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由 悅上心靈 發表于 人文2021-06-08

簡介”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逍遙自在又何妨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遠離了瓊臺樓閣的歌舞昇平,沒有了金鑾殿上的政見紛爭,一杯茶葉的清香,足以讓東坡先生快慰暢懷,這首詞把蘇東坡悟道“人間有味是清歡”後的超然。

蘇軾會通百家,冠絕千古,在眾多領域上堪稱大家、譽為大師。其文學成就輝煌壯觀,其哲思成果獨樹一幟,其藝術建樹卓爾不群,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通才、全才、天才型巨匠。後世對蘇軾有“坡仙”、“詩神”、“詞聖”的美譽。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簡直就是為蘇東坡量身定做的。他的處世哲學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大的快樂。”於是,他活成了宋朝最偉大的逍遙子。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蘇東坡有句名言:“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理解別人的慾望,理解別人的侷限,知道世界喜歡在荒誕裡鬧成個興高采烈的樣子,所以他從不把別人的荒唐看得太重。這就是蘇東坡的社交哲學:知世故而不世故。這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由兩部分組成:一半是“人情世故要看透”,看透人性,寬恕人性。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丟”,永遠以赤子之心待人。章惇以為蘇軾會如何,哪知他根本不掛懷。因為懷抱赤子之心,他永遠寬恕。

因為寬恕、率真、性情,深情,老蘇贏得了朋友遍天下。無論被流放到哪裡,都有許多朋友來看望他。很多人都想問老蘇知交遍天下的秘訣。其實就是那七個字: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丟。

蘇東坡不但才高,而且還是全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精,無所不能。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就樣一個才情詩情人情集於一身的人,命卻不好。

蘇東坡做官三起三落,被貶來貶去,最後被貶到海南。北宋時期被貶到海南,跟清朝被貶到寧古塔是一樣的,都是很重的罪,離死刑不遠了。

好在蘇東坡在海南呆的時間不是很長,朝廷又給他平了反,允許他返回內地。

從海南往回走的時候,路過宜興,蘇東坡就不想走了,這地方好啊,風景好,風水也好,蘇東坡想,就在這養老吧。

想在宜興養老,就得有個家,家是什麼,家就是房子,沒有房子怎麼安家呢。蘇東坡哪樣都好,就有一樣不好,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不會過日子,手腳太大,不拿錢當回事,當時,北宋官員的工資還是很高的,從居家過日子這方面,辛棄疾就比他強多了。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蘇東坡的一生大起大落,足跡踏遍全國,小人陷害貫穿一生,若再給一次機會,他會作何選擇?

不懼一切,只為心中正義,冒死直言,只為國富民強,勤勉治世,只為百姓安寧,激昂文字,只為一抒情懷等等,所有的一切其所言所行都是心之所想,行之所為,即使千般阻難,扔不該心志。為國為民,不藏私利。只因心中一股正義立身,即使年邁,也不能使其動搖,如此人格,豈會低頭於小人。即使人生重來千百遍,依舊如此。

不為私利,只問對不對,應當如何,一生只行正確之事,即使小人得志,萬般陷害,也絕不動搖。

現在的各種雞湯文章多不勝數,到處充斥著格局、胸懷、寬容等內容,光是知道這些有什麼用,一點挫折、一個冒犯、一次不開心就能讓你原形畢露,醜陋不堪。蘇東坡為何能始終能保持對夫人溫柔,對困境從容化解,對朋友忠言相勸,源於根植於內心的修養,勝不驕敗不妥的涵養,為國為民的大情懷。

蘇東坡所做之事都能很好的完成,為何?因為其在中舉之前起文學造詣就已舉世無雙,加上天資聰慧,融會貫通,帶動起境界、格局都遠非常人能比,中舉之後的每一件實事,都是其不斷提升自己的階梯,最後造就了後無來者的一人。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在蘇東坡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通的:進可嚴格自律、胸懷天下,退可優遊人間、玩世不恭,每種生活並無優劣分別,皆由境遇決定,重在我們主動去把握它,從中得到快樂。

這個解釋體系最充分地釋放了時代變化給心靈帶來的壓力——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所見皆是幻象,則只要認真把持,何須再論對錯?即使是燉一鍋東坡肉,不也是生命的修煉嗎?

因為通,所以蘇東坡能用自己的方式,將歷代文化積累充分操練起來,使自己在不同領域中均成劃時代的人物。在蘇軾等人的影響下,中華文明從外向轉而內斂,開始走上孤芳自賞、自憐自惜之路,宋人喜愛小而純潔的梅花,它外貌平平,卻執著地傳遞出一絲幽香。

對於蘇東坡的解決方案,後人可以褒貶取捨,但有一點不能忘卻:過去百年間,中國文化亦遭異質文明衝擊,至今我們仍在學習、融合的過程中,在許多領域,我們依然拿不出整合的解決方案,只能跟著別人亦步亦趨,相比於蘇東坡的創造,我們實在差得太遠。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這句話後來也成了做紅燒肉的最高理論指導。這也是他的生活哲學:審美地生活。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著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實用太沒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蘇東坡的生活哲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一生中釀過米酒、蜜酒、桂酒、真一酒、天門冬酒、萬家春酒、羅浮春酒、酴醿酒等多種酒品。於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釀酒師。每每流放某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釀美酒,款待朋友。流放密州時,他用土米釀酒。流放黃州時,他用黃豆釀酒。

讀蘇東坡的詩詞,逍遙自在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大雁在雪泥上踏過,會留下爪印。如同我們人生在世、留下的一點點印記。雪是會化掉的,泥也會幹掉,就沒有任何印記留下來了。

這四句話就像宿命一樣,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寫照。

前半生,學蘇軾,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學習他的處世哲學,可得“超脫”;學習他的做事哲學,可得“負責”。

後半生,學蘇東坡,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Tags:蘇東坡境界世故哲學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