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由 紅葉文案館 發表于 藝術2023-01-05

簡介《漁歌子·一》唐代·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杜牧的美稱是什麼

《漁歌子》本是唐代的教坊曲,是文人模擬的一首清發舒嘯悠長的漁歌。因為這個詞牌所吟唱的內容與中國隱逸文化有很大關係,但又不同於一般的山水詩、禪詩,而是側重於道家的返璞歸真,所以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最早見諸史料、最著名的《漁歌子》,出自唐代張志和,初名龜齡,意為神龜送子。當時詩詞界限不明,詞為“詩餘”,也被籠統歸為詩。所以,這首詞在任何一本唐詩全集或選集中都能見到。

因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而衰的轉變期,“安史之亂”對他的思想和處世立身產生消極影響。張志和不過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養神氣,已有臥雪不凍的功夫。

《漁歌子

·一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鮮豔的色彩,明快的節奏,就像是從紙上點染丹青的山水,肆意蔓延在天地間。那個不懼風波的漁夫隱藏在蓑笠下,存在感很淡,卻又不可忽視,如此微妙的處理方式著實令人讚歎。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關於他和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

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情歌唱盡是宋詞。不僅是詞作本事,即便是短短三個字的詞牌名,也能讓人心中生出別樣的情懷,張志和和他的《漁歌子》、南唐後主李煜和他的《浣溪沙》《虞美人》、晏殊的富貴詞《少年遊》、千古才女李清照的《醉花陰》……

遇見最美的宋詞

趙小巒,行雲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這些美妙絕倫的詞句佳作,道出了詞人藏匿在一首首詞作背後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讓人更加立體的瞭解“宋詞”這一絕美古典文學的來龍去脈,體會古人內心深藏的細膩情致。喜歡和感興趣的朋友來快來閱讀《遇見最美的宋詞》這本書吧。

古人常說“夢祥妊產”,大抵有些名人,母親懷孕生產時都要做神異夢。據說,張志和的媽媽在懷孕初期,夢見自己的腹部生出了楓葉,更有神明派靈龜獻瑞,取名“龜齡”。雖然不乏附會,但至今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張志和16歲時,到長安參加

唐玄宗

廣招賢才的英式,卻

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縱下,

無人中選

在歷史上被稱為

野無遺賢

張志和本來也已經落榜,卻因在道術方面有其獨特的造詣,從而得到當時還是太子的唐肅宗李亨的讚譽,得以遊歷太學。

張志和這個名字便是在這個時候太子李享為其所取,還為他取了字為“子同”。

20歲時張志和自

太學結業

而後

待詔翰林,

任職

金吾參軍,年少得志,

大有“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風流俊賞。

受太子李享的重用,張志和後任杭州刺史,功績卓著,21歲結識了他一生的摯友詩僧皎然,回家省親時還順帶幫助地方官員鋤奸滅盜,也因此贏得“神張”的美名。仕途一份風順。

此時此刻,張志和年輕的生命仿若西子湖的瀲灩水光,燦爛而靜好。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然而,明媚鮮妍終究過不得幾時,漁陽鼙鼓衝破碧霄,撕裂了靉靆彤雲般的繁華。

安祿山起兵反唐,陷洛陽。24歲的張志和隨太子李亨轉戰靈武一帶,擢除朔方招討使。太子李亨於靈武即位,號唐肅宗。但是當時其父唐玄宗手中還一部分權利沒有交給太子李享,因而形成了太上皇與皇帝同時掌權的局面。

一山不容二虎,當一個國家出現了兩個掌權人就必然要掀起權力的傾軋和爭鬥。

肅宗即位後重用張志和,年僅25歲的張志和也不負其所期望,常常獻計獻策,為大敗安祿山的戰役立下了卓越功勳,26歲時被封為大將軍,還朝之後又擢為吏部金紫光祿大夫,官至正三品。

然而,張志和卻並未就此沉浸在權利的漩渦中,而是毅然決然的抽身離開了這個充滿著詭譎權謀的朝堂,張志和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決心,放棄本該坦蕩的仕途迴歸山海之間,一去不歸呢?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海闊

憑魚躍,

天高

任鳥飛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張志和從少年時期就受到李亨的提拔和倚重,他自己也一直堅定地站在太子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太子登基後,他又立下了功勞,本該從此平步青雲,更上一層樓。但實際情況遠非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面對玄宗和肅宗父子雙方政治集團的不斷勾心鬥角,爭鬥愈發激烈,原本愛好自由和平的張志和心生退隱官場之意。

沒過多久,他便因貿然勸諫而犯天威被貶,加上父母相繼去世。他認為時機已到,此時不退更待何時,於是藉著為父母守孝的機會脫離官場,就此海闊天空,這時得張志和才28歲,便已看透官場沉浮,沒有被權利的浮華遮住本心。

後來肅宗悔不當初驅逐他出官場,不但下令赦免了他的不敬之罪,還賜了兩個婢女供他差役,希望他回心轉意,重返朝廷。但此時的張志和已沉浸在清修玄理的世界中,那種浮雲般的富貴非他所願,寧可泛舟三江五海,也絕不回頭。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漁童使棒釣收綸,蘆中鼓枻;

樵青使蘇蘭薪桂,竹裡煎茶。

3年後,張志和為父母守制期滿,揮袖斂襟,流連吳山楚水去了。他的身邊只有兩名奴婢隨行,便是肅宗所賜的二人,男為漁童,女喚樵青,與一般人家使用“平安富貴”的命名趣味大為迥異。由此可見,張志和對於這種青山碧水、漁樵互答的隱逸生活是多麼嚮往。或許,這種嚮往的情緒正是《漁歌子》中閒散意境的緣起也未可知。

在這樣閒適的生活中游歷了一段時間後

,張志和

於湖州西塞山

漁隱。

此處山明水潤,物豐人和,他的舊相識詩僧皎然和“茶聖”陸羽都在此隱居,此時的陸羽於茶之一道已頗有造詣,未過而立之年,已隱隱有了隱者風範。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往事已成空,都付笑談中。

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徒”,終日與這些友人往來酬唱,吟詩填詞,十分逍遙自在,再提起當年往事皆是一笑而過,未有惋惜之情。而虛無玄妙的道學著作《玄真子》便是此時所寫。後他改書名為號,朝堂之上的少年天才從此銷聲匿跡,而江湖之外卻多了一位修仙漁者。

然而命運總是不甘寂寞,五年後家中出現變故,縣治變遷,祖業堪憂,他的兄長張松齡憂心弟弟於會稽買地結廬,寫了一首《漁父》招張志和回家,詞曰:

樂在風波釣是閒,草堂松檜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風狂浪急且須還。

《漁父》即是《漁歌子》的別稱,這位兄長深知弟弟的痴漁的性子,便投其所好作了這首漁歌,可謂細緻入微,用心良苦。

後來張志和的《漁歌子》名留千古,張松齡的

這首

招隱之作實屬功不可沒。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張志應兄長召喚,來到會稽,經歷幾番俗世煩憂的大起大落後,隨著他道學造詣的加深,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張志和為了進一步闡釋他的道學觀點而寫下了《大易》十五卷。

後來,他結識了浙東觀察御史陳少遊,並與其成為摯友。陳官高祿厚,卻與一介布衣平輩論交,且始終待之以禮,更多次為其慷慨解囊,實在令人稱奇。

因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

張志和回到了

時隔十年的

湖州

顏真卿作為一代書法名家雖然已過耳順之年,卻與年方不惑的張志和成了忘年交,雖然並不罕見,倒也算一段佳話。顏氏設宴招待張,席間寫下了《漁歌子》五句。由於是即席而作,所以在傳抄過程中原版有所差異,而古籍中的相關記載也有所不同。這裡選擇的是一個流傳較廣,可信度較高的版本:

漁歌子五首·其一

五嶺風煙絕四鄰,滿川鳧雁是交親。

風觸岸,浪搖身,青草燈深不見人。

漁歌子五首·其二

漁歌子

極浦遙看兩岸花,碧波微影弄晴霞。

孤艇小,信橫斜,那個汀洲不是家。

漁歌子五首·其三

漁歌子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

蘭棹快,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

漁歌子五首·其四

漁歌子五首·其四

漁歌子

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雷雨半相和。

前三首摹寫悠然自得的漁家生活,後兩首中暗含勸君珍重之意,筆力純熟自然,意境悠遠遼闊。張志和的詩興為之激發,頃刻之間和成五首,隨手寫在蕉葉之上,真是率性到了極點。隨後滿座賓客紛紛應和,這次聚會儼然成了漁歌盛宴。

珍重意,下長波,半夜潮生不奈何。

漁歌子五首·其五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漁歌子

而那些神品風流的圖畫更是沉入了歲月的流沙,再也不見蹤影。

然遺憾的是,此次宴別後,顏真卿再度邀眾人遊訪鶯脰湖,張志和乘著酒酣表演水上游戲,不幸溺水身亡,年僅四十三歲。

偶然香餌得長鱘,魚大船輕力不任。

隨遠近,共浮沉,事事從輕不要深。

張志和意猶未盡,復又揮毫潑墨,畫成五軸《漁歌圖》

或為煙波浩渺,一竿獨釣;或為朗月沙洲,舴艋任流,眾人無不驚歎拜服。

但是最為可惜的詩,這五首《漁歌子》只有《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得以流傳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但是最為

由於“西塞山前白鷺飛”被廣泛流傳,人們非常想將傳說中的五首補全,甚至驚動天聽,連唐憲宗都四處求訪,卻始終未能如願。最後潤州刺史李德裕利用與張家的世交關係,才得到後四首:

可惜

的詩

,這五首《漁歌子》只有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得以流傳

終日與水做伴的漁隱,最終歸於水的懷抱,

大底也是一種

返璞歸真

了吧

張志和雖然英年早逝,但是關於《漁歌子》的故事卻並沒有就此終結。

《漁歌子·

宋詞裡藏著故事

黃鳴;王力丁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平安朝弘仁十四年熱衷於大唐文化的嵯峨天皇在賀茂神社開宴,親賦《漁歌子》五首,以下是其中的三首佳作: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漁歌子·三》

霅溪灣裡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漁歌子·四》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蓴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漁歌子·五》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還。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宴席上皇親國戚、群臣學者都積極應和,也便由此掀起了平安京的填詞浪潮,是為扶桑填詞的開山之宴。其中的諸多作品綿延千年,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文學交流史料。

《漁歌子》這五首詞補全後在中土大地上廣為流傳,甚至輾轉萬里,遠渡東洋,在日本登陸。日本島四面環海,歷來重視漁業,《漁歌子》的意境自是為他們所喜愛。

寒江春曉片雲晴,兩岸花飛夜更明。

鱸魚膾,蓴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

——

嵯峨天皇

春水洋洋滄浪清,漁翁從此獨濯纓。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漁歌子》的影響,不僅有空間的廣闊,還有時間的縱深。大文豪蘇軾和黃庭堅,為求唱出漁家欸乃之音,竟然想出替換詞牌的“餿主意”,分別將“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首補成《浣溪沙》和《鷓鴣天》的格式,其中執著可見一斑:

何鄉里?何姓名?潭裡閒歌送太平。

有智子內親王

漁夫本自愛春灣,鬢髮皎然骨性閒。

水澤畔,蘆葉間,挐音遠去入江還。

滋野貞主

學者夏承燾

評價其為:“

扶桑千載一竿絲

”、“

桃花泛鱖上蓬萊

宋詞:張志和於他的《漁歌子》,千百年來都流傳著極為飄逸的傳說

白鷺振羽的一剎那,並未曾想著能夠為人傳唱不休;鱖魚擺尾的一瞬間,怎會料到自己並非是單純淪為美餐的命運?

”。

一曲《漁歌子》,煙水有情,雲岫無心,唱綠了湖州的山川草木,唱閒了千年的歲月時光。時至今日,猶能讓我們在機械的喧囂中,偷學一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愜意。

Tags:漁歌子張志五首西塞山白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