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由 文史重讀 發表于 人文2022-12-27

簡介但提案人還不死心,說自己還有後招:就算楚國人不肯拿土地換太子,擁立了一位新國王,那也無妨,我們大可以跟這位新楚王做交易,只要把下東國——也就是楚國東部跟齊國接壤的一片土地——割讓給我們齊國,我們就幫他殺掉太子橫

兵禍連結卡包什麼時候開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歷史世界。

上一講談到,秦國又一次突破了道德底線,拿外交活動設圈套,挾持了楚懷王,逼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這是好大一片土地,如果楚懷王同意了,基本就等於把楚國西部通通送給了秦國。楚懷王又羞又惱,索性死豬不怕開水燙,死活不鬆口。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這就要怪秦國做得太莽撞了,雖然夠奸夠壞,但不夠聰明。這一套組合拳又是誘騙,又是侮辱,把楚懷王最後一點尊嚴都扯下來,踩在地上摩擦,無論換誰都會氣炸了肺,寧可拼個魚死網破,哪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萬呢。

再看楚國這邊,大臣們擔憂的還不止是一個秦國。

眼下的局面是:國君被扣在秦國了,秦國漫天要價,太子正在齊國當人質,權力中心一下子形成了真空。這個時候假如秦齊聯手,一道對付楚國,楚國恐怕會有亡國的風險。

在傳統的政治操作裡,國君如果外出,太子通常坐鎮國都,但戰國年間波詭雲譎,新局面層出不窮,特別考驗應變能力。常規思路是:國不可一日無主,哪怕隨便推一個王子上臺也好,或者推一位元老貴族攝政也好,反正無論如何都別讓王位空著。國家有主了,對內才能維繫人心,對外才能調兵遣將,求援才有主體資格。

所以楚國大臣商量出來的方案是:推選一個王子上臺吧。

這件事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因為當時的國都裡竟然沒有楚懷王的嫡子,只有庶子,新任楚王只能在楚懷王的庶子裡挑。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楚國在這種事情上比不得趙國那麼開放,還是相當在意嫡庶之別的。要不是實在沒轍,也不至於出此下策。但是,昭睢堅決反對這個方案,理由是:國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國,這就夠咱們這幫人好好反省的了,如果再違背王命,擁立庶子,就更不應當了。

最後終於商量出來一個辦法:給齊國發去訃告,通報楚懷王的死訊。

在那個資訊傳遞並不通暢的年代,如果楚國大臣合謀,騙齊國說楚懷王死了,齊國一時之間確實不容易發現真相。縱然紙裡包不住火,但等到火燒起來的時候,楚國的目的應該就已經達成了。

發訃告到底有什麼用呢?周朝一直都有這種外交傳統,諸侯國裡凡是國君過世,新君繼位這種大事,都要給其他諸侯國發通報。人家收到通報,史官就會在檔案裡記上一筆,《春秋》的很多內容就是這麼來的。所以齊國從楚國這裡接到訃告,並不會感到意外,正常反應就會是把太子橫送回楚國繼位。只要齊國一向善待太子橫,在這種時候正好趁機拉近齊楚關係,把太子橫培養成一位親齊的楚王。

但是,不是剛說到戰國年間波詭雲譎,新局面層出不窮嗎?

是的,齊國這邊也出么蛾子了。

齊湣王召開御前會議,徵求大家的意見。果然有新奇的意見,說齊國不妨扣留太子橫,讓楚國拿淮北的地盤來換。這個路數,實在沒資格鄙視秦國。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但孟嘗君並不贊同,理由是:楚國如果不願意,不要太子橫了,另外擁立一位楚王,那樣一來,不但太子橫對齊國的價值瞬間清零,齊國還白白背上了不義的名聲。孟嘗君的原話是:“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所謂“空質”,就是毫無價值的人質。

這話在戰國史上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前邊講過,孟嘗君的父親靖郭君田嬰在齊國總理任上的時候,就糾結過怎麼處置魏國人質,雖然想過撕票洩憤,但終歸還是顧慮“抱空質而行不義”。

站在齊湣王的立場,也許能下狠心,能耍流氓,但孟嘗君一輩子小心經營自己的人設,向世人展現的是一個義薄雲天的偉岸形象,自己的地位和財富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個人設維繫著的,所以無論如何人設都不能垮。那麼我們不難推測,孟嘗君一定會反對拿人質換土地的方案。

但提案人還不死心,說自己還有後招:就算楚國人不肯拿土地換太子,擁立了一位新國王,那也無妨,我們大可以跟這位新楚王做交易,只要把下東國——也就是楚國東部跟齊國接壤的一片土地——割讓給我們齊國,我們就幫他殺掉太子橫。否則的話,我們會聯合韓、魏兩國一起擁立太子橫,把他這個偽王趕下臺。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能夠想出這種主意的人,按說不會是無名之輩。但《資治通鑑》沒交代,這不奇怪,因為這段內容是從《史記·楚世家》抄過來的,《楚世家》裡就沒交代。但是,相似的內容在《戰國策》裡也有,這位聰明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蘇秦。只不過我們已經沒法知道到底是司馬遷漏記了蘇秦的名字,還是某個話術培訓班給自家的講義內容添上了蘇秦的名號,然後這份講義被《戰國策》收錄了進去。

無論如何,這一計確實夠毒辣,很有幾分成功機率,只不過這位出謀劃策的人——無論他是不是蘇秦本尊——沒考慮到孟嘗君揹著好大一個人設包袱,是怎麼都不肯去冒這份風險的,更何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就算賭贏了,也無非是齊國得了便宜,自己卻撈不到多少好處。這種買賣,精明如孟嘗君是不會幹的。

最後,齊湣王依從了孟嘗君的意見,送太子橫回國。楚國人立太子橫為王,這就是楚頃襄王,也可以稱他為楚襄王。楚襄王的政治生涯雖然很糟糕,卻因為跟巫山神女有曖昧,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經典形象。歷朝歷代,詩人一發情,就特別愛拿楚襄王當典故。這是後話,我們先看當下的事情。

我們當然想問:齊國有沒有跟太子橫做什麼交易呢?齊國從這件事裡到底獲得了哪些好處呢?《資治通鑑》沒提,但《戰國策》給出了一段非常離奇的記載。這段記載很難說有幾分真,幾分假,但重要的是,它給出了一種很特別的解決難題的思路。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話說太子橫要回國了,去向齊湣王辭行。齊湣王提了一個條件:“回國可以,但你得答應我,把楚國東部的土地割500裡給我們齊國。”

這種情況,太子橫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標準解決方案就是先拖一拖。太子橫說:“我有傅,我得回去問問他。”

前邊講過,趙武靈王給趙何選傅,先選了周紹,後選了肥義。太子橫的傅姓慎,稱為慎子,但並不是諸子百家裡的那位慎子。這位慎子之於太子橫,相當於周紹之於趙何。慎子思路清晰,先抓

主要

矛盾,說回國給父親送葬,這是頭等大事,怎麼能夠吝惜土地而不給父親送葬呢?

太子橫於是答應了齊湣王:割地,沒問題。

等到太子橫回國繼位了,正式成為楚王了,齊國使者就來索要土地了。

楚王又去請教慎子,慎子說:“明天召見群臣,請大家出出主意。”

我們倒不能責怪慎子推卸責任,因為局面變了,太子橫變成楚王了,當初的私相授受變成國家大事了,自然也該按照國家大事的規矩來商議和處理。這有先例,春秋時代的晉惠公就這麼做過,商議結果就是翻臉不認賬,這就讓河西之地的歸屬權出現了嚴重爭議——後來秦國和魏國反覆爭奪河西之地,都覺得自己佔理,根苗就出在晉惠公那次翻臉上邊。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話說回來,楚頃襄王集思廣益,結果子良、昭常、景鯉先後單獨進諫,分別給出了3種意見。

子良的意見是:不能言而無信,割地是要割的,割完之後咱們再堂堂正正把它打回來。

昭常的意見是:不能割地,不然楚國的領土面積就只剩一半了,我願意去守衛領土。

景鯉的意見是:不能割地,但是,僅憑楚國的力量怕是守不住,我願意去秦國搬救兵。

現在我們可以留心一個細節:齊湣王和楚頃襄王前後都有集思廣益,但方式截然不同。齊湣王

請大家一起討論,頭腦風暴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點特別明顯:

一是很多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屈從於從眾心理和服從權威的心理,真實想法並沒有得到表達,二是一旦起了爭執,爭執雙方很容易陷入意氣之爭,不想輸,辯論因此會偏離方案本身。而楚頃襄王不一樣,給了每個進諫者獨立空間,讓他們可以不受干擾地暢所欲言。

如果換成頭腦風暴模式的話,那麼不難想見,子良會攻擊昭常和景鯉

小市民

嘴臉,言而無信,有失國格;昭常和景鯉會罵子良迂腐,國格倒是不失,但把國失了;子良和昭常又會罵景鯉認賊作父,憑什麼跑去仇人那裡求助;景鯉一定反詰昭常,說保家衛國要憑實力和智慧,不能只憑盲目的自信。幾個回合下來,每個人都該臉紅脖子粗了。

太子橫氣盛招兵禍,楚懷王好強食苦果!太子橫是怎麼當上楚襄王的

再看楚頃襄王,聽到了3種方案,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不足,最要命的是各有各的方向,南轅北轍,沒法互補。到底應該怎麼抉擇,還是回去問慎子吧。

慎子的回答是:不用挑了,咱們就把3種方案一起用上好了。

這個回答,真把頃襄王氣得變顏變色。

那麼,慎子到底是在戲弄頃襄王,還是真能做到三合一呢?我們下一講再談。

上期回顧:

楚王該不該赴秦王的約?楚國意見不一,結局更出乎意料!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史重讀

Tags:楚國齊國太子慎子孟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