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由 有伴陪你讀詩詞 發表于 藝術2021-06-11

簡介土地是萬物之始,“元”在漢語中有開始之意,故北魏皇族都改姓“元”,籍貫也改為河南,元羽墓誌中即按此刻寫

元羽墓誌水平怎樣

北魏景明二年(公元501年)七月二十九日。縱55釐米,橫51。2釐米,厚16。4釐米。十三行,行十五字。2003年洛陽出土於河南洛陽,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墓誌石質,志文書元羽生平。元羽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弟,封廣陵王,死於景明二年(公元501年),時年32歲。

公元493年,孝文帝把首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今河南洛陽)。一是因為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於統治中原,二是洛陽為文化發達之地,便於移風易俗。遷都引起許多鮮卑上層人物的不滿,元羽支援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派元羽與太尉拓跋丕在平城控制、安撫對遷都不滿的鮮卑人物,平城一帶秩序肅然。

公元496年,孝文帝改革鮮卑姓氏為漢族姓氏。鮮卑皇族原姓“拓跋”,在鮮卑語中“拓”是土地,“跋”指君主。土地是萬物之始,“元”在漢語中有開始之意,故北魏皇族都改姓“元”,籍貫也改為河南,元羽墓誌中即按此刻寫。

元羽墓誌楷書,字型工整秀麗。漢代以隸書為正式書體,西漢隸書筆劃很少有波勢和挑法,東漢隸書逐漸有帶裝飾性的波挑體勢。東漢在民間出現楷書,但這時楷書只是一個雛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楷書減少隸書的波勢、筆劃,書寫由繁變簡,符合書法發展的過程。楷書到東晉已經成為通行的書體。北朝的碑刻墓誌文字一般都採用楷書體,但楷法尚未定型,有的還帶有一定程度的隸書筆意。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元羽墓誌》

墓主元羽乃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弟,封廣陵王,死時32歲。北魏皇族很多人壽命不長,在青壯年即夭折,屢屢上演悲情一幕。從歷史中來看,南北朝的皇帝大多壽命不長,歸宿相似,但死法花樣極多,方式離奇,有英年病死的,有一刀斃命的,有被淹死的,甚至有被老媽毒死的,“幸福的皇帝是相似的,不幸的皇帝各有各的不幸”。

同為皇族兄弟,元羽積極支援孝文帝改革,並贊同孝文帝遷都,可以使王朝迅速強大起來。事實確實證明這一點,卻由此引起許多鮮卑上層人物的不理解甚至不滿,元羽曾參與安撫,但最終無法避免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真可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回首時“三十功名塵與土”,終不免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的感喟。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藏在墓誌銘裡的歷史,魏碑書法欣賞,北魏《元羽墓誌銘》,漂亮!

釋文:

《侍中司徒公廣陵王墓銘志》使持節侍中司徒公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廣陵惠王元羽,河南人,皇帝之第四叔父也。景明二年歲在辛巳,春秋卅二,五月十八日薨於第。以其年七月廿九日遷窆於長陵之東崗。龍游清漢,鳳起丹嶺,分華紫萼,底流」天景。當春競彩,陵秋擢穎,輟袞東嶽,揚鉉司鼎。接海恩深,寰嵩愛廣,敷惠偃風,援聲革響。棠陰留美,梁幹攸仗,二穆層光,三獻襲朗。協贊伊人,如何弗遺,煙峰碎嶺,雲翔墜飛。松闉沉炤,泉堂閟暉,敬勒幽銘,庶述悽而。

北魏墓誌面目之豐富,類似周代金文之璀璨,漢代碑刻之輝煌,體態多變,風韻各具,不勝列舉。《元羽墓誌》刻工極精細,嚴謹中有奔放,少有北朝粗獷之風,多見文雅之態。“司”字“”部粗壯有力,筆畫方折峻厲,但刀斫斧削的生硬感沒有了,氣勢鼓盪充沛,觀之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中、元”為獨體字,參用圓筆,豎畫為懸針形,飽滿有力。“第”字撇畫收縮,字形收縮,方正內斂。“穆”字三撇畫有刻工作用,顯現出一定的趣味,不妨借鑑。

從“將、嶽、袞、紫”能看出點畫的妙用。相同的筆畫和部首多見變化,自然隨意,如“羽、竟”等字。左右結構字形不避讓,如“綵、龍”,“史、使、陵”等字撇捺畫極力放出,顯得很寬博。結體少見縱長,偶有為之,如“鼎”字,多以扁方為主,寬密並用、平中見奇。“廣”字末筆點行筆內收,為不多見者。墓誌沒有絕對的規矩,略見差異,遂成一家風貌。

《元羽墓誌》字型優雅,一如其名“羽”,富有詩意。“羽人”即道教傳說中指會飛的仙人,死亡亦稱作“駕鶴西去”或“羽化登仙”。人的死亡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有平靜的方式,也有慘烈的方式。世界終歸是留給活人的。生死跨越帶來的痛楚,所有一切都是活著的人感受。墓地用來憑弔和瞻仰,但曹操和諸葛亮的疑冢見證了一種獨特的“墓葬文化”,目的就是讓後人找不到。

國人通常認為,住宅為陽宅,墳址為陰宅,故而“城外土饅頭”與城內的豪華府第形成陰陽兩世界。各種各樣的鬼故事將墳墓演繹成禁地。魂為陽氣,魄為陰氣,人死之後魂歸天,臭皮囊歸於地下,陰氣愈重,墓地也給人愈加陰森之感,由此增添了神秘感。世俗化生活愈來愈遠離神秘,所以現在不可能再有神話故事。

人生須臾即逝,一切像小說敘述者的回憶。故事的開始和結尾相隔幾十年的距離,生死悲情只是瞬間。墓誌的整理,是講述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薩特說過:“人類一直是一個說故事者,他總是活在他自身與他人的故事中。他也總是透過這些故事來看一切的事物,並且以好像在不斷地重新述說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

墓誌記載了人生最後的結局,本質是人對所無法永遠擁有東西的懷念,或許也就是一些人口中所謂的“浪漫”之美吧。值得人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往往是無法真正擁有的東西。

Tags:元羽墓誌孝文帝隸書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