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由 藝拍資訊 發表于 藝術2022-11-30

簡介傅抱石《東坡笠屐圖》,法國外交官田友仁舊藏,中國嘉德2020秋拍,成交價:RMB 41,400,000刻畫心儀的歷史人物是傅抱石繪畫的一大特色,他善於抓住人物的主要精神氣質特徵,透過縝密的形象構思、精微的細節刻畫、濃郁的氣氛烘托完成造像,亦

千里江山圖分幾部分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後赤壁賦圖》設色紙本 鏡心

40×30cm

題識:新喻傅抱石金陵寄寓寫。

鈐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說明:原法國使館專員舊藏,其於1948年至1952年間任職於南京及上海。

北宋元豐二年(1079),蘇軾(1037-1101)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慘遭折磨,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黃州時期是作為文官蘇軾一生的最低谷,卻成就了曠代文豪蘇東坡,震古爍今!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元代 趙孟《蘇東坡小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豐五年(1082)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月明風清之夜,蘇東坡攜客兩次泛舟黃州附近的赤鼻磯。赤壁古戰場的煙雲已被荒草淹埋,“雄姿英發”的周郎也早已逝去,空留下滔滔江水,日夜奔流。蘇東坡觸景生情,詠懷古蹟,寫下“兩賦一詞”(《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膾炙人口,千載之下,吟誦不絕。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北宋 蘇軾《赤壁賦》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名篇一出,競相傳誦,以圖配文乃是畫家最崇高的致敬,東坡摯友李公麟曾作《赤壁賦圖》(不傳),師法李公麟的喬仲常作《後赤壁賦圖》(現藏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南宋馬和之、金代武元直延至明清的文徵明、文嘉、仇英等人都曾作赤壁圖,據不完全統計,從北宋至晚清間現存的赤壁圖至少有一百二十餘幅,藝術史的長廊之中琳琅滿目,蔚為壯觀。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南宋 馬和之《赤壁圖》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正如南宋翁卷在《赤壁圖》(《西巖集》卷十)詩中所感慨:

“一時謫向黃州去,四海傳為赤壁圖。”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1947年傅抱石在南京

八百餘年後,青年才俊傅抱石(1904-1965)與蘇東坡亦做起了異代知己,他以詩人的靈感才思揮運五彩斑斕的畫家之筆,《西園雅集圖》《東坡笠屐圖》《赤壁圖》等等,佳作迭出,手眼獨具。

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1942)中,傅抱石談到自己近作題材的四類來源,其中第三類為“營造歷史上若干美的故實”,“這是人物畫家一條主要的路線”。搜尋“古人(多為書畫家)最堪玩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或行為”,“題材雖舊,我則出之以較新的畫面”。

《赤壁賦》所傳遞出的人生境遇之感讓抗戰時期委身山城的傅抱石找到了心理共鳴,反覆表現這一題材是內心情感的自然驅動。他曾說:“餘入川以來應人之請寫赤壁甚多。”已然是爛熟於心。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後赤壁賦圖》

此幅為一尺見方的小品畫,由於幅面所限,畫家不以表現巍峨壯闊的山水為旨趣,而是重在刻畫人物神貌。在畫面中心位置,居中戴峨冠抱壺者為蘇東坡,左右各一友人相向而立,顧盼生情,高曠出塵。人物開臉高古,五官刻畫精準細膩,寬袍大袖以高古遊絲描出,沉勁飄逸。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後赤壁賦圖》區域性1

畫家對三位人物的神態作了精心描繪,那種面對大江觸景而生的情緒躍然紙上,奠定了畫面的情感基調。蒼山莽莽,江水泱泱,對於歷史滄桑與人生起伏的思索、喟嘆,不由得使人深沉冷峻,尤其是蘇東坡神思遊離,雙目憂戚,望向遠方。或是“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與現實互動激盪,往事如煙雲過眼,得失榮辱,盡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想來終究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後赤壁賦圖》區域性2

畫面右側以中鋒勁筆勾勒出粗細交叉的枝杈,斜勢向左上方穿插,“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下方以粗筆勾斫坡岸,臥筆橫掃,以墨色率意平塗。遠處斷崖峭壁,略用淡墨豎線勾勒,以赭石微染,中部江面以留白法擠出,前後深淺層次分明,畫面景深一目瞭然。以粗率之筆寫成的補景恰當烘托了畫面氛圍,與精謹的人物形象構成鮮明對比,亦將觀者的視覺焦點不自覺集中到人物眉眼間的幽情深思之中,不禁為之黯然。

傅抱石曾言:“我認為一幅畫應該象一首詩,一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壬午重慶畫展自序》)凝視全圖,畫面與賦文相融相攝,拓展了觀者的無限遐想空間:“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一種歷史的深沉悲愴之感,從畫面湧出……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1948年,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系友歡迎新系主任陳之佛時的合影,前排右四為傅抱石

款署作於“金陵寄寓”,按年譜所載,1946年10月傅抱石奉命復員,全家乘飛機東下回到南京,仍執教於呂斯百為主任的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系。(見葉宗鎬著《傅抱石年譜》)這幅畫即為他返回南京後不久所作,時間當在四十年代末。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原法國藏家居室內景

原藏家為一位法國使館專員(未具名),其於1948年至1952年間任職於南京及上海,後來作為新婚禮物贈予摯友。

1940年代的傅抱石,一直與日本、歐洲等地保持著密切的藝術交流,法國作為當時的國際藝術中心,對傅抱石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1946年4月,時任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攜二十餘件傅抱石新作赴國外交流,6月在法國巴黎市立切努斯基博物館“現代中國繪畫展覽”展出。其後,郭有守任法國大使館文化參事,遠赴法國時又曾從傅處攜去四十餘件作品。1948年8月6日,法國《美術週刊》發表Jean Nane所作《畫家傅抱石》一文介紹傅氏藝事,稱讚其“企求在中國固有的作風中,另闢新的途徑”。

法國駐華外交官田友仁(Hugues Jean de Dianous)亦是傅抱石的密友知音,他於1945年來華,駐節重慶。他迷戀中國文化,對傅抱石的繪畫激賞不已,相互酬酢不斷。1947年初,傅抱石為其作肖像《天廔先生像》,其後又贈《東坡笠屐圖》與《石濤上人年譜》一書。1950年10月,田友仁奉令回國。法國高階軍官大衛·加盧拉(1919-1967),1945年前往中國,在法國駐北京大使館擔任軍事助理專員。在華期間,他收藏有傅抱石等名家書畫,曾於國外拍賣行釋出。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郭有守

郭有守於1966年回到大陸定居,1972年向故宮捐贈一批文物、圖書共計156件,其中包含傅抱石畫作8件,故宮為郭有守頒發捐贈證書與獎金以示表彰。另外,郭有守帶去法國展覽的傅抱石畫作有33件寄存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後來郭沫若出面透過外交部同法國政府交涉,將這33件傅抱石作品索回,徵得羅時慧同意捐贈故宮。故宮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即始於此。由是知,傅抱石作品流向法國者,半數散見於市場,半數庋藏於故宮,其作品之精彩難分伯仲,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傅抱石《杜甫〈佳人〉詩意》,法國大衛·加盧拉夫婦舊藏,開拍國際2021秋拍,成交價:RMB 13,800,000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後赤壁賦圖》鈐印:“往往醉後”

畫面右下角鈐“往往醉後”印,乃是傅抱石最喜愛的閒章之一,通常鈐蓋在他最得意的畫作上。傅抱石一生嗜酒如命,在酒力的揮發下,他那豪放不羈的性情與縱橫馳騁的才華得以完全釋放,並形諸筆墨。許多佳作就是在這微醺半醉中,解衣盤礴,一氣呵成。深邃的歷史底蘊與雋永的詩思情愫相互交織,精湛的筆墨技巧與噴薄的澎湃激情共冶一爐。

傅抱石作畫時,著重於畫面氛圍的營造與內在情感的抒發。傅小石兄弟曾回憶過父親作畫時的情狀:“他作畫時只想到怎樣充分而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絕不再去考慮用什麼筆法、什麼皴法。他從不在作畫過程中猶豫不決,因為他一提起筆來,就像狂風一樣不可遏止。”

如痴如醉,不能自已。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南宋 佚名《赤壁圖》冊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喬仲常的赤壁圖是帶有具體敘事情節的山水畫,南宋以後的赤壁圖在敘事情節上有典型化抽離的傾向,在簡潔的構圖裡面集中呈現蘇東坡攜客泛舟中流的典型場景,如南宋佚名《赤壁圖》,傅抱石的赤壁圖創作延續了這一傳統,大都有構圖簡潔、主題突出之特點,人物或立於坡岸,或泛舟中流,輔以“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別無他物。同時,面對前人已有的圖式成就,傅抱石在從文字向影象轉譯的過程中,將個人的獨到理解與特殊的時代印記融入其中,“出之以較新的畫面”。

此幅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一幅山水人物畫,人物作為繪畫中心在畫面中的權重遠大於補景,畫家著重表現其神態面貌,抒發月夜之下蘇東坡面對山川江流所產生的萬千思緒,以濃厚的情感氛圍為特色,重新激活了固有的繪畫圖式。縱觀傅抱石所作的這一類繪畫,在位置經營上常使人物成為畫面中心,細心收拾,刻畫精謹,生動傳神。他十分注重畫面氣氛的烘托與意境的營造並使之為人物形象服務,細膩準確地再現人物高古超然、曠達清逸的精神氣質,傳達出難以言傳的微妙氣息。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傅抱石《東坡笠屐圖》,法國外交官田友仁舊藏,中國嘉德2020秋拍,成交價:RMB 41,400,000

刻畫心儀的歷史人物是傅抱石繪畫的一大特色,他善於抓住人物的主要精神氣質特徵,透過縝密的形象構思、精微的細節刻畫、濃郁的氣氛烘托完成造像,亦如他在《陳老蓮〈水滸葉子〉序》中所言:“刻畫歷史人物,有它的方便處,也有它的困難處,畫家只有透過長期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體會,心儀其人,凝而成像,所謂得之於心,然後形之於筆,把每個人的精神氣質性格特徵表現出來。”

一樽還酹江月:傅抱石寫赤壁圖

明代 仇英《赤壁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蘇東坡一生在曲折坎坷中綻放了萬丈光芒,他那磊落的人格、豪邁的性情、天縱的才華、曠達的襟懷引起無數異代知音的情感共鳴,尤其是他在困頓之中所表現出的隨緣自適、樂觀從容,成為後世文人仰慕學習的楷模,正由於此,歷代畫家傾心描繪、反覆刻畫。在藝術史中,蘇東坡的畫像有笠屐、赤壁夜遊、西園雅集、博古、滌硯等數種類型化形象,其實不論畫什麼,蘇東坡的形象已然超越了歷史人物肖像本身的內涵,而具有了一種形而上的影象學意義,它旨在傳遞一種曠達樂觀、絕塵出俗的精神境界。

對於嗜古的傅抱石,此心亦然。

參考資料1。葉宗鎬選編:《傅抱石美術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1986

2。葉宗鎬:《傅抱石年譜》(增訂本),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

3。萬新華:《金剛神韻——記添一閣藏傅抱石〈山水人物圖冊〉》,南方文物,2015

4。萬新華:《致敬蘇軾——傅抱石東坡笠屐圖讀記》,收藏家,2020

5。一凡:《畫赤壁——歷代文人的文化打卡地》,藝術品鑑,2020

6。張克鋒、吉慶榮:《繪畫中的東坡形象》,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Tags:傅抱石赤壁赤壁賦蘇東坡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