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由 一品文史匯 發表于 人文2023-01-30

簡介日不曬根所謂日不曬根,意思就是陽光不能曬到牆根,如果真的到了這種地步,會讓人住起來十分不舒服

一門三姓好不好

傳統文化有詩歌,如高山巍峨,壯闊秀麗。同時也有俗語,如涓涓細流,撫慰人心。兩者獨立卻又

相互依存

,不斷傳承後世。

俗語的魅力,雖不如詩歌來得強烈,卻也如

春風柳絮

,令人舒適。那麼其中老祖宗常說的

“日不曬根、口不吞陽”

,究竟是何意思,又有何種區別呢?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日不曬根

所謂日不曬根,意思就是陽光不能曬到牆根,如果真的到了這種地步,會讓人住起來十分不舒服。只是特殊認知從何而來?倘若到了

正午

時間段,想要做到日不曬根,未免也不太現實。

其實古人眼中的日不曬根,主要是指古代

採光的選擇。

太陽光無法直射到牆根,僅僅在牆面的程度,往往被判定為最優。

若是正午時分,則不必太過擔心,畢竟就

古代建築

來說,也很難做到正午陽光、牆根兩不相見的情況。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可俗語為何會有這樣特殊的說法呢?牆根

曬與不曬,實際意義

又能有多大?

今人表面上不在乎、不理解的事情,在生活中也會有諸多應用。就像許多人買房不買頂層和底層,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

陽光直射

,始終暴露在強光之下,難以接受。

當然,也有人買房只選擇頂層,不過相比算是

少數。

此外,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有一個重要的

文化認知差異

在於正午陽光照射進入房間、入室而不入眼。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古人講究

會客接待言談

之際,陽光可以進入房前,讓屋室明亮,卻不能直射入眼睛,晃得人睜不開眼,否則也太不像樣。

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區別,陽光照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

不同的社會場景下,側重亦有所不同。

更何況牆體建築成天暴露在陽光之下,其實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古人講究

滿則虧

,陽光同樣如此。

終其一天都暴露在強光下工作學習生活、身體也難以承受。俗語中的智慧,自有其道理。後人不理解的同時,也大可不必

太過排斥。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口不吞陽

至於口不吞陽,則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是指

古代祠堂不見陽光

,講究

避諱

二字。其二則是

家中大門有所限制,不至於一切都顯露在外人眼前。

前者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令不少人家

謹遵古訓

,後者影響雖然相對較小,卻也成了無數家庭共同的選擇。祠堂所在,通常是供奉先輩牌位。俗語有

死者為大

,自然會有相應的避諱和講究。

陰陽相剋

之下,已故之人自然不可以接受陽光。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因此,口不吞陽也就是說供奉老祖宗的祠堂,絕對不允許陽光曬到房屋裡面。後人多認為其中

陰森

,原因就在於此。

陰陽相剋的道理雖然看起來帶有一定封建迷信的色彩,卻也是古人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特有方式。今人不接受不理解的同時,同樣不至於

棄之若履。

後者則對富貴人家和貧窮人家都會有相應幫助,主要還是從

現實角度

出發,為了家庭的安全著想。

現如今人們多居住於樓房之中,房門的尺寸早已在修建時決定,人們唯一能夠改變的便是

房屋內部佈局。

古代則以平房為主,無論豪門大院還是普通民宅,則都不提倡房門開得太大,帶來諸多隱患。首先是豪門大院之中,雖說門建造越大、開得越廣,越能讓人感到

莊嚴和霸氣

,但

閒言碎語

從門中傳出,令有心人聽到,也不免會

對家族事業產生影響。

更何況階級分明時刻,房屋門開得再大,又豈能大過

宮門

?逾矩的罪名一旦成立,多大的家業都會受到打壓,這不是自找麻煩。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含蓄且內斂的古人修建屋門有所剋制,其中智慧值得後人學習。至於普通農戶家庭,別說修建大門的壓力太大,即便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

心思。

無他,院落中的一切都因為大門而展現在旁人眼前,未免會引來

盜賊

。農戶家庭面對他們,勝算實在不容樂觀。

老祖宗說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曬根與吞陽各有什麼含義?

所以無論“大家”還是“小家”,都提倡

口不吞陽

,也就是儘可能避免家中一切讓外人知曉。別說古代社會有如此獨特的理念和要求,現代社會同樣如此。

正門不對客廳

,往往會有一個轉角,

不外如是。

因此,俗語中談到的“日不曬根、口不吞陽”,人們在瞭解由來與解釋之後,亦不妨向其學習。形勢雖然有所差別,但美好的祝願和寄託,無論放在哪一個時代,都

絕對不會過時

Tags:陽光口不吞陽俗語古代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