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偈子是什麼意思?

由 九地天心 發表于 人文2021-06-13

簡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鳩摩羅什譯本這個偈子中,顯然這裡的“色”是指“色塵”而非“色蘊”,這是因為下句用“音聲”(聲塵)與此句相呼應

偈曰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偈子是什麼意思?

佛經上的“色”這個字用得比較廣泛,經常引發誤解。這是個縮略語,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至少是指兩個不同概念:

指“五蘊”這組概念中“色蘊”

指“六塵”這組概念中“色塵”

【五蘊中的色蘊】

“五蘊”是以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來概括身心的一切現象,或者用現代科學語言說是指物質與精神的一切現象。其中的“色蘊”,通俗地說就是指一切具有(現代意義上)物質屬性的事物。

【六塵中的色塵】

“六塵”是以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來概括一切認知物件——即人們認為的所謂「物質存在」以及「概念存在」。其中前五個是概括(現代意義上)作為物質存在的認知物件;“法塵”是作為概念上的存在、認知物件。

此中的“色塵”通俗地說就是視覺所認知的物件,具有色彩、明暗、形狀、遠近等不同屬性。

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偈子是什麼意思?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鳩摩羅什譯本

這個偈子中,顯然這裡的“色”是指“色塵”而非“色蘊”,這是因為下句用“音聲”(聲塵)與此句相呼應。以色、聲二塵代表所有六塵。

實際上,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這首偈子不全,只是一半。著名的唐玄奘法師也譯過一個金剛經的譯本,經題忠實於梵文原題的,譯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二字在梵文原題中是譬喻——譬喻這種般若智慧能夠

將堅固如“金剛”的煩惱、執著

斬斷

。歷史上,由於鳩摩羅什法師譯本的廣泛流行,有很多人誤以為這個“金剛”是譬喻般若智慧的,其實錯了,

金剛是譬喻煩惱的

而般若智慧是那個“能斷金剛”的東西

在玄奘法師譯本中,這首偈子被完整翻譯為:

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這首偈子大意是說:如果在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也就是感官經驗的世界中尋求見佛--以為看見佛像怎麼怎麼地了,這個人的修得是邪道、不是正道(因為它沒有脫離感官經驗的束縛),必定見不到“如來”--究竟真理與圓滿覺性不二的境界。為什麼呢?

因為真正意義上的佛是指“法身佛”(導師法身),而“法身佛”則是指超越了凡夫意識分別境界的智慧境界(法性非所識)。如果般若智慧沒有顯前,就沒有這種智慧境界的顯現,那麼無論出現什麼影像(即使出現佛、菩薩、聖境等),都只是六識分別的境界而已,和做夢沒有區別,和喧囂鬧市、滾滾紅塵無區別——所以佛家講“轉識成智”,只有“開悟”了才能“見佛”。

金剛經中“若以色見我……”偈子是什麼意思?

人們依據《能斷金剛經》應該具備一種基本的“法眼”、“慧眼”——也就是正確識別社會上各種邪法誤導的能力;正確的修行不是“見神見鬼”、追求神秘境界,而是善於運用般若智慧觀察諸法(一切事物、一切意念)不住、空、無常、無我,於各種境界中解脫執著、跳脫煩惱的禁錮,不為各種境界所羈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九地天心

北京哪個寺廟最靈驗?

佛家所說的“心”有什麼不同?

周易六爻預測案例——我家的貓何時回家

孝親與事業——六爻幫她做出兩全抉擇

Tags:境界色蘊般若智慧六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