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花落花開都是夢——大觀園漫話

由 紅樓夢賞讀 發表于 人文2021-12-10

簡介大觀園就是作者生活時代中國人現實中的理想國

不經之說是什麼意思啊

花落花開都是夢——大觀園漫話

花落花開都是夢——大觀園漫話

作者廖崢嶸

中國人自古就有大同世界的夢想,這個夢想不是全無依託,一直以來總有人想把它一步一步落實到人間。兩百多年前,《紅樓夢》的作者也抱有同樣的期待與想法。大觀園就是作者生活時代中國人現實中的理想國。那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建極之初,永珍更新,四海鹹服,國運昌隆。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規模遠遠超過世上任何一個國家。人口穩定增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從統治者到普通人,感覺歷史發展到了頂峰。統治者固然成就滿滿,充滿了自信,普通人也過上了較為安穩富足的生活。用福山的話講,就是歷史在此終結,想象不出更好的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當然他們不可能設想,這種終結意味著停滯,而另外一種文明卻在飛速進步。十八世紀算是歷史的一道分水嶺,東方陷入了文明的停滯,地球的另一邊卻正在搞工業革命,大分流從這兒開始了。這個情形,紫禁城裡的天子不大瞭解,平民百姓更無從掌握,《紅樓夢》的作者不可能超越歷史的侷限,也不可能知道。作者創造的大觀園,是高度現實化的夢想之地,是中國人的家國夢想生根落地之所。

皇帝的生活當時的平民百姓接觸不到,但是今天我們能夠進到紫禁城的裡邊隨意參觀遊覽,細細地考察當年的生活。紫禁城就是無數四合院的組合,中間最大的那個,叫太和殿,是天子正衙。建於寬大的漢白玉臺基上,海拔高於禁城、皇城,以及京城內其它所有建築,所謂京城百姓生活在天子腳下,確實是“天子腳下”。紫禁城是等級體系的終極象徵。四合院比較壓抑,紫禁城就要把這種壓抑乘上無數倍。其實連皇帝自己在內,並不真正喜歡這個環境。但古人自有古人的辦法。

明代皇帝比較不走運。明朝邊患非常嚴重。朱棣在南京稱帝以後,擔心根據地不穩,拋下風光旖旎的江南,在北京重建國都。當時的北京離烽火線不過百十來公里,城外邊就是敵軍前哨,這叫“天子守國門”。所以明朝皇室沒法輕易離開紫禁城,不大可能六下江南,瀟灑走幾回。明英宗離開北京城,是因為御駕親征瓦剌,其實是不願意的,沒想到反被瓦剌生俘。萬曆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拒絕到本職崗位上班的記錄,這人也是奇葩,但是沒有離開紫禁城,還在後宮默默幹了幾件大事。最後一代皇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門外一射之地的煤山上吊自殺,叫作“君王死社稷”。皇帝乃萬乘之尊,真正敢於殉國的,很少很少。崇禎算是戰死在本職崗位,本事不好說,人格上非常了不起。清代的皇帝就比較走運了。康熙收復臺灣以後,四海賓服,天下咸寧。帝國的邊防前線,從明朝時的山海關,外推到外興安嶺以北。我們的大中國,好大的一個家,就是從這時候才最終成形的。這麼偉大的歷史性成就的締造者,需要給自己營造個能放鬆的環境。

花落花開都是夢——大觀園漫話

照書中所寫,賈府分為寧、榮二府,寧府在東,榮府在西,東西相聯,橫壓一條街。前面是正常宅院,原來就帶有小花園。象賈赦住的榮府東路,裡面的構造就是花園,也許是因為他讓出了當家人的位置,又懶得接待外客,不需要履行那些迎來送往的儀式,就索性給自己多找點快樂。後來,元妃要回家省親,就把兩府的後院打通,又收拾了周圍一帶,重新營建了一個新的大花園。這個花園,書裡交待得非常清楚,複製起來不難。從設計上講,它恐怕比圓明園要好很多,“胸中有大丘壑”。裡面居室錯落,嵌入各處景觀之中,就不是四合院那樣封閉式,而是汲取江南仕林造園藝術精髓,當然也就是傳統中國最高水平的藝術標準。各個獨立的建築,形制不一,依山就勢,各有懷抱,錯落有致地分佈,富於情趣,又適宜生活。

元妃又下旨,讓兄弟姐妹們都住進花園,不可讓其空著糜費,這才開啟了一段美麗人生。讓這些深受禮儀規制和壓抑的青春少年,有了別樣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成長環境。原來大家在府裡生活固然極盡那個年代的奢華,但住的環境是什麼呢?迎、探、惜三位正經家生小姐,住的是三間“小小抱廈”。什麼是抱廈?就是老式建築都有一個門廳,象今天套房的入戶花園,不算面積的。上面加蓋一個屋頂,四面圍起來,算是一間。榮府三個小姐妹住的這小抱廈還在朝北的屋後,是倒座房。擁擠不說,陽光不能直射,很陰暗。照今天的建築居住標準是不合格的。賈府這等人家,對嫡生女兒不過如此。可能與過去重男輕女的習俗有關,賈府這樣的大家庭也不能免俗。所以,賈母捨不得讓剛進門的黛玉跟姑娘們一塊住,放在了自己房間的外間,與寶玉一個待遇。寶玉、黛玉居住條件比三姐妹稍好,但生活起居與老祖宗在一起,不方便之處想必不少。

待到了大觀園,每位小主人都是小獨棟,各致其美,盡展個性與獨特的審美趣味。脂批有云:“諸釵所居之處,若稻香村、瀟湘館、怡紅院、秋爽齋、蘅蕪苑等,都相隔不遠,究竟只在一隅。然處置得巧妙,使人見其千邱萬壑,恍然不知所窮,所謂會心處不在乎遠。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佈置耳。”不但佈局錯致,不拘一格,各處居室的個性,再到周圍的小環境,與人物設定完全融合,作者的寫作才能真的是無與倫比。

黛玉住的瀟湘館,翠竹環抱,綠影婆娑:“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脂批特意註明:不犯抄手遊廊。就是說與四合院的形制統一的抄手遊廊不一樣,設計上有創新。林黛玉本是來凡間還淚的,“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用竹來襯托瀟湘妃子的居處再恰當不過。瀟湘館原來用的是綠紗窗,美則美矣。可是背景由千竿翠竹一襯,就犯重了,色調偏冷。林黛玉是何等審美趣味,可是她自忖是客居身份,從來沒提過。第四十回,賈母領著劉姥姥在大觀園見識見識,順便考察姐妹的居室,共走了三處,第一處來到瀟湘館,大家說笑一會,“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對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裡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個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於是老祖宗拿出壓箱底,連王熙鳳都不認識的四色“軟煙羅”,替換下了已經掉色的綠紗窗。這個軟煙羅不但清貴無比,“連宮裡如今都見不著”,其中的銀紅款又叫“霞影紗”,桃紅柳綠,正好配清幽的翠竹。一段小細節,浸透了賈母對林黛玉無微不至的關愛,無可不可的付出。

寶釵住的衡蕪居,外面一看是個平常的大院子,所以賈政第一眼看了說“無味得緊”,但進得裡邊:“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瓏山石來,四面群繞各式石塊,竟把裡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無。只見許多異草:或有牽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巔,或穿石隙,甚至莧浦,或如翠帶飄搖,或如金繩盤屈,或實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氣馥,非花香之可比。”寶釵的心思都埋在裡頭。奇石,寄寓了不凡的志向;牽不完的藤蔓,寄寓了剪不斷的心事;蘭桂芬芳,勝似花香,則與“冷香丸”相呼應,寄寓了寶釵性情中理智壓倒情感、責任大過率性的特質。

賈寶玉住的怡紅院,院外繞著碧桃花(紅),穿過月洞門,院內“俄見粉牆環護,綠柳周垂。”脂批提示:與“萬竿修竹”遙映。意指寶玉與黛玉三生前定的情緣(非姻緣也)。“一入門,兩邊都是遊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本芭蕉(綠);那一邊乃是一顆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綠垂碧縷,葩吐丹砂。”紅綠相映,相得益彰,所以題額寶玉初擬為“紅香綠玉”,元妃旨定為“怡紅快綠”。怡紅院的審美與瀟湘館遙為映襯,兩情互通。有意思的是,賈政見到怡紅院的海棠,向眾人介紹起她的由來:“這叫作‘女兒棠’,乃是外國之種。俗傳系出‘女兒國’中,雲彼此種最盛,亦荒唐不經之說罷了。”政老爹是書中第一等無趣之人,但是此處借荒誕不經,八卦海棠來歷,說明寶玉的淘氣還是有繼承的,政老爹的本性中恐怕也有幾分玩誕不羈的成色。寶玉的女兒情節貫穿全書,賈政平時對此“毛病”恨無可恨,而此處的玩笑卻坦露出他對寶玉的性情仍有幾分內心肯定。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各處私家園林起了很大作用。大觀園可算集園林藝術之大成者。設想一下,要是沒有大觀園,《紅樓夢》就不會這麼有趣。舊時代的人為什麼那麼喜歡《紅樓夢》?這種生活環境恐怕正是他們所追求的終極現實目標!雖然絕大多數人達不到,但它畢竟是有可能實現的夢想。大觀園是傳統文明達到頂峰的一個環境載體,它讓傳統的家國夢想變得生動而具體,富於生氣而有吸引力,更值得我們去緬懷。

花落花開都是夢——大觀園漫話

Tags:大觀園紫禁城瀟湘寶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