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由 小he說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1-29

簡介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時,年僅32歲

青天是什麼樣的人

于謙是明朝時期著名的詩人,愛國將領,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為官清正廉潔,貢獻頗多,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中立下大功,但卻遭人嫉妒,最終被被誣陷而死。抄家時,竟然“家無餘資”,抄家者見到正屋緊鎖,以為一定藏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和貪贓之物,開啟一看,原來都是皇帝賞賜的物品,絲毫未動。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于謙是浙江錢塘人,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聰明好學,被時人稱為“神童”。透過科舉考試之後,開始走上政治生涯,開始任山西道御史,後來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任期長達19年。“土木堡之變”後,他任兵部尚書,主持軍事,在國家危難之際,成為“救時宰相”。此後一直主持朝政,天順元年,“奪門之變”後被害。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于謙自從踏上仕途,心中波瀾起伏,決心做一名廉潔的官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百姓謀福利。他在地方任職二十多年期間,體察人民疾苦,懲治貪官汙吏,鎮壓地方豪強,民間有冤情可以直達軍門陳述,他都認真對待,依法處置,因此河南、山西兩地人民稱他為“於青天”、“於龍圖”。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于謙認為名節是最可寶貴的,金錢容易使人敗壞,因此“大節還須咬菜根”,要清心寡慾,生活簡樸。他一生正是這樣一絲不苟地要求自己,即使身居高位,也從未絲毫放縱。于謙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時,年僅32歲。這一職務是正三品,在當時很顯貴,但于謙絲毫不改其樸素儉約的本色。他上任時,行李簡單,乘坐普通的騾車,既無鑼鼓旗仗,又無衛兵儀從,不知情況的人根本不會想到他就是巡撫大人。上任後,無論是明察還是暗訪,皆輕騎而行,摒棄前呼後擁、煊赫威勢的官場習氣。于謙把錢財看得輕如鴻毛,從不聚斂,廉潔自守。他的俸祿,用在自己身上的很少,常常用來救濟貧窮的親朋好友。平時他自奉儉約,粗茶淡飯,從不鋪張浪費。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當時,官場十分腐敗,賄賂盛行,太監王振專權,大臣進京,必須饋送重金禮品,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然而於謙一身正氣,對王振一夥嗤之以鼻,從不買他們的賬。他每次進京,只帶隨身行裝,有好心人怕他遭殃,勸他說:“你不帶金銀入京,怎麼也不帶點土特產送一送啊?”他舉起袖子笑笑說:“誰說我沒有帶東西呢?你看這不是兩袖清風嗎!”炙手可熱的王振一夥當然不會放過他,找藉口把他投入監獄三個月,在河南、山西百姓的強烈抗議下才又釋放了他。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于謙執政期間,日理萬機,“日夜分國優,不問家產”,所居的房子僅能遮蔽風雨,門前沒有列戟,常常被人錯認為鄉野人家,與他的地位極不相稱。皇帝見他家居簡陋,賜給他一所宅第,他堅決推辭,皇帝不允,他不得已而接受了,但他把皇帝賜給的玉器物品等存放於正屋中,而他仍舊住在舊屋偏室。所以抄家時,只看到了正屋中鎖著的皇帝賜給的物品。據說前來抄家的錦衣衛看到這樣的場景都忍不住落淚。

于謙寫的《石灰吟》表明了他一生為官的原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

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堅持自己的理想,為國為民,實為堅守原則、清正廉潔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

Tags:于謙抄家正屋山西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