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論語》記敘的的這件事情十分詭異

由 裸眼讀書 發表于 人文2023-01-12

簡介子路對誰說呢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的見是什麼意思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論語》記敘的的這件事情十分詭異

《論語》經典,亦難免誤解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問曰:

“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為篇文字被稱為《子路從而後》,常常入選教材。共內容用

“細思極恐”來形容極為合適,卻少有人談論,我由此認為,讀懂這篇文字的人並不多。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論語》記敘的的這件事情十分詭異

子路從而後

讓我們先從敘事學的角度作一交準確解讀。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問曰:

“子見夫子乎?”

翻譯:子路跟隨孔子趕路,掉隊了。碰到一個老頭子,用手杖挑著筐子。子路說:

“您看到我的老師了嗎?”

分析:子路掉隊,看到一位老人,向他打聽,非常平常的問話,既不顯山,也不顯水,平平而起。故事的發端太平靜了,平靜到沒有一點波痕。

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何謂夫子?”植其杖而芸。

翻譯:老人回答說:

“四肢不經常用於勞動,五穀也不能區分。憑什麼被稱作老師?”

分析:丈人的這番回答突兀奇峻,彷彿平原上突現高山。為什麼這麼說?子路不就是問個

嗎?回答

見到

或者

沒有見到

就行了,不想理

的話

,不說話也就行了。但是丈人

不但沒回答問題,

卻大肆批評

其子路

的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語氣中充滿了不屑。

這就怪了。問個路問出麻煩來了。

更奇怪的事情在後邊。

要說子路問路,得不到回答,反遭臭罵,應該生氣,不!

子路拱而立。

翻譯:子路拱手站在旁邊。

分析:奇怪!面對老人對自己老師的指責,還有那傲慢的態度,子路反而恭恭敬敬地行著拱手站在路邊!為什麼呢?

這兩個人究竟在搞什麼把戲?

更怪的事還在後邊。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翻譯:留子路住下來,宰殺雞子做好米飯讓子路吃,叫出兩個兒子跟子路見面。

分析:天!丈人的態度也發生了

180度改變。留子路住下,而且宰殺雞子,做好了小米飯款待子路,還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出來跟子路見面。為什麼會有這改變?後邊的一系列動作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然而,

這一

文字全是問號:

1。

丈人為什麼無端地辱罵孔子?

2。

子路被罵反而更顯恭敬?

3。

丈人為什麼又態度大變?

沒有答案。還有問題。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翻譯:第二天,子路上路,把這些經歷告訴我孔子。孔子說:

“這是隱士啊。”讓子路回去見他們。子路到達,老人已經出門了。

分析:為什麼子路跟孔子一講,孔子就斷定說是

“隱士”。憑什麼如此肯定?孔子讓子路回去再見老人有什麼目的?這個老人出門是故意不想見子路,還是偶然?到此為止,我們彷彿只看到了一幕啞劇。這是一幕疑問連連令人迷惑不已的啞劇。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譯:子路說:

“(隱士)不

在無

義的君王

那裡做官

(固然有道理)。尊老愛少,家人團聚的倫理,你們認為不可荒廢;但君臣的大義,怎麼可以廢棄不顧呢?他們為保持自身的潔淨,卻破壞了君臣的倫理。君子為君王服務,只是為了推行自己的道義;我的道義不能推廣,我早已知道。

問題是:丈人已經走了?子路對誰說呢?難道在自言自語?

總之,總結全篇,疑問滿滿,可列表如下: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論語》記敘的的這件事情十分詭異

疑問滿滿

Tags:子路丈人孔子夫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