒙

本文轉自:山西晚報

大同與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市毗鄰,許多民俗風情和飲食習慣與內蒙古民族有不少相似或相同之處。烏蘭察布市廣種莜麥,因是近鄰雙方商貿交流自古頻繁,大同人自然而然也學會了吃莜麵。再加上附近的右玉縣和張家口地區也種莜麥,本市左雲縣、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的部分鄉鎮也種植莜麥,莜麵在大同人的飲食結構中也非常重要,對莜麵的各種做法也就熟練老到了。莜麵,也就成了老大同人餐桌上的主食。

莜麵的做法有多種多樣,但是吃拿糕是最簡捷的一種吃法,這有點類似於現在流行的快捷餐館的吃法。上了年紀的老大同人,說起吃莜麵拿糕來,如數家珍,說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因為他們都親手製作過莜麵拿糕。當然,時下不少年輕人不懂得莜麵拿糕的製作方法,甚至不知拿糕為何物。現在都市裡的少數農家飯店也出售莜麵拿糕,但大部分在製作時摻和進了土豆澱粉和別的面,味道遠不及以往莜麵拿糕純正。老大同人把製作莜麵拿糕統稱為“攪拿糕”,比如鄰居問道:“您老中午吃了啥飯啦?”回答必定是:“吃的莜麵攪拿糕”。

攪莜麵拿糕的關鍵就是一個“攪”字,當把鍋裡的水燒開以後,一手抓面均勻地、徐徐地把莜麵撒入水中,一手拿幾根筷子或木棍用勁順攪一陣,再反攪一陣,當把拿糕基本攪熟後,再把拿糕撥開幾小塊,倒進少許開水煮一會兒,然後再用木棍將莜麵拿糕攪在一起,出鍋裝盤端上餐桌即可。

莜麵拿糕做得好不好,全在這一攪。會攪的人攪出來的莜麵拿糕光亮筋道,筋顫顫的,色香味俱全,讓人一看就流口水,非常好吃。若是沒有攪好,莜麵拿糕裡面有小小的乾麵圪蛋兒或是夾生,儘管人們常說十拿九生,但總的來說還是技術不行。有的人吃不準莜麵的水性,攪時不是水多就是面少,雖然可以再添減,但總不如一次拿捏好水面的比例,做出的拿糕好吃。在攪莜麵拿糕時,也有的人用幾根筷子握在手中一起攪,而過去老大同人攪莜麵拿糕普遍用的是直徑約三釐米左右,長約四十釐米,剝了皮的兩根榆木棍兒。為什麼用榆木棍兒呢?一來榆木堅韌耐實,不怕高溫可以用得上勁,二來榆木無毒沒有異味。

說起製作莜麵拿糕來,老大同人都說,比起大同莜麵的推窩窩、搓魚魚以及討吃行李(也有人叫莜麵囤囤)等的做法,攪莜麵拿糕更具有技術含量。若能攪出一塊好的莜麵拿糕,說明廚師對鍋內火候的掌控瞭然於心,同時也反映出廚師手上“攪”的功夫了得,其駕馭莜麵的本事則不可小覷。

聽老大同人說,民國時期大同南街有一家“拿糕鋪”,掌櫃姓郭,常賣莜麵攪拿糕,人稱“郭拿糕”。“郭拿糕”攪拿糕時有絕活兒,他用兩根榆木棍兒把碗大一塊拿糕攪得靈活自如,常常將鍋中拿糕拋起,快要落鍋時又用雙棍兒接住,整個身子跟著攪拿糕的節奏旋轉扭動,食客們常常看得目瞪口呆。當莜麵拿糕攪好,做熟,他便輕邁小碎步,拉長半陰半陽的嗓門唱道“拿糕筋,拿糕軟,您吃了拿糕時運轉!拿糕來了……”邊吆喝邊一溜煙似地快速將熱氣騰騰的莜麵拿糕送到餐桌上。顧客們看得興高采烈,吃得津津有味。

“郭拿糕”攪的莜麵拿糕筋道可口,加上其製作的蘸拿糕用的羊肉臊子湯料,其味鮮美可口,不腥不羶、香而不膩、餘味綿長、獨具特色。他家也常常顧客盈門,生意火爆。據說“郭拿糕”的後人們沒有繼承祖業,而是在大同煤礦參加了工作。當然,其中也“不乏有出人頭地者。

吃過莜麵拿糕的人們常說:“寧爬十里坡,不洗拿糕鍋”。這話不假,由於攪拿糕時鍋裡溫度高,鍋底上的拿糕有一層牢牢地粘在鍋上,形成結實的鍋巴層,很難一下洗掉,須用熱水泡上一陣子後方可洗去。

現在大同人不以莜麵為主食了,尤其是中青年之家很少吃莜麵,吃莜麵拿糕的人更少。人們偶爾想吃一頓莜麵,可以在農貿市場或超市買到做得精細的莜麵窩窩或細細的魚魚,吃拿糕的人已是一些老年人了。

其實,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們吃到的莜麵拿糕也是今非昔比了,因為農民在種莜麥時,為了追求產量添加了大量的化肥和農藥,莜麥的純正味沒有了。再加上現在有人做莜麵拿糕時,在莜麵裡面新增上土豆澱粉或香蒿面什麼的,說是為了筋道,純正的莜麵拿糕幾乎絕跡了。莜麵拿糕曾經是老大同人的主食,是餐桌上的常客,也應列入大同的老傳統美食傳承下去,真不忍心讓莜麵拿糕從大同人的手中消失。

任學良

Tags:莜麵大同榆木老大莜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