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由 劉祖清369 發表于 人文2021-06-13

簡介】佛告訴須菩提說:“你意下如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哪裡

第十二段(第十品)#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告訴須菩提說:“你意下如何?如來曾經在燃燈佛所,是不是得到了什麼法?”這裡說的如來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本人,而燃燈佛則曾經是釋迦佛的老師。燃燈佛是梵文、意譯錠光。是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貴。

釋迦如來主修今生、是現在佛;燃燈佛則修過去、為過去佛;彌勒主修未來、為未來佛。燃燈佛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

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時期第二阿僧祇中第九十一劫時,閻浮提(地球)世界有一個大國王,名波塞奇。大王有個太子名勒那識只,太子出家學道而成佛。這個時期,有一位名阿梨蜜羅的比丘,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於是為這個比丘授記,受記他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這就是阿梨蜜羅比丘往昔燃燈供佛,因此得佛受記而成為燃燈佛的因緣。

那麼釋迦佛又是什麼因緣得到燃燈佛的授記呢?據《瑞應本起經》捲上所述:釋迦牟尼過去世曾是虔誠敬佛的善慧童子,當時他曾重金買下一枝稀罕的五莖蓮花,供養給燃燈佛。由於蓮花是佛教中的聖花,《妙法蓮花經》即以蓮花來象徵佛教教義的純潔高雅,五莖蓮花更是聖花中之珍品。因此,這個供養使燃燈如來深為高興,佛在歡悅之餘,給這位佛子(釋迦的前身)授記,預言他將在九十一劫之後的此賢劫時成佛,名釋迦牟尼佛。

釋迦佛問須菩提:“我曾經在燃燈佛所學法時,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個回答是個大問題,學法之人,如果不得法,怎麼能夠成佛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理解,如果釋迦佛在燃燈佛所是因為得了什麼法才成的佛,那麼釋迦佛得的是什麼法呢?什麼法才能夠成佛呢?真有這麼容易的事,得一個法就能成佛?諸佛大慈大悲,又何必曠劫不懈地以手指月,苦口婆心地作種種比喻呢?只需將這個成佛之法傳出來,一切眾生不早就成佛了嗎?這樣多省事,哪裡還會有什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由此可以推理,成佛不是在某一位佛前得了什麼法就能成佛,因為一切法都是虛而不實的,用虛而不實之法、成實實在在之佛,這是大相徑庭、南轅北撤的。十方如來除了三大阿僧祇劫的精勤修行外,最終都是在空了一切法、覺了一切義的當下一念中成就的佛道,這一念是清清淨淨,一塵不染、一法不生的。所以具有大般若智的須菩提說:“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理在於此!

佛說:“須菩提!你意下如何?菩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佛說:是何緣故說不也呢?須菩提回答說:“因為莊嚴佛土者,既非莊嚴,是名莊嚴。”這又是個問題,既然是莊嚴佛土,為什麼又要說既非莊嚴,而名為莊嚴呢?

要解開這個問題,先認識下什麼是“佛土”?佛土又稱作佛國、佛國土、佛界、佛剎。指佛所住之處,或佛教化之國土。但佛土不僅指淨土,包括凡夫居住的現實世界(穢土),只要在佛教化的世界內,都稱為佛土。地球屬於三千大千世界裡極小的一個微塵世界,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釋迦牟尼一佛所教化,所以都稱為佛土。

佛土有不淨(穢土)、不淨淨(不淨土中之淨土)、淨不淨(淨土中之不淨土)、雜(淨穢相雜土)、淨(純粹淨土)等五種,此五土是依眾生之業而感受,故稱眾生土;又因其為佛所教化之國土,所以又稱佛土。佛土於天台宗分為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礙土、常寂光土等四土之說。四土即: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凡聖同居土:指有佛、有菩薩、有天人、有凡夫等凡聖共住之國土,有淨穢之別,穢者如娑婆世界、淨者如西方極樂世界等。

2、方便有餘土:指修方便道之空觀與假觀而斷除見惑與思惑,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斷除塵沙及根本無明惑,為藏教小乘、通教二乘、別教三十心之菩薩等所生之土。

3、實報無礙土:指修真實法之中觀,斷除塵沙及少分根本無明之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以上之菩薩所生之土,名實報無礙土。

4、寂光土:此為斷除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圓成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功德之大聖人,指成佛者所住之國土。

以上所說為有相佛土,有相佛土出自無相一心,由此可知,心淨則國土淨、心淨則佛土莊嚴。淨者乾乾淨淨,乾乾淨淨不是從外相上去莊嚴,外相莊嚴非真莊嚴,唯有心地清淨才是真莊嚴。所以須菩提說:“如果菩薩有莊嚴佛土的想法,就落入了有相中,在有相中莊嚴佛土,不是真正的莊嚴,是名莊嚴,名也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的這種說法得到了世尊的讚揚。

佛說:“是這麼個緣故,須菩提!諸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須菩提說的那樣,於無相中生清淨心,不能在有相的物質世界裡生心,也不應該在聽到聲音、聞到氣味、嚐到味道、接觸到人或事、或觸景生情的種種思想裡,而生心,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

菩薩怎樣才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呢?佛講了不要在六塵外境中生心,也就是說:要離一切相!怎樣才能離一切相呢?離一切相不是要脫離現實生活,而是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人我現象及事物現象,都不要生執著,因為這些現象都是幻相,如果執著幻相,就會認假為真,失去真真,這個真真,就是我們要生的心,這個心,知善惡諸法而又能遠離善惡諸法,這個能知善惡諸法又能遠離善惡諸法的心,就是佛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佛說:“須菩提!打個比喻,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相非常高大,高大到什麼程度呢?像“須彌山王”一樣地高大,須菩提!你意下如何?這個人的身相大不大?”

這裡說的“須彌山王”是什麼意思呢?須彌山是梵語、譯為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黃金、白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所以稱妙;諸山不能與之相比,所以稱高;其高度有八萬四千由旬,方圓也有八萬四千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之分,大由旬為六十里、中由旬為五十里、小由旬為四十里,這裡不論用哪一種計算,都非常之高大,所以稱為“妙高山”;妙高山為諸山之王,故又稱其為須彌山王。

佛問須菩提:“如果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是身為大不?”須菩提回答說:“甚大、世尊!”佛說:“是何緣故說其甚大呢?”須菩提回答說:“因為佛說這種甚大之身是非身,非身就不是真實的身,不是真實的身,只能叫名大身,這個名也是個假名,為什麼是假名呢?因為這個人的大身,都是假的,所以這個名稱自然也就是個假名。”

那麼什麼才是真實之身呢?真實之身就是法身,法身的高大不是須彌山王所能夠相比的,須彌山王雖為眾山之王,但其高大也不過八萬四千由旬,而法身之高大是沒有尺度的、是無量無邊的!況且須彌山在成住壞空的壞空劫裡,是要被毀滅的;而法身卻是永恆的不壞之身。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就是佛說大身非身,並以手指月,引導眾生在大身非身中去找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身法身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法身沒有住處,但卻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實際為無住而無所不住,這無住是空相、無所不住是實相;空相是小乘小涅槃、實相是大乘大涅槃;從空相至實相、從小涅槃至大涅槃,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實處!

Tags:須菩提佛土燃燈莊嚴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