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由 史海殘雲 發表于 運動2021-07-25

簡介北大十分痛惜她的突然離世,商議再三之後,決定為張培祥在八寶山舉辦一個葬禮,以此祭奠她不易和成就的一生

張培祥為何葬於八寶山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2003年9月,北京,八寶山公墓。一場全權由北大承辦的特殊葬禮正在舉行,出席人士除了亡故人的父母親戚外,還有北大的老師同學們,甚至

連北大黨委書記、央視主持人撒貝南都親自到場輪流致悼詞。

所有的出席者都聲淚俱下、悲痛不已,尤其是她年邁的父母早已泣不成聲。

不過與大家的想象不同的是,這位亡故人不是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也並非委以重任的高官偉人。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女大學生而已。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這個可憐的女孩叫張培祥,一個出身草根、北大在讀的大學生。照片中她濃眉大眼、帶著爽朗笑容,而現實中的她人生曲折坎坷,

離世的時候才不過24歲。

花一般的年紀,為何人生會如此早早的枯萎凋零呢?而她的葬禮又為何能在等級至高的八寶山舉行呢?一切還要追溯回她的出生開始說起。

家境貧寒,考上北大

張培祥1979年10月6日出生在湖南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多病,母親患有小兒麻痺症,一隻手癱瘓,還曾做過乳腺切除手術。家中尚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從小她就聽話懂事,替家裡分擔勞務。

6歲那年父母送她去上小學,張培祥讀書很好,但是小學還沒畢業,家裡的入不敷出已經無法支撐她學業了。就在她瀕臨輟學之際,幸的她姑父姑母的雪中送炭,姑父姑母心疼這個小姑娘,不僅替她墊付學費,還將她接到自己的身邊生活。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就這樣,張培祥在萬分感激之餘才得以繼續學業。當然她也沒有辜負姑父姑母的希望,以全校第一的成績一舉考入鄉里最好的中學。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張培祥讀到高中時候,各種學雜花銷也越來越大了,她沒有錢買書看,便到新華書店蹭書看,時間一久常常被店員趕出來。即便是這樣,她依然在咬牙堅持自己的學業。

但是事與願違,即便是她的姑父姑母加上一幫親戚節衣縮食湊錢給她上學,但仍然心有餘而力不足,高二那年開學已然交不出一分錢學費的她,再一次瀕臨輟學的煩惱。她決定忍痛離開校園,收拾好行囊,去到外地打工,扛起生活的重擔。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這一次出手相助的是她高中的校長羅定中。羅定中非常器重張培祥,他看到她不俗的成績、那顆渴望讀書的心還有她有望成才的潛力,都讓羅定中不忍心她就這樣放棄了學業。於是他千方百計把張培祥找了回來,自費給她墊上高中三年的一切學雜費用,讓她安心在校讀書考大學。

就這樣在多方的幫助下,張培祥的高中上學之路算是在磕磕絆絆中完成了。她可以迎風向前,以優異的成績繼續完成她的學業。而她也明白自己的學習機會得來不易,只會用更加勤奮的學習回報大家。

果然她沒有辜負大家的心血,

1997年18歲的張培祥參加高考,並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五的成績一舉考入北大法學院。

引起了全村人的轟動和佩服,她也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學業。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至此,她的人生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北大深造,學業有成

張培祥深知入讀北大是難能可貴的深造機會,所以在北大的她依然保持像以前一樣的學習勁頭,勤勉努力、兢兢業業,每天都泡在圖書館裡廢寢忘食的讀書和學習,她的成績也是一如既往的優秀,曾多次獲得獎學金。2001年她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了。

畢業後她沒有著急參加工作,而是考上本校的研究生繼續深造。讀研期間她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開始半工半讀,除了繼續著她學業,還經常去北京電視臺兼職寫劇本、做策劃賺取補貼,這也進一步培養了她的文字能力。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她鍾情文學,酷愛寫作,在校期間她已多次在刊物上發表文章,翻譯了數本國外名著。她對《紅樓夢》頗有研究,曾發表的《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等文集見解獨到,引起業內廣泛關注,連中文系的老教授都倍加讚歎。

而她的作品被上傳至BBS後,引得無數網友爭相傳閱,她以筆名“飛花”聞名於網路世界,她的作品備受網友的熱議和追捧。

確實,她在文學世界已經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之後她創作了經典文章《賣米》,

文章講述張培祥和母親賣米的真實經歷,描繪了湘東農民艱辛的生活場景。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獲得了無數讚譽,文章關於賣米情節的娓娓道來,母女情深的情感流露,無一不讓讀者動容感慨。這篇文章也一舉榮獲了當年的北大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

甚至還被提名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正當所有人折服於她的才氣,為她的前途無量感到高興之餘。生活彷彿跟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她的生命戛然而止。

突患重病,不幸離世

2003年5月,張培祥被查出患上急性白血病。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的她措手不及。但是她依舊沒有放棄,她積極接受治療,樂觀的對抗疾病。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她堅信世界上沒有什麼走不出去的困難,以前的她可以,現在的她依舊可以。她在醫院治療期間曾經作詩道:

"長安昨夜風吹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她一如既往的用頑強的毅力抵抗著病魔的入侵。

但是這一次她卻失敗了,

僅僅過三個月後,她就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這一年她僅有24歲。

她的碩士生涯還沒有迎來畢業,她的作品《賣米》的頒獎典禮,她永遠也沒法到場參加。她還有太多未完成的願望沒去實現啊。她前半生太過艱難,好不容易迎來勝利的曙光,最後卻倒在病魔的手裡。北大十分痛惜她的突然離世,商議再三之後,決定為張培祥在八寶山舉辦一個葬禮,以此祭奠她不易和成就的一生。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正如開頭所見那樣,張培祥成為了為數不多可以八寶山落葬的普通人。她的葬禮上師生朋友擠滿了禮堂,大家通通佩服她的成就,卻也紛紛惋惜她的不幸。

人們心痛於她的身先士卒,卻也只能在葬禮上來哀悼她。她的人生就彷彿夜空中的流星一般,在天空中畫出一道最美的弧線然後轉瞬即逝。令人潸然淚下,心酸不已。

張培祥:18歲上北大,24歲去世,北大為她辦葬禮,撒貝南悼詞

小結:

張培祥的故事彷彿是一顆重磅的催淚彈,直擊人們的心靈,讓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無常。她的短短一生靠著勤奮努力和堅持不懈鞏固自己的實力,又締造了成就,最後卻被病魔無情得帶離這個世界。

我們相信張培祥的一生有過幸運的,因為她總能憑藉實力讓貴人相助,得以完成學業,可是她的一生又是悲哀的,因為當她好不容易找到讓生活揚帆起航的希望之門的時候卻恰恰倒在半途中。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這大概對於張培祥最好的描述,也是對她的一生的最終詮釋。對待煩惱和苦難,她總是以積極樂觀態度去面對,用勤懇和灑脫方式去處事。她熱愛讀書,中意用最美好文字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她在最美好的年紀驚豔了所有人的時光,卻再也留不住自己的時光。

北大的女博士婁滔曾經說過:“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

我們無法衡量張培祥一生的意義,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寄託哀思。對我們自己而言,人生無常亦是人生之常,既然不知道前方路會駛向何處,路遇多少美景,那就把握當下,珍惜眼前。

如今17年過去了,她的墳塋依然靜靜地躺在八寶山墓園裡。斯人已逝,這位北大才女留給我們最後印象是她爽朗笑容和她在文學造詣上驚鴻一瞥。

Tags:張培祥北大學業八寶山賣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