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如何辨析合掌

由 似在人間起午弄清影 發表于 人文2022-11-29

簡介”說明劉邦想家鄉松榆和劉秀思家鄉白水,其出句與對句意思重複,字詞同類,屬於“事異義同”,即犯了合掌即意思平行

始終是不是連詞

合掌是指對偶中出句與對句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則屬於合掌。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中曾舉例王粲《登樓賦》中的兩句: “鍾儀幽而楚奏,莊顯而越吟。”說明鍾儀身為楚囚奏

如何辨析合掌

琴時,仍奏楚國音樂,而越人莊舃在楚做大官仍唱越國歌曲。出句與對句屬於“理殊趣合”的對立統一,即反對。我認為“理殊趣合”只是文字表達的實事相反,但都統一於不忘故國這一主題。同時又舉例張協《七哀詩》中的兩句詩: “漢祖想松榆,光武思白水。”說明劉邦想家鄉松榆和劉秀思家鄉白水,其出句與對句意思重複,字詞同類,屬於“事異義同”,即犯了合掌即意思平行。主題也相同,即思鄉。但用了相似的故事事件來表達,沒有鮮明的對立和對比。 合掌的表現有三種,一種表現是上下句意思相同,如“神州千古秀,赤縣萬年春”。就像上面所引用的張協的詩聯。 第二種表現是上下聯中的部分文字意思相同。比如皮日休的詠牡丹詩中的前兩句,“盡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這”裡的“天下”和“人間”“無雙“和“第一”都是重複的語義。再比如薩都刺《送訴上人笑隱住龍翔寺》詩中“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的“聞”和“聽”,語意相同就是合掌。如改為“地溼厭看天竺雨,月明忻聽景陽鍾“更換了兩個意思相同的動詞和狀語,就解決了合掌的問題。 合掌的第三種表現是一首詩中的前後兩聯的同一位置詞性相同,語音節奏一致,語法結構相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言一法”。比如沈佺期的《嵩山石深侍宴應制》: 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冷冷雜行漏,山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惜汾陽纖道駕,無如太室覽真圖。中間兩聯的對應位置詞彙的詞性相同,節奏都是二二一二,語法結構都是主謂賓句式,這就是合掌了。 在唐詩中,屬於“反對為優”的詩例很多,諸如: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反映邊塞戰士白天和晚上的生活始終是保持著一種戰鬥常態。“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杜甫:《曲江》);這實際上是屬於一副流水對。但又是一副反對。“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孟浩然:《與諸子登峽山》)用“魚梁淺”對“夢澤深”構成文字上的相反。對於合掌,這裡必須特別指出,那就是一聯中的出句與對句中,有其意義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動詞、形容詞、虛詞相對,都不屬犯合掌,而虛詞一般是指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等在句中不能獨立充當任何成分的詞。 比如:“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此聯的“見”與“聞”是兩個意義基本相同的動詞相對。但寫的是兩件不同的事。 再如:“竹喧歸濟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明》),此聯的“喧”與“動”也是兩個意義基本相同的動詞相對。 又如:“江漢古人少,音書從此稀。”(杜甫:《贈韋費善別》),此聯的“少”與“稀”是兩個意義完全相同的形容詞相對。其他如:“敢將十指誇纖巧,不把雙眉鬥畫長。”(秦超玉:《貧女》),此聯的“將”與“把”,以及“拼將十萬頭顧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此聯的“將”與“把”,均為兩個同義的介詞相對,皆不屬犯合掌之例。因為上下兩句意思不同。 有時,名詞對名詞甚至也不能算犯合掌,例如“弟妹悲歌裡,朝廷醉眼中”。(杜甫:《九日登梓州城》),此聯的“裡”與“中”,都含有“內”的意義,是兩個同義的名詞相對。再如:“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此聯的“閣”與“樓”,是兩個意義基本相同的名詞相對,不但不算合掌,而且,歷代詩評家對此聯大多給予好評,尤其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更是千百年來傳誦不衰的名句。由此也可見,唐人寫詩十分重視“當以意為主”和不以詞害意的優良傳統。下面再舉兩個誤讀為合掌的例子: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句) 如僅從文辭解讀,“噪”和“鳴”同為動詞,“靜”和“幽“亦詞義相近,但上下兩聯分指不同情景。夏日的山林,當百鳥以及其它蟲類息鳴之際,清脆持續的蟬鳴更能反襯出山林的安靜。這是一重景緻。春夏之際,雨後山谷沁涼,有一種鳥兒在山谷中通常先拔出一個高音,然後再拉出片刻悠長的尾音單獨鳴唱,周邊少有雜聲干擾,更易讓遊歷者產生清幽之感。此為另一重景緻。且此聯煉字極精。以“噪”刻畫“靜”,以“鳴”刻畫“幽”。有類似體驗者,一讀之下,已然意會。而未曾擁有類似經歷體驗者,也能透過文字激啟想象。故此聯不存在合掌之弊。又如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賈島《宿山寺》句)有認為上下兩句中存在意思重複的字,也算合掌。如此聯中的“流”與“走”犯合掌。我認為此處是排比手法入對偶,增強了詩句的表達氣勢和效果。上下聯一起營造出清寂孤拗之意。此聯同樣不宜單從文辭解讀合掌,更不宜僅見合掌,而無視其他修辭方法,還需結合意境營造,綜合考慮。又如 黃雲同入塞,白首獨還家。(鄭錠《入塞曲》句)有視此類上下句中部分詞語“入塞”與“還家”合掌。此聯屬於上下兩句意思相近、但非互補的正對。深入會讀全詩:留滯邊庭久,歸思歲月賒。黃雲同入塞,白首獨還家。宛馬隨秦草,胡人問漢花。還傷李都尉,獨自沒黃沙。可見本詩所寫,都是作者在邊庭作戰回國時的感歷。因而“入塞”和“還家”意思大體相同。故我以為可將“黃雲同入塞”改為“黃雲同出塞”。改後上下兩聯意為當初我們一同冒著滿天黃沙出征,回國時戰友鄉親都己戰死,而今只剩下我一人白首而歸。避免了詩意上的重疊。此外,詩題既已說明入塞,詩中不宜重複。上下兩聯中是否存在著意思的重複,應結合整聯的語義與意境,整首作品的內容與意境綜合認定。反之若逐字肢解孤立考察。肢解容易陷於買櫝還珠的狀態,檢了文辭之櫝,卻錯失意境,內容,氣韻之珠。 忌合掌並非詩歌核心質素,否則就不會出現寬對流水對了。也有詩人對合掌壓根兒就不以為然。客觀來說,若有了好的意境,合掌也確實無礙詩人的表達效果。不過詩歌畢竟是追求語言凝練的藝術。若一聯中的上下句意思相近或雷同,難免就顯得詞語浪費,結構癰種呆板,若兩聯句式結構完全一致,就顯得單調呆板、缺少靈動。所以很多詩人們在作詩時還是大都盡力避免這種現象。

Tags:合掌此聯意思兩聯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