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由 文化點心鋪 發表于 遊戲2021-09-14

簡介《詩經》各種版本因此,《離騷》並不源於《詩經》,而是有著自己的形成模式及來源,那就是以《九歌》為代表的楚地祭歌和楚地特殊的巫術祭祀文化

祝融的裁決怎麼樣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屈原與楚辭

作為楚辭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動人的一首長詩,人們對《離騷》真是愛恨交加,一方面它雄奇瑰麗的詞章,壯烈激昂的情緒,神秘浪漫的氛圍,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眼光,令世人驚歎。可是,另一方面,由於人們對楚地巫祭文化的不瞭解,造成了對《離騷》的理解困難。

很多人感嘆:《離騷》真是太難懂了!

其實,這首長詩是屈原出於個人發憤目的而創作出的一部文學作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先秦時代缺乏文學觀念與文學傳統。

屈原是如何獨立創作出如此輝煌壯麗浪漫深情的詩篇,並由此把詩歌藝術推上一個頂峰的呢?

對此,漢代大儒王逸在他的《離騷經章句》中指出:

《詩經》是屈原創作《離騷》的源頭,

而《離騷》正是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藝術手法,才能得如此巨大的藝術成就。他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

。眾所周知,王逸所處的漢代是一個膜拜儒家經典,排斥異端的時代,楚辭中所顯現出的忠誠和堅貞,顯然會受到儒家學者的歡迎,但楚辭的祭祀形式又與儒家思想相背離。王逸在不瞭解楚辭的文化背景下,為了讓楚辭流傳下去,也只有借《詩經》來掩蓋楚辭的本來面目。

那麼,

《離騷》的源頭是什麼呢?換言之,屈原是怎麼創作出《離騷》的?即《離騷》的形成模式和來源是什麼?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詩經

一、《詩經》並不是《離騷》的源頭,《離騷》是獨立形成的,有自己的來源;

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成為我國詩歌藝術的開端,對後世詩歌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漢代儒家學者的大力推崇下,《詩經》更是成為儒學經典,不僅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創作,還影響了後世很多文人的精神和思想。

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有300多篇。這些詩歌多數來自民間,也有少部分來自於上層文人;它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社會、愛情婚前、風俗習慣、自然天象、地理地貌、動物植物等等很多方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在漢代“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治文化制度之下,帶有強烈巫祭色彩的夢辭卻沒有成為異端邪說,反而被很好地儲存了下來,《詩經》的“庇護”作用可以說功不可沒。在漢代大儒王逸的刻意掩蓋下,楚辭最終得以儲存並流傳下去。可是,

《詩經》並不是《離騷》的源頭活水,換言之《離騷》有自己的形成模式和來源。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

,《詩經》在春秋戰國時代,它的功用只侷限於祭祀和外交等正式的場合,被當作某種具有神聖啟示性的經典來看。很多時候,《詩經》是被當作一種儀式的,主要用於諸侯朝聘宴享中的禮制,在特定的場合要使用特定的詩樂,規定嚴格。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詩經

例如:在《

禮儀 鄉飲酒禮

》中就有記載:

“……設席於堂廉,東上……工歌《鹿鳴》、《四牡》、《皇甫者華》。卒歌,主人獻工。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當朝中諸侯要進行宴請時,會讓樂工專門歌唱《詩經》中的某些篇章,比如《鹿鳴》、《四牡》、《白華》等,而且在歌唱某一篇目時,要用笙演奏相應的曲目。這就像我們現代人在迎接貴賓時,會播放相應的“迎賓進行曲”一樣,是我國傳統禮儀的表現。

其次

,在先秦時代,人們強調的是《詩經》的外交用處,而並非它的文學性。在《論語》中,孔子認為《詩經》“可以言”,也就是可以正式地表達自己。換言之,就是注重《詩經》中的興、觀、群、怨的教化功能,認識功能和政治功能,而並非《詩經》的抒情功能。

再次

,在先秦時代,人們並未認識到《詩經》的抒情功能,《詩經》也並沒有構成一個文學傳統。它不是供人欣賞感嘆的文學作品,而是具有外交功用的“辭令”,因此《離騷》對它進行模仿和改造是不可以想象的。事實上,《離騷》在句式,復沓,用韻及篇幅結構上都與《詩經》有巨大的差異,兩者之間不可能有先後的承繼關係。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詩經》各種版本

因此,

《離騷》並不源於《詩經》,而是有著自己的形成模式及來源,

那就是

以《九歌》為代表的楚地祭歌和楚地特殊的巫術祭祀文化。

屈原作為楚國的三閭大夫,這一職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宗教性質。因此,他勢必會對帶有濃烈情感色彩的巫術祭歌產生興趣,並藉助宗教情緒來發洩自己的感情。這樣,巫術祭歌和巫祭文化,當然就會成為影響屈原創作的第一要素。

事實上,《離騷》是屈原獨立創作出來的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屈原為尋找精神寄託和安慰而向巫術祭歌學習和借鑑後的成果,是具有很高抒情價值的文學藝術作品。那麼,

《離騷》的源頭為何是巫術祭歌?本文將從《離騷》的內在結構,文學意象以及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詳盡的分析。

二、《離騷》在內在結構上採用了巫術祭歌的結構

作為一部長篇抒情詩,《離騷》表達了屈原遠大的政治抱負以及懷才不遇的悲憤,其感情異常強烈,其內容也十分繁雜。它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及一些巫術祭祀和神話現象。可以說,在結構上,《離騷》古今雜陳,人所莫測,非常地讓人難以理解,簡直可以說是摸不著頭腦。

對此,人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種劃分《離騷》段落結構的方案,但依然很難理解。於是,有些人就認為,《離騷》的結構是雜亂無章的,是不能夠做劃分的。其實,

《離騷》是有自己的內在結構,這一結構與巫術祭歌相同。

只是因為人們對楚文化的隔膜而忽視了。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屈原寫《離騷》

從巫術祭歌的結構來看,《離騷》其實也有著完整而嚴密的邏輯性:即《

離騷》在結構上是對以《九歌》為代表的祭歌的模仿,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段

。而在第二段和第三段,《離騷》和《九歌》的整體結構完全雷同。具體論述如下:

第一段

是從開頭到“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猶未虧”。對於這一段的主要內容,王逸認為,這是屈原在自述出生,屬於傳記性的情節。這一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和贊同。對此,本文認為,這一段是屈原在呼喚楚人祖先祝融的降臨。

具體而言,就是《離騷》第一、二、三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是屈原在呼喚祖先祝融,是喚神之辭,這與以《九歌》為代表的巫術祭歌是一樣的。

為什麼要呼喚祝融呢?因為“庚寅日”為吉日,在吉日祭祀祖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庚寅日與祝融也有著特殊關係。據《史記 楚世家》記載,庚寅日是祝融忌日。對祝融而言,庚寅日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紀念日。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屈原與《離騷》

而後的“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是屈原呼喚楚人祖先祝融降臨之後的一番泣訴。此段中,他提起了大量的神祗,向不同神傾訴自己內心的悲憤。

第二段

從“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曾歔欷餘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這一段是在向神祗泣訴之後,仍心緒難平,而往“四荒”尋找神靈,向重華陳詞,開始了另一次祭祀。

第三段

從“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餘上徵”到結尾“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一段是兩次神遊,證明了歷史上大量君臣際合的事例,抒發自己被離棄的哀愁,表達對故國和君王的依戀之情。

這三段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抒情過程,在抒情達意上也是相對獨立,各自完整的。然而,

連線三個段落之間的內在根據卻是民間祭歌,是屈原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了民間祭歌的結構

。和一般祭歌在情節上分為三大段一樣,《離騷》第一段先引出主祭之神祝融,第二段和第三斷再索祭眾神。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離騷》

只不過,在《離騷》中卻出現了兩個主祭之神祝融和舜。這是《離騷》不同一般祭歌的一個特點。這是因為一,作為楚國祖先的祝融身份顯赫,需要另一個較為顯赫的神靈來陪祭,而屈原選中了地方大神舜;二,屈原身為楚族而生諸沅湘之間,出現了文化交叉;三,屈原的憂憤深廣,僅僅訴諸祝融,不足以抒發其憤懣。

因此,總的來說,

《離騷》在情節結構上,是對以《九歌》為代表的巫術祭歌的模仿

,其中提及的神祗就相當於詩人的“起興”。他透過“巫術祭歌”的形式,進入了一種宗教性的情愫,感情自然也會傾瀉而出,這是《離騷》中祭歌結構的巨大作用。

三、《離騷》在具體情節上採用了巫術祭歌的“人神戀愛”模式;

表達和表演愛情是原始巫術祭祀的一個重要特徵

。具體而言就是以愛情或婚姻來誘降或娛樂神靈,從而得到神靈的庇佑,即所謂“人神戀愛”。這種巫術祭祀模式,已經被人類學的材料和現存的文化典籍證明了,而且在楚辭的《九歌》也得到了確證。

《九歌》不僅是楚地民間祭歌,而且還是感情濃烈的情歌。在其中,有很多感情的表白,是楚地人民根據自己的日常體會,在巫術祭祀儀式上採用的一種取媚神靈的祭祀手段,它不僅表現為婚姻事實,而是表現為“人神戀愛”,表現為對對方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楚地祭祀歌舞

在楚地人民看來,男女彼此相思的感情過程遠比婚姻事實更加美好,用苦苦的相思來表達“人神交接”的艱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此,用相思來朝神顯然也是合適的。總之,

在楚地的祭祀活動中,存在著和原始巫術祭祀中普遍存在的“人神戀愛”的祭祀方式。

那麼,既然《九歌》中能以愛情來象徵人神的交接,那麼

屈原當然也可以用愛情來象徵君臣的離合

。顯然這種象徵手法也是來自以《九歌》為代表的祭歌。具體而言,《九歌》中的“人神戀愛”模式表現為:(1)自炫裝扮;(2)表達怨慕嫉恨之情;(3)愛情的表白;(4)神的敘述;(5)神的降臨;(6)互贈信物。

這種“

人神戀愛

”的表達模式,在《九歌》的《雲中君》和《湘君》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但是,並不是每一篇都具備這些內容,也有是在以上內容之外的,如《大司命》和《少司命》中對神的禮讚,《東君》和《河伯》中分別的感傷等,或者前後次序有所不同,然而皆相差不大。

一般來說,祭祀是一項非常具有儀式化的活動。雖然所祭祀的神靈各有特點,但祭祀方法和程式還是相對穩定的。而在《離騷》中,我“人神戀愛”的表達模式也表現為:(1)自炫裝扮;(2)表達怨慕嫉恨之情;(3)愛情的表白;(4)神的敘述;(5)神的降臨;(6)互贈信物。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楚地祭祀儀式

具體來說

,第一步“自炫裝扮”的語句有“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薜芷兮,任秋蘭以為佩”等;第二步“表達怨慕嫉恨之情的語句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等;第三步愛情的表白有“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第四步關於神的敘述的語句有“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日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鑊之朗同……”;第五步關於神的降臨的語句有“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餘以吉故。”第六步關於互贈信物的語句有“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這些語句不能一一列舉,但基本上概括了《離騷》中有關愛情的情節,事實上,

對愛情的追求構成了《離騷》的基本框架

,將作者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結為一體,只不過與《九歌》相比較而言,《離騷》中的哀怨情緒悲劇氣氛要更加濃烈,修辭作用也更加明顯,帶有屈原強烈的個性色彩,這也是

《離騷》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不僅僅是一首程式性祭歌的明顯區別。

四、《離騷》的文學意象和語言風格也與巫術祭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雖然《離騷》在情節結構上和巫術祭歌非常相同,但是《離騷》畢竟不是程式性的祭歌,而是一首傑出的詩篇。那麼,作為

詩歌的另兩大要素——意象和語言

,它與

巫術祭歌

是否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呢?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楚人祭祀

首先

,在《離騷》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它員一個由眾多

香草

所組成的意象的世界。香草的頻繁出現,一向被認為是屈原品德人格的外在表現,受到歷代文人的推薦。而《離騷》中這些“香草形象”的來源就是巫術祭祀中的儀式。

其次

,在《離騷》中出現的

香草共有十八種

:江蘺,芷,蘭,莾,椒,菌,桂,蕙茝,荃,留荑,揭車,杜衡,菊,薜荔,胡繩,芰,荷,芙蓉。這十八種香草,有11種與《九歌》中出現的香草是相同的。顯然,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來自同一種自然觀,因為在初民眼中,巫術與祭祀用品都是神聖的。

事實上,除了歌舞,

香草在巫術活動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原始的祭祀活動中,除了歌舞之外,巫覡們反覆吟唱著香草的美潔,以達到娛樂眾神的目的,因此,《離騷》中的香草傳統肯定也來自傳統的巫術儀式:即《九歌》只是楚地祭歌中的一組,《離騷》中的香草自然也是來自巫術祭歌。

再次

,美麗芬芳的

花草

是怎麼用於

祭祀

的呢?對此,《九歌 東皇太一》中有記述: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才附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香草:蘭

在這一段文字中非常完整的保留了楚地祭祀歌舞的場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巫們在祭祀儀式上,一面準備好用蕙蘭桂椒製作的祭品,一面手持香草,或許身上也綴滿鮮花,在紛繁的音樂聲中盡情地歌舞,目的就是使神靈體會到快樂的氣氛。

可以說,香豔的花草是被作為巫術儀式的象徵的。它即是祭祀歌舞的重要道具,又是招來神靈的祭品的重要部分。在某種程度上,花草就意味著祭祀行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花草與巫術祭祀是不可分離的。

最後

花草

為什麼會成為

祭祀的聖物

呢?一般來說祭祀的目的就是透過種種手段來與神交通,並使神靈感到愉快,而獻祭在任何文化階段的祭祀中都是存在的。事實上,世界各民族都有用芬芳植物作為祭品的時期,香草具有濃郁的香味,人們用香草來祭祀神靈,其實主要也是源於氣味的考慮。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離騷》之所以會運用大量的香草,正是因為《離騷》是源於楚地的巫術祭歌。除了在意象上大量採用具有巫術祭歌特徵的“香草”以外,

在語言上,《離騷》也具有很強的巫術祭歌特點。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香草:椒

關於楚辭的語言特點,

宋代學者黃伯思

在《東觀餘論 翼騷序》這樣評論道:

“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若些,只,羌,誶,蹇,侘傺者,楚語也。頓銼悲壯,或韻或否者,楚聲也……”

這段引文中,黃伯思所說的“楚語”,根據《左傳》等文獻記載,和中原並沒有什麼兩樣。所以這個“楚語”並不是楚國專用於祭祀和詩歌的語言。事實上,真正用於《離騷》的“楚語”是帶有很明顯地方特色和韻味的楚地的語助詞,即帶有

天然性的土著祭歌

。而這些“語言”才是屈原《離騷》的獨特所在。

除了

在語言上大量採用祭祀詞語以外,在《離騷》中還存在著一些很特殊的句子

,這些句子雖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在平衡詩歌結構上卻有不小的作用,而它們是來自巫術祭歌中的套語。這些套語是巫術祭祀儀式本身所固有的,只要儀式在進行,它就總要出現。

換言之,這些套語是約定俗成的,有著自然的規定性,是巫術祭祀儀式在語言方面的標誌,是為了表明儀式的程式和細節,是為了喚起參與者的特定情緒。而在《離騷》中就存在著不少這類套語。例如:

“來吾導夫先路”“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

“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

“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聊逍遙以相羊,聊浮游以逍遙”……

《離騷》太難懂了,屈原是怎麼寫出來的?試論《離騷》形成及來源

香草:桂

總之,大量具有巫術祭歌色彩的香草意象的運用,以及富有特色的土著祭歌的語言,是構成《離騷》整體風格的重要因素。而祭祀套語的應用又使《離騷》迴環反覆,韻味悠長,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使《離騷》顯得絢麗多彩,神秘瑰偉。

五、結語:《離騷》是一部帶有強烈巫術祭歌色彩的偉大詩篇

在對《離騷》的結構,情節,意象,語言等進行分析以後,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離騷》在形式上正同於以《九歌》為代表的民間巫術祭歌。可以說,

沒有民間巫術祭歌,就沒有《離騷》,即《離騷》的源頭活水不是《詩經》以及其他先秦文學典籍,而是楚地特有的巫術祭歌。

由此,我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離騷》在沒有文學傳統和文學觀念的先秦時代,會突然達到詩歌藝術的頂峰。因為它是屬於另一個傳統巫祭文化。儘管我們不能斷定《離騷》到底是真的為祭祀所用,還是僅僅出於屈原個人的模擬,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主人公,屈原在其中投入了自己的滿腔激情。

而且,《離騷》採用民間祭歌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神靈對自己的世俗遭遇給予一個公正的裁決,讓自己悲傷的心靈得到慰藉。可以說,《離騷》之所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因為

它是屈原以“楚地巫術祭歌”為源頭活水,是一部具有強烈巫術祭歌色彩的偉大詩篇。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Tags:離騷祭歌巫術祭祀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