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由 一點書畫 發表于 旅遊2021-12-08

簡介”在張岱晚年坐說昔年盛事的回憶錄中,不時出沒著一個被他稱為“章侯”(章侯是陳洪綬的字,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號叫老蓮)的人的身影,稱其為“字畫知己”

陶庵留碧碑紀念誰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人謂其人物畫成就“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給他父親陳於朝一枚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如此蓮”,所以陳洪綬出生後,小名即為蓮子(晚號老蓮),譜名則為洪綬,一名胥岸,字章侯。

陳洪綬幼年即喜繪畫,相傳陳洪綬四歲時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見室內牆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腳手架,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關羽像。九歲父親去世,隨藍瑛學畫花鳥。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有一次,陳洪綬在杭州學府裡見到李公麟七十二賢石刻像,用十天時間畫了一個摹本,人們都說臨得很像,陳洪綬聽了很高興。後來他又去臨了十天,邊臨邊加以改造,結果人們都說臨得不像,而陳洪綬聽了卻更高興。不滿二十歲時,祖父與母親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鯨吞家產,陳洪綬就將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讓,離家出走,客居紹興。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在紹興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1616年冬,洪綬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畫《屈子行吟圖》一幅,僅用兩日完成。天啟三年(1623),洪綬妻蕭山來氏染病亡故,後繼娶杭州韓氏。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但由於目睹政權的腐敗,當崇禎帝任命他為內廷供奉宮廷畫家時,他抗命不就。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崇禎十六年(1643),南歸隱居紹興。明朝覆沒後,清兵入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自稱悔僧、雲門僧,改號悔遲、老遲,曾自雲:“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見哭”。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相傳一位官員為騙取陳洪綬的畫,便聲稱自己有件古畫,不知是宋畫還是元畫,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中去鑑定一下。不料那官員拿出來的不是畫而是絹,執意要陳洪綬為他畫畫。陳洪綬一面破口大罵,一面脫衣服準備往水裡跳,弄得那官員只好作罷。陳洪綬性格放浪而好色,試圖收藏或收購他的作品的人,競相到他經常出入的妓院去求畫。清軍攻佔南京時,大將軍固山額真從城中抓獲陳洪綬,大喜過望,當即指使陳洪綬作畫,陳不畫,拿刀威脅,也不畫;最後用酒和美女引誘才得以如願。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晚年曾在浙撫“田雄坐,嘗使酒大罵”,順治九年,“跌坐床簀,喃喃唸佛號而卒”。一說他“才多不自謀,有黃祖之禍”,被田雄所暗殺,一說是被杭州盧子由所害。逝後葬於紹興謝墅官山。

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衣紋細緻、清晰、流暢,鉤勒有力度,整體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稱三百年間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陳洪綬一生從事版畫藝術,以書籍插圖的形式廣泛流傳於世。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由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陳洪綬的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陳洪綬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雲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明亡後,出家為和尚,名悔遲。後來在杭州賣畫。他畫仕女,裝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嫵媚。曾為《西廂記》等戲曲小說作插圖,造型簡練概括,其作品有版畫《水滸葉子》、《博古葉子》、《西廂記》、《鴛鴦冢》、《九歌圖》、《屈子行吟圖》以及卷軸畫《戲嬰圖》、《仕女圖》、《花卉山島圖》等。藏書亦富於一時,其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樓”以藏書,祖父陳奫又建有“寶書樓”。其父陳於朝(1573~1606),嘗讀書苧蘿山西竺庵。著有《苧蘿山稿》、《四書簡切講義》、《自得齋稿》。他將先人所有著述及其先人所藏古籍、字畫,建有“七章庵”以庋之,俞樾稱“七章庵陳氏藏書,遂為越中冠”。著有《寶綸堂集》。裔孫陳烈新(1817~1899),字蓴齋,藏書甚豐。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那真是個懂女人、愛女人的畫家啊。從他的一些畫上題跋,可以知悉他在紅樓畫舫作畫的情景,“辛卯八月十五夜,爛醉西子湖,時吳香扶磨墨,卞雲裳吮管……”此等奢靡,勝過天上人間。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裡說他,中年以後縱酒狎妓自放,有錢人拿了大把的銀子恭恭敬敬來求畫,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有女人,他自己都會找來筆墨作畫,即使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兒,他也都有求必應。活脫寫出此人可愛的還有清人毛奇齡《陳老蓮別傳》裡的一節,說的是1646年夏天,陳洪綬在浙東被清軍所擄,“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在張岱晚年坐說昔年盛事的回憶錄中,不時出沒著一個被他稱為“章侯”(章侯是陳洪綬的字,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號叫老蓮)的人的身影,稱其為“字畫知己”。陳章侯出生於諸暨望族,張系紹興城內名門之後,一方水土所孕的奇才異趣,再加兩人年齡又相去不遠,兩個青年藝術家很早就開始了密切交往。早年一同讀書於“岣嶁山房”,後又多次一同出行訪友。《陶庵夢憶》所記“甲戌十月”,兩人和眾友人一起到不繫園看紅葉,陳洪綬“攜縑素為純卿畫古佛”,並“唱村落小歌”,張岱則“取琴和之,牙牙如語”,這般的放浪自在,進入新朝苟且偷生的張岱回望往事怎不感懷唏噓?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出於對友人畫藝的欣賞,張岱在他著名的《石匱書》中把陳洪綬列於“妙藝列傳”,稱他“筆下奇崛遒勁,直追古人”;陳洪綬則這樣評價他的朋友:吾友宗子(張岱,字宗子)才大氣剛,志遠博學,不肯俯首牅下。天下有事,亦不得閒置……言語間皆是惺惺相惜之意。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張岱說,雖然他朋友的畫名在生前就已得到承認,並常常炒成天價,“然其為人佻傝,不事生產”,以至順治九年那年暴斃時竟至無以成殮。看來這些畫並沒有使他變得富有起來。張、陳都是由明入清,在新政權下一個“披髮入山”,一個“剃髮披緇”,在心態上都是不折不扣的文化遺民,張岱記錄的陳洪綬的四句自題小像:“浪得虛名,窮鬼見誚,國亡不死,不忠不孝”,語間全是明末清初文人的大痛楚。時人記述,甲申之變的訊息傳來時,陳洪綬正寓居於徐渭的青藤書屋,悲痛欲絕之下,他“時而吞聲哭泣,時而縱酒狂呼,見者鹹指為狂士,綬亦自以為狂士焉。”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陶庵夢憶》的作者還記述了他的好友一次喝高了去追一個陌生女郎的事。說的是1639年,時近中秋,張、陳二人在西湖邊的畫舫應酬回來,看到月色明亮如許,兩人又乘興划船到斷橋,一路飲酒、吃塘棲蜜橘,真個是不亦快哉。途中有一女郎要求搭船,此女“輕紈淡弱、婉瘞可人”本來喝得昏昏欲睡的陳洪綬直如打入了一針興奮劑,他以唐代傳奇中的虯髯客自命,要求此女同飲。女郎竟然也一點不扭捏,欣然就飲,把船上帶的酒都給喝空了。問女郎家住何處,她總笑而不答。等她下了船,陳洪綬在後面暗暗跟蹤,只見此女身影飄過了嶽王墳,就再也找不到了。我想三百多年前的月色下,陳洪綬是遇到狐狸精了。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

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筆法為之方可。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了無痕跡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至爐火純青境界的具體體現。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鬆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執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清代包世臣將陳洪綬的書法歸在“逸品上”,評曰:“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方邵村與周亮工論畫時說:“逸者軼也,軼於尋常範圍之外,如天馬行空,不事羈絡為也。亦自有堂構窈窕,禪家所謂教外別傳,又曰別峰相見者也。”吳修在《明代尺牘小傳》稱“章侯書遒逸”。這種“逸”無疑是在審美情趣上受師友黃道周、倪元璐影響,所謂“師其心而不師其跡”也,黃湧泉先生分析陳洪綬書法是早年從歐陽通的《道因碑》用功,中年參學懷素,兼收褚遂良、米芾之長,並得力於顏真卿的三表。黃先生大抵是綜合從三百年來各家對陳洪綬書法的簡識,實質上從“氣格”上辨析陳洪綬書畫是同調的,因人物畫的線描書法是關鍵所在,如宋徽宗雖創“瘦金體”,也縱然逃脫不了從歐取骨這一法則,杜甫講“書貴瘦硬方通神”即是此理。陳洪綬的行書為長方的字形,內斂的結體,外拓的撇捺,細勁的筆致,如中宮收緊之波挑、長捺、拋鉤等這些都是從唐人寫經體中所取法。再則勁峭秀逸的書體用來題款與畫面相得益彰,精通其理的趙吳興一語道破“畫法關通書法律”,歷代的工筆畫題款大致如此,若用肥碩的東坡體題陳洪綬畫款豈不笨拙而使畫面主次不分。反之,若徐渭的大寫意畫用瘦硬勁秀的書體題跋明顯“失調”了,所以畫家筆法必然與其畫同調,亦即書法是為畫法的用筆與題跋相輔的,鑑定古代書畫從畫法與題款的筆法來分析也是關鍵所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張大千造假“四僧”矇騙了世人,而其作偽金農與陳洪綬兩家題款解決不了,他自言因金農“金石氣”的氣格高古無從落筆。而陳洪綬的假款相傳為研究陳洪綬的謝稚柳所為,當然這一公案謝先生並未認可。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陳洪綬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版畫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尤以蕭雲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最。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陳洪綬所作版畫稿本,主要是書籍插圖和製作紙牌(葉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圖》及《屈子行吟圖》十二幅,《水滸葉子》四十幅,《張深之正北西廂》六幅,《鴛鴦冢嬌紅記》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葉子》四十八幅等。1638年,來欽之的《楚辭述注》付梓時,陳洪綬的《九歌圖》被作為插圖,付諸木刻,影響極大。他所創作的屈原像,至清代兩個多世紀,無人能超過,被奉為屈原像有經典之作。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二十八歲時,花費四個月所作的另一組版畫精品。陳洪綬在這套《水滸葉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陳洪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線條均較短促,起筆略重,收筆略輕,清勁有力。這套圖一出世,不僅民間爭相購買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畫友的交口稱讚。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明末,陳老蓮的《水滸葉子》遍傳天下,以致後世繪寫水滸英雄的畫工很難脫出他的範疇。

《西廂記》是陳洪綬給書籍作插圖最多的一種,流傳有張深之的《正北西廂》、李吉辰本《西廂》及李卓吾《評本西廂》三種。張本的六幅插圖中,第一幅為鶯鶯像,其餘直接描繪原作內容有《目成》、《解圍》、《窺簡》、《驚夢》和《報捷》五幅,出色地表現了陳洪綬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高度的藝術水平。《博古葉子》(圖2)是陳洪綬去世前一年所作。由陳洪綬的好友、明末徽派最著名的刻工黃建中所刻。這套圖共四十八幅,黃建中的精湛技藝,與陳洪綬的設計堪稱珠聯璧合,忠實地展現了老蓮晚年的畫風和精神狀態。人物造型和線條要比壯年期高古,人物頭大身短,顯得頗有稚趣,線條佈置愈趨自然、散逸、疏曠,不像壯年期那樣凝神聚力,細圓而利索,但更加蒼老古拙,勾線也十分隨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筆墨的舒緩狀態,達到了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的最高境界。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曾經一度出家的陳洪綬,對於道釋影象也多有涉足。《無法可說圖》畫一羅漢,高鼻深目,面頷奇異,手把藤杖坐在頑石上。羅漢耳孔穿環,嘴唇微啟,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說法。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頗奇異,神態專注而虔誠。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禪月大師貫休的影響,並經陳洪綬特有的變形處理,古樸率真。《觀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畫精品。圖繪一男相觀音,身披白衣袈裟,手執拂麈,端坐菩提葉團上。細眼長眉,方面闊耳,雍容大度。其風格狀貌,一如論者所謂“軀幹偉岸,衣紋細勁清圓”。畫面上方以一半篇幅書《心經》,字型勁秀,末署“雲門僧悔病中敬書”。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綜觀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壯年時已由“神”人“化”,晚年則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在“化”境中不斷提煉。直到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魯迅早在壯年就著手於陳洪綬作品的蒐集,晚年還預備把他的版畫介紹出來。這一切,都說明了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偉大畫家。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一、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立創作一組個性極強的歷史人物而達到特殊效果的,《水滸葉子》是顯著的里程碑;

二、誇張的人物造型是基於深刻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他的想象力在此顯示出極強的說服性,葉子成為他人物畫作風的有力說明,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對後世有如此大的影響;

三、他利用各種作畫技法適應不同題材,如用折筆或粗渴之筆表現英雄、細圓之筆表現文士美人、用遊 絲描表現高古,成為中國傳統人物畫法的豐盛寶庫。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陳洪綬:清水獨出一老蓮

Tags:陳洪綬葉子版畫水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