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民國印榚板

由 紅韻軒 發表于 美食2021-11-24

簡介印糕板就是做糕團時,用來印製形狀、花樣的木模板,花樣多來自勞動和生活中常見的花鳥瓜果、牛羊雞鵝、胖娃、鯉魚等,也有福、祿、壽、喜等吉祥字

菊花餅是什麼

“糕”在我國很早就流行了,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有“糕”的稱謂,至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印糕板就是做糕團時,用來印製形狀、花樣的木模板,花樣多來自勞動和生活中常見的花鳥瓜果、牛羊雞鵝、胖娃、鯉魚等,也有福、祿、壽、喜等吉祥字。舊時在江南水鄉一帶,每到逢年過節、造屋上樑、添丁進口、拜壽婚嫁,家家戶戶都要用米粉做一些糕團。將五穀雜糧磨成粉,拌入蜜糖桂花等作料,揉合後,在印模中一一撳實、刮平。然後將印糕板翻過來拍打幾下,“微型浮雕”就從印模中脫穎而出。再放灶上蒸一蒸,就是十足美味。這些做糕點的雕花模板就是印糕板。

糕板印模一般採用油雜木、紫檀木、白楊木、香樟木等為原材料,經鋸板、打槽、雕琢而成。雕刻風格有細刻精雕的,如“滿龍”“如意”“三牲”;也有粗獷精煉的,如“壽桃”“花卉”“綠葉”等,所刻的模板凹面呈梯形,糕模的造型、花式各異,按種類分:有壽桃、元寶、滿龍、雙魚、如意、八仙、三牲等;按內容分:有動物、花卉、吉祥圖案,還有用“壽”“福”“四季平安”“黃金萬兩”等好口彩字為圖案的。“就是為了這個吉祥話,每個圖案都對應句吉祥話。

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江南杭州一帶糕團點心花樣有“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棗箍荷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印糕板的歷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印花糕是老底子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當逢年過節、造屋上樑、添丁進口,拜壽婚嫁,家家戶戶都要用新米磨粉做一些糕團。婚慶用糕,又有“喜糕”和“坐底糕”。嬰兒出生第三天,舉行“洗三禮”,用“檀開富貴”“千子百孫”等圖案;等到小孩讀書,印糕的圖案要有“鯉魚跳龍門”“狀元及第”以及“四藝”等等,寄寓著長輩對孩子日後出人頭地的期望。每當春節、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傳統節慶到來時,老百姓也都要製作各式圖案的印糕。

關於印糕的來歷,據傳宋朝著名文人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在蘇州天平山下的咒缽庵裡棲身。由於咒缽庵年久失修很淒涼,范仲淹一日三頓吃粥,把肚皮撐大,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粥盛在盤裡凍結,像豆腐似的把粥劃成一塊一塊,挑燈夜讀肚子餓了,就拿一塊吃吃。如此方粥,取名“白雲糕”,好友石梅卿對此改進,讓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白雲糕”做了方糕,後來叫白印糕。

舊時,是上京趕考之人常將其用作乾糧不二之選。糕模形式千姿百態,圖案豐富多彩,蘊含了廣大百姓樸素的思想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糕”與“高”諧音,遇有時令節氣時登高吃糕,就有步步登高之意。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製作糕點,以此表達對理想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親友的期望、懷念和寄託。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吃到的糕點幾乎都是機器壓製出來的。雕刻印糕板、手工製作印花糕的習俗已慢慢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被人所陌生,甚至遺忘。可惜,這麼漂亮的花樣,在現今的糕點上消失了。

民國印榚板

民國印榚板

民國印榚板

民國印榚板

Tags:印糕圖案糕點印模糕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