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體會皈依定課的觀察修

由 媒體人劉映 發表于 藝術2021-10-10

簡介比如在安住修部分,導師引導我們要“觀想六道一切眾生跟我們一起在唸,並念念融入十方三寶的無盡功德中”,我理解這就是一個大乘菩提心的觀修,是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三寶為中心和以眾生為中心的觀修,同時也是前行中七支供觀修的延伸,也就是幫助我們實現從

皈依儀軌必須下午舉行嗎

體會皈依定課的觀察修

皈依,是我們每天都要修的功課。皈依儀軌是個完整的“套餐”,每個環節都是精心設定的。我們只有學會隨文入觀,修起來才會有力量,定課質量才能上得去。

皈依共修包括前行、正行和迴向三部分。發心、懺悔和七支供是前行,觀察修、安住修和發願是正行(其中唸誦三皈依是安住修,唸誦之前的思惟暇滿義大、念死、念三惡道苦、憶念三寶功德是觀察修),最後是迴向。

我分享下對觀察修環節的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在《道次第》的安排中,暇滿放在道前基礎,念死、念三惡道苦則放在下士道。道次第的安排是層層遞進的,下士道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礎,中士道是上士道的基礎,而道前基礎則是整個道次第的基礎。同樣內容,在不同階段,觀修的側重點和著力點是不同的。我的理解是,在皈依定課中,需要把觀修的重點聚焦到“皈依三寶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否則就很容易散掉。

比如暇滿義大,在下、中、上士道都可以觀修。在下士道,可以透過修四法(須修、能修、今生修、現時修)來培養增上善心,在中士道是發起出離心,在上士道則是幫助培養菩提心。而在皈依定課中對暇滿義大的觀修,其著力點在於認識到,“唯有皈依三寶才能實現暇滿人生的重大意義”。

同樣地,思維念死時,透過對三根本、九因相和三決斷的觀修,在下士道是幫助我們破除對現世的貪著,在中士道是幫助我們破除對人天的貪著,在上士道則是引導我們從希求個人解脫轉向要幫助一切眾生走向解脫,徹底破除對“自我”的貪著,唯願眾生離苦。而在皈依定課中,觀修的著力點則在於“對三寶生起猛烈的皈依之心”。正如導師在儀軌中的引導所說,“在死亡面前,我們現有的一切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唯有三寶才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永久的價值,永久的意義,才能幫助我們坦然地面對死亡,超越死亡。”

念三惡道苦,在下士道,是透過對惡道苦的觀修而不敢造惡趣之因,在中士道則上升為對整個輪迴的出離之心,在上士道則進一步推己及人,生起要幫助一切眾生脫離三惡趣、脫離輪迴、走向覺醒之心。而在皈依定課中,觀修的著力點則是“深信唯有三寶能救”,觀修自己“在沒有解脫前,在無盡的輪迴中曾經造下的三惡道的業,必須透過皈依三寶和修學佛法,才能避免沉淪。”

憶念三寶功德也應做類似觀修。

當然從整個道次第的建構,不論是思惟暇滿、念死、念三惡道苦,也不論是道前基礎、下士道和中士道,最終都是為導向菩提心服務的,包括皈依三寶也是如此。

比如在安住修部分,導師引導我們要“觀想六道一切眾生跟我們一起在唸,並念念融入十方三寶的無盡功德中”,我理解這就是一個大乘菩提心的觀修,是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三寶為中心和以眾生為中心的觀修,同時也是前行中七支供觀修的延伸,也就是幫助我們實現從有限到無限,從有相到無相,從有我到無我的無上觀修。

經常聽師兄提到,在“觀想六道一切眾生”的時候,會比較具體地觀想某一個或某些眾生,甚至是很清晰的場景。我的個人理解是,既然是無限的觀修,最好還是從個別的“相”中跳出來,以一切眾生為所緣比較好。

另外,上述的四項憶念在觀察修和安住修中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導師在八步三禪和略示修法等多處所開示的,“當心能夠安住在正見和正向心態中,就持續、穩定地保持這一狀態,不再觀察。否則,反而會使心趨於掉舉。”也就是說,觀察修儘量要在唸誦之前完成,進入到唸誦之後就不要再繼續觀察了。

當然,剛開始時,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能觀修到位也有難度。這就要求在平時要多進行相關的觀修,包括在修學到相關內容時,要一步一步學到位,這樣定課過程中就容易跟上導師的節奏,隨文入觀。

皈依定課的觀修可深可淺,尤其對同喜剛開始修皈依的師兄,許多內容還沒有完全展開,有些觀修可能暫時做不到很深入。我的建議是,安住在自己當下的修學進度即可,不要著急。即便對三惡道苦等一下觀修不起來、對輪迴不能深信等等,都沒有關係,哪怕是觀察自己當下的苦和日常生活中的輪迴,包括當下因果和心靈因果,都是可以的,這也是導師慈悲善巧的地方。所有這些,隨著修學的深入和定課時間的積累,體會將會越來越深。

不過,即便是《皈依修學手冊》裡的內容,其實也已經很豐富了,只是對很多師兄來說,想一下吃透並不容易。

Tags:觀修皈依三寶定課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