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廈門湖裡江頭街道:織密組織網 小區換新顏

由 閩南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07

簡介”江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區相關政策支援下,街道制定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實施機制,並由網格(小區)黨支部牽頭,透過“居民自籌+政府獎補”的方式,優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什麼是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

早晨9點,來到金尚社群萊茵花苑小區,一進門,便被小區中庭一條明豔整潔的藍色彩道所吸引。這塊原本黃土裸露,一到雨天便坑窪積水的公共休閒空間,剛剛完成“美麗變身”,而推動這一變化的,正是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們。

在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的蛻變正在持續上演。它的背後,是街道以網格化精細管理、匯聚資源,以黨建凝聚合力、激發活力的創新探索。

“老舊小區佔比高,一直是街道治理中的一個難題。”江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透過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建聯盟進網格、組織培育入網格,轄區老舊小區治理找到了突破口,實現了從整治到善治,再到自治的多維度升級。如今,全街共劃分網格103個,其中小區網格42個,一網格一小區的僅9個,全部成立小區黨支部。一網格多小區的33個,均為老舊小區集中區域,按照網格成立黨支部。

  整治——

  啃下難啃“硬骨頭”

垃圾成堆、汙水橫流,蟑螂、老鼠隨處可見;監控裝置成擺設,電動車被盜事件屢屢發生;佔用公共空間違章搭蓋,小區秩序混亂……這些都是後埔社群嘉隆公寓曾經的真實狀況。

嘉隆公寓於2003年建成,由於小區樓棟歸屬複雜,租戶多,人員流動大,管理難度高。再加上業委會多次換屆失敗,物業管理混亂,使得嘉隆公寓逐漸淪為一個老舊而無序的“半癱瘓”小區。

2017年4月,嘉隆公寓小區黨支部成立,在黨支部的牽頭主導和街道、社群的悉心指導下,嘉隆公寓第二屆業委會終於成功換屆,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充分融合,共同發力,小區再次有了領頭雁、主心骨。

“我們從居民反映最為強烈的環境髒亂差問題入手,一步步、分階段化解小區治理難題。”小區黨支部書記張玉衝說。

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聯合發起潔淨家園活動,對小區10棟樓的樓道及小區其他公共區域衛生進行了大清理。小區業委會主任李育明告訴記者:“這次行動前後歷時3天,200多人次居民參與其中,清運土頭垃圾50多車。”

在黨支部和業委會的帶領下,嘉隆公寓上下擰成一股繩,一個個聚焦家園提升的“金點子”,一場場推動小區改造的務實行動,讓小區重新煥發活力光彩。不僅如此,小區還被納入街道2020年小區治理示範點專案,並在共建單位湖裡國投的支援下,獲得更多資金幫助,解決了雨汙水管道改造、增設路燈等重點民生問題。

“針對老舊小區改造投入資金大的難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積極申報國家、省、市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資金,累計申報專案資金數千萬元。”江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區相關政策支援下,街道制定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業實施機制,並由網格(小區)黨支部牽頭,透過“居民自籌+政府獎補”的方式,優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善治——

  遠親不如近鄰

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僅有4梯55戶居民,建設於20世紀90年代的江鷺花園小區,曾經一度被貼上“老破小”的標籤。

“小區老舊,住戶又少,物業公司沒有利潤空間,管理也逐漸缺失。久而久之,衛生死角、設施老化、停車位爭搶等問題糾紛越來越多。”談起小區過去的困境,江鷺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曾明智滿臉無奈。

作為小區的“領頭羊”,曾明智和小區業委會主任杜建興決心帶領居民改變這一狀況。今年1月,在社群的支援下,小區從物業手中拿回管理權,開始了自治管理。

然而,面對歷史遺留的一個個老大難問題,小區不論是人力還是財力上都捉襟見肘——小區樓道年久失修,牆體脫落需要重新粉刷;居民電動車充電私拉電線存在安全隱患,急需規劃小區充電樁;小區停車場和外圍店面路面道路坑窪,也待硬化改造……

“就在我們犯難的時候,我們的‘好鄰居’伸出了援手。”曾明智說,在近鄰黨建的引領下,小區店面租戶,也是小區流動黨員所在的愛心建築企業,主動與小區共建,認領了小區衛生死角的改造專案,同時透過捐款捐物,參與小區提升。8月初,小區為4位高考學子頒發勵志獎學金,企業更是慷慨解囊,共同出資。

“社群和小區用心改造家園的行動感染了我們,遠親不如近鄰,作為小區的一分子,我們也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心企業、韻築建設公司負責人姚少三如是說。

園山社群黨委副書記蔡雅秀表示,積極推動近鄰黨建的力量,今年3月,社群特別成立了“網格黨建聯盟”,為網格內的黨組織搭建交流互助平臺,推動更多資源和力量下沉小區。

  自治——

  眾人拾柴火焰高

“黃泥地鋪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以後老人小孩就能在這裡活動,下雨天也不用擔心路面泥濘積水了!”萊茵花苑的居民們忍不住為小區的變化點贊。

“看著居民們在改造後的小區裡休閒運動,我也很開心,但更讓我高興的是這次改造過程中全體居民積極參與的那股凝聚力。”萊茵花苑小區黨支部書記李仰平激動地說。

原來,過去因為小區環境差,居民們對小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一直不高。

藉著今年城市文明建立的小區改造契機,金尚社群為解決居民最迫切的活動場地問題申請到了改造經費。小區業委會主任蘭金華告訴記者,改造過程中,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主動謀劃,在政府改造工程的基礎上,設計增加夜景路燈、電箱美化等專案,進一步提升小區環境。

在黨支部和業委會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居民自發參與到了家園改造中來。平時就熱心小區綠化的居民陳思永第一個加入,他把積水的坑窪路面,墊上石墊子,方便居民出行。在建築行業工作了幾十年的鄭志聰和陳克美也主動加入:“積水道路光是注沙漿可不行;路邊樹木根部的土包得刨掉,在表層加種草皮,再用木框把土坑圍起來才牢靠……”帶著一個個專業的意見,他們成了現場的“工程師”。

有的居民在下班後義務加入施工隊,忙活兒到晚上;有的居民送來水和食物;還有的幫忙打掃工地周邊的衛生……就這樣,十多天的時間裡,上百人次的參與,讓小區的公共活動空間煥然一新。

“要讓居民成為小區自治的主體。”江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街道積極推廣“網格事務聽評會”機制,“群眾對自己的家園改造做什麼、怎麼做,充分發表了意見,暢通渠道,才能凝聚最大力量,釋放更多活力”。(廖麗萍 鄧婕 王珏)

Tags:小區網格黨支部業委會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