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由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發表于 美食2021-07-01

簡介02100多天的鵝紅燒最完美,可以燒出鵝皮的膠質,鵝肉的鮮嫩,每一口都滲入調料的香味見兒子的飯店生意好,馬根聖的父親馬茂高主動承擔起了養鵝的工作

揚州鵝怎麼吃

揚州大學烹飪專業學者陳忠明曾說:提到食鵝文化,非揚州莫屬。揚州大量養鵝、吃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前。唐代詩人姚合在《揚州春詞》中描述當時的揚州是“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揚州飼養的鵝遠不夠揚州人吃,所以遠到東北,近如安徽、山東的鵝大量進入揚州交易,揚州已經成為華東最大的鵝交易市場,“鵝城”揚州,實至名歸。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家 鵝

食草動物,吃五穀雜糧,吃魚塘裡的水生植物、藻類等。

如果你曾在鄉間生活過,可能知道鵝還有看家護院的本領,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揚州人餐桌上的美味。

吳 堡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長江下游沖積平原,裡下河地區,與興化、姜堰搭界。境內遍佈河溝,水鄉特色明顯,曾是遠近聞名的水產大鎮,2005年併入小紀鎮。吳堡的地理環境恰好適合鵝的生長,而吳堡馬家全鵝則香飄揚州,甚至連南京、上海的食客都紛至沓來。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01

因為紅燒老鵝這道菜,泰州、興化的食客都趕來品嚐,馬家菜館生意紅紅火火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吳堡,早年是農業鎮。每到農忙時節,馬根聖和妹妹就成了“留守兒童”。1983年,馬根聖10歲,在農村人家認為該是懂事的年紀了,飯點的飢腸轆轆,促使他主動走進廚房生火做飯,開始是熱一熱早晨的剩粥,隨後就在母親的指導下學著炒菜。幾次嘗試,父母在田間幹活的時候,他可以煮飯炒菜,簡單解決自己和妹妹的午飯。

被逼無奈學做飯的過程,通常也是很多人愛上烹調的過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初中畢業,馬根聖的家境不再允許他讀書,學個手藝養活自己,成為他當時心裡的念頭。

農村青年通常是不甘心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擺在馬根聖面前的理想職業有三個:木匠、瓦匠和鄉村廚子。最終,他選擇了去農村小飯店學徒。

教他學徒的師傅也姓馬,是當地有名的宰牛世家,當時他開的西橋飯店是吳堡最有名的。不過,馬根聖其實是不甘心於只在農村小飯店打工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烹飪行業規定,要想進公家飯店上班,必須要拿到三級廚師證書。為此,馬根聖還專門到揚州市煤炭學校參與了培訓,考證後重新回到吳堡。

彼時,他與馬師傅家最小的女兒馬月萍情投意合。由於馬根聖為人勤快,又擅長廚藝,馬師傅不僅把女兒嫁給了他,還把自己燉水牛肉湯的絕活傳給了他。

1995年,馬師傅去世,馬根聖和妻子在當時的吳堡鎮一間民房裡,放了四五張桌子,開了一家馬家菜館。當時鄉間的後廚房只有煤炭爐子配“大炮頭”煤爐,馬根聖夫婦每天晚上下班前把“大炮頭”封好,早晨起來一個個將小煤爐的火生好,買菜、洗菜,雞鴨鵝類的全部自己宰殺處理,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農村養鵝多,活老鵝賣價只要一兩元一斤。只要農貿市場有賣的,馬根聖就會買幾隻回來,親自宰殺;妻子馬月萍幫著去毛,收拾乾淨,用小鐵鍋煸炒後放在小煤爐上慢慢燉,再去準備其他的配菜,夫妻搭檔熟練默契。

兩年後,因為紅燒老鵝這道菜,馬家菜館吸引了來自周邊小紀、高徐、武堅甚至附近泰州、興化一帶的顧客前來品嚐,菜館規模也因此擴大了一倍多,多了一間房子,增加到10多張桌子,這個鄉村小飯店看起來紅紅火火。

02

100多天的鵝紅燒最完美,可以燒出鵝皮的膠質,鵝肉的鮮嫩,每一口都滲入調料的香味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見兒子的飯店生意好,馬根聖的父親馬茂高主動承擔起了養鵝的工作。農村屋前屋後都是水塘,馬茂高每年春節後買回幾百只鵝黃色的雛鵝,喂米糠、稻穀。入春後,清晨把鵝放出去吃草,任它們自由活動下河游泳,傍晚再把它們吆回來。

從鵝初成熟時,馬根聖就開始宰殺自家的鵝作為紅燒老鵝的原料。馬家菜館大多是鄉間熟客,除了口味好壞,還在乎老闆是否實在,一份老鵝如果少了鵝腸子、鵝頭之類,是要被食客詬病的。久而久之,馬根聖養成了一鍋燒一隻鵝的習慣,紅燒鵝的菜式由此變成了紅燒全鵝。

經年累月的嘗試,馬根聖發現,飼養七八十天的仔鵝肉不足、香味不夠;一年以上的老鵝皮肉已老,難以燒透入味,嚼勁太大,口感上差了許多;100多天的鵝才是一道燒全鵝的完美食材,可以燒出鵝皮的膠質,鵝肉的鮮嫩,每一口都滲入調料的香味。

鵝血、鵝肝、鵝腸子、鵝頭、鵝頸、鵝爪子……全鵝一樣不少,最後撒上一把青蔥,馬根聖就可以自信地端上桌。馬家菜館生意越來越好,馬茂高每年要養上3撥鵝,每撥幾百只才夠用。

馬家菜館生意最好的時候,僅燒鵝用的小煤爐就有十幾個,每個爐子配一口鐵鍋。鐵鍋燒菜,是非常需要注重火候的,稍不留神,可能會燒糊了。為了讓老鵝的口感更好,馬根聖嘗試用砂鍋來燜老鵝。砂鍋種類繁多,他就一種一種地試,普通砂鍋操作不當,會整鍋炸裂,這就意味著要浪費掉一整隻鵝。不過,為了追求最完美的味道,馬根聖不吝嗇於一口鍋或一隻鵝。砂鍋聚氣,做出的紅燒菜保留了原有的水分和香氣,味道更為鮮美。

口口相傳,那些喜歡釣魚、熱愛美食的城市人,哪怕是騎著摩托車、腳踏車,花費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也要來赴一場吃鵝的盛宴。

2005年,吳堡併入小紀鎮,鎮政府設在小紀。但這並不影響馬家的生意,更多的老揚州、高郵人、泰州人趕去品嚐美食。

03

唯一講究的是,老鵝下鍋前不焯水,油熱煸炒後,一次性放足水紅燒即可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馬家老鵝出名了,周邊城市的食客也紛至沓來。坐在一個屋裡吃飯的人,夾雜著不少地方的方言,如此交織的熱鬧景象,全憑一隻老鵝來維繫。讓馬根聖沒想到的是,連上海、南京的市民都要趕來品嚐。

2008年,馬根聖把兒子送到了市區的寄宿學校讀書。為了照顧兒子,也為了向城市發展,第二年,他就關掉馬家菜館,到城東的鴻泰商業街西首開了吳堡馬家全鵝館。

吃過馬家全鵝的人都知道,馬家的燒全鵝很地道,鵝肉爛而不散,味道鮮但絕不以料搶味。為此,吳堡馬家全鵝在市區也是一炮走紅。此後的兩三年間,市區頻繁出現了吳堡馬家全鵝的招牌,除了揚子江北路的那家,其他大多是馬根聖的親戚開的,燒鵝的方法也大多是他親自教的。

揚州美食:一道紅燒全鵝“饞”了食客21年

馬根聖甚至不認為自己的燒全鵝有啥秘訣,與尋常人家燒老鵝一樣,馬家全鵝要放生薑、蔥、幹辣椒、酒、油、鹽、醬油和糖。他唯一講究的是,老鵝下鍋前不焯水,因為焯水後老鵝會鮮味不足,油熱煸炒後的老鵝一次性放足水紅燒即可。

在馬根聖家工作的服務員馬春梅也是吳堡人,她常常感到納悶,老闆做紅燒老鵝的方法,與吳堡當地的做法沒有什麼兩樣,她甚至試過與老闆用同樣的原料下鍋,可怎麼也燒不出馬家全鵝這樣膠嫩鮮香的味道,吃完一塊老鵝後,甚至感覺雙唇要被膠質黏起來。

從1995年開始,馬根聖足足當了21年的老闆,但他依舊堅持每天親自掌勺做紅燒老鵝,並且可以做到50個灶頭同時下鍋煸炒,同時燉燜。

每天早晨6點,馬根聖會準時到店裡燒老鵝,50個灶頭同開,3小時後出鍋。因為每天上午10點多,就會有顧客上門提貨。50個灶頭是馬根聖進城開店後自己設計定製的。

揚州人愛吃鵝,馬根聖在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一天要賣出兩三百隻紅燒鵝,到了春節前,顧客上門預定,他得有好幾夜不眠不休。然而,他並沒提及,2011年,各地鬧禽流感,人們根本不敢吃雞鴨鵝這樣的禽類,他當時在揚子江北路開的分店好幾個月都沒什麼生意。

他還說,他只是把老鵝燒好,他的妹妹在江都區開的全鵝店,生意比他做得還好。即便如此,馬根聖年逾不惑臉上卻仍舊不見一絲皺紋。“我的兒子考上大學了,我學會了用微信和外賣接單,我還去游泳減肥,我的生活很充實,也很有滿足感。”他一臉樂呵。

— THE END —

版權說明:本文來源於公眾號揚州文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鳴謝原作者及編輯者,如有侵權, 請聯絡我們刪除。

Tags:馬根聖老鵝馬家吳堡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