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由 文乎 發表于 人文2021-06-29

簡介如若沒有荸薺庵與庵裡和尚生活的介紹,明海的性格就會顯得憑空而來,沒有小英子那樣的家庭氣氛,她活潑開朗、會說話的性格便也顯得不真實,倘若沒有庵趙莊那種不受戒律約束的整體生活背景,小英子與明海之間無拘無束、清純自然的初戀也就失去了依依託

受戒的女人能結婚嗎

汪曾祺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遠離當時的“傷痕文學”,營造一種平淡如水的敘述方式重塑自己夢裡的故鄉。他的文字總是那麼平實、清淡、自然、少雕飾與渲染,在鬆散、漫不經心的情節描繪中,勾勒出一方水土的質樸風情,充滿生活化的氛圍與地方情調。

《受戒》就是其中一幅“風俗畫”。有著俗世風情的溫馨淳樸。不含有政治的或是倫理的價值判斷,呈現的是人本的力量。這是風俗,更是生活。

原文節選:

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艙裡,船就開了。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

“你叫什麼?”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受戒》。汪曾祺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小說講述了小英子與明海朦朦朧朧的愛情。明海做了四年的小和尚,小英子是明海出家的荸薺庵旁邊一戶農家人的小女兒。她和明海熟識並情竇初生。

作家筆下描繪的是一個淺淺的故事,用輕輕的語言,呈現出絲絲縷縷的夢,讀來曲儘自然,彷彿水的流動,既是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明快的、自然的。用詩和散文的意境編織一幅“風俗畫”,美若詩經《國風》的情懷。蘊含著對生活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為美而生,為和諧而存,崛於平淡,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正如《受戒》。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初次相遇

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是十三歲來的。暗示了十七歲的明海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交代了明海是個”出家”人。他出家的地方叫——荸薺庵。

在出家前,明海的舅舅給他相了面相,是符合當和尚的要求的: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明海在我們心裡就有了形象:清秀、聲音醇厚、聰明。

後來明海開蒙入學,讀了許多書,每天還寫一張仿,村裡都誇他字寫得好。明海是有學問的並且寫得一手好字。

小英子第一次見明海是在他準備出家的那天,舅舅帶明海來到縣城,要渡船去荸薺庵,在河邊有一個和明海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船頭蹲著剝蓮蓬吃。

明海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從明海“聽見”被動的角度寫,而不是從小英子“說”的主動角度寫。活畫出兩個孩子不同的性情:明海聰敏而沉穩,小英子聰慧而活潑。】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小英子率真可愛。】

明海點點頭。【明海內向含蓄。】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用小女孩的思路,引出“受戒”。一個語氣詞“嘔”字,是小女孩的語氣,一個“怕”字,也是女孩子特有的“怕”。】

明海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前面點頭這裡搖頭,下面小英子就非要他開口了。】

“你叫什麼?”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他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明海一開口,小英子就更活潑了。連說帶動作,明海也被她帶“動”起來。自然得就像他們已經熟悉了一百年了】

小英子和這片山水一樣透著純淨和靈氣。美的質樸自然,天性溫柔善良,如清水般。她和明海的相遇安排的自然而然。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廟宇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荸薺庵是明海出家的寺廟,廟宇是煙霧繚繞,神秘,莊嚴,肅穆麼?不是。

荸薺庵的地勢很好,在一片高地上,這一帶就數這片地勢高。大殿東側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刻著一幅對聯: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進門有一個狹長的天井,幾塊假山石,幾盆花,有三間房。

菩提庵裡一共有五個和尚。除了明海,另外的四個人分別是老和尚普照,師兄弟三個:仁山、仁海、仁渡。

寺廟裡本應該是莊嚴肅穆的,但這個寺廟裡卻只有一個堅持吃齋的老和尚普照是守規矩的,可是即便是這樣一位長者在過年的時候,他也會破戒。清規戒律是虛妄的,它到底只能約束那些願意被約束的人們。

當家的仁山(明子的舅舅)愛吃水煙,負責庵裡的三本賬簿,他不具備當好和尚的三個條件,聰明也是很難說的,因為他打牌老是輸。

仁海師父有老婆,兩口子很愛乾淨。仁渡師父打牌常贏,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會放“花焰口”。

這個庵裡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他們不隱晦自己的情感,更不壓抑內心的人性慾望,他們可以娶妻、談戀愛,還可以殺豬、吃肉。故事看起來似乎有些戲虐,卻無不浸透了一種內在的人生歡樂。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順乎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純樸,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束縛。

汪曾祺懂得會心會意的生活,按照世俗生活的世俗精神來描寫廟宇的。他是不批判的,是不譴責的,他更不是憎恨的。因為小說人物身份的獨特性,汪曾褀只是帶上了些許的戲謔,連諷刺都說不上。汪曾褀說那些人是“正經人”,是戲謔,也是原諒,也是認同,——這是汪曾褀的文學態度,他不把任何普通老百姓人看作“敵人”。

在作者筆下“佛世界”和“俗世界”並不對立,倒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佛世界中有情有義有人味。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世俗裡的仙氣,人心中的理想國。

明海與小英子的第二次相見,是在荸薺庵的外面,明海拿著銅蜻蜓。他對這個偷雞的工具產生了好奇,他想試試,可到哪裡試呢?來到了廟宇的隔壁,就到了小英子的家門口了。小英子,她同樣年輕,她對銅蜻蜓同樣好奇,他們的二次相遇多麼自然,多麼的有童趣,像青梅竹馬的樣子,生氣盎然,洋溢著玩性。

後來明海老是往小英子家裡跑。故事的筆端離開了廟宇,來到了真正的世俗場景。那裡是一幅明麗自然,質樸清新的“風俗畫”。

這裡的人情是美的,農活繁忙的時候,拍好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要吃好的。一天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幹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餘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小英子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

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

院牆下半截是磚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門是桐油油過的,貼著一幅萬年紅的春聯: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餘”

汪曾褀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

小英子一家四口和諧歡樂,過著富足的日子。趙大伯是個能幹人。他是一個“全把式”、樣樣精通、身體健壯、人和氣。精神得出奇、眼睛清亮亮的、頭梳得滑滴滴的、衣服格掙掙的會說話的趙大娘。文文靜靜、愛美的大英子。四口人日子過得很興旺。趙大伯是一顆搖錢樹,趙大娘是一個聚寶盆。趙大娘不僅會剪吉利的花樣子,還會說話,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一定得來!”

而小英子像極了趙大娘。小英子眼睛清亮亮的,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頭髮滑滴滴的,衣服格掙掙的,一頭的好頭髮,通紅的髮根,雪白的簪子。

小英子一家人的生活,男耕女織,溫飽無虞,洋溢著一種俗世的美。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赤子之心”近若天然,美若詩經

明海是怎麼出現在小英子的家裡呢?小英子的姐姐需要畫圖樣,他做好事,給小英子家做義務勞動來了。

明海畫了幾張,小英子的姐姐喜歡的不得了。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繡。

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畫一朵石榴花,花一朵梔子花”。小英子的活潑爽朗一次次觸動了明海內心的柔軟之處。

他們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看場的時候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歌唱,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流星劃過……春去秋來,他們的心田裡漸漸長出了愛情的苗子。

“扌歪”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和明海一起幹的活。因為她可以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海的腳。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他身上有一種從來也沒有過的感覺,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小腳丫把明海的心攪亂了。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天生的羞澀卻使他不敢表白,這份朦朧的愛只好在他心裡孕育、成熟。

明海與小英子的朦朧愛情是在大自然中發生的。

明海與小英子的愛情,是在不經意中生長出來的。這種純潔的感情在兩人平凡的生活交往中漸漸積澱下來,是一種心靈的默契與依戀。他們之間沒有愛這個字,也沒有愛的任何形式,有的只是一種情感的流淌,有的只是幹活時心靈上相通的順暢,有的只是相依相隨時的親近。

就在明海和小英子的情感開始升溫的時候,汪曾褀靜悄悄地又為小說安排了一條線索,明海的受戒。受戒與愛情是矛盾的關係,受戒可能當沙彌尾以後可能當方丈,方丈是不可以結婚的。是衝突的關係,它有可能牽扯到命運、道德、但是故事衝突出現了麼?悲劇上演了麼。沒有。一點影子都沒有。汪曾祺真的很柔腸仁慈。

我們還是來看文字吧。這時的明海已經受戒了,小英子划船接他回去,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好,不當。”“你也不要當沙彌尾!”“好,不當。”

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葦蕩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漿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海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小英子真是大膽而天真。“趴”、“小聲”是女孩的害羞表現,求愛卻夠主動膽大,明海卻老是被動。】

明海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海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天真的胡攪蠻纏,非逼明海說出話來不可,如他們第一次見面時。】

明海大聲地說:“要!”【明海果然被逼急了。】

“你喊什麼!”【小英子又有點害羞了又嫌明海不夠溫柔。汪曾祺把少男少女的初戀心思寫得入木三分,見性見情見真人,文中的小英子彷彿呼之欲出。】

明海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

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花蕩。

“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葦,噗嚕嚕嚕飛遠了。”這個結尾太美了,近乎詩。言已盡而意無窮。用王國維先生的話來說,既是景語,又是情語。

無論外向的小英子,還是內秀的明海,他們都是純情的,簡單的而又詩意的。他們的愛情純淨極了,十分地乾淨,近乎通透。汪曾祺淡雅平和的語句,讓讀者無法對這種現象加以抨擊批判。

在汪曾祺筆下,明海是聰明的、善良、純樸的,小英子是天真、美麗、多情的。他們之間朦朧的異性情感,呈現出浪漫的、純真的色彩,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

◆《受戒》有著一種內在的歡樂,令人想起《詩經》和古代樂府中那些歡快的民歌。這是一首人生的讚歌,讚頌了純樸健康的人性之美。這裡的人與青山綠水間自由翱翔無拘無束,保留了大自然中善良質樸的一部分,又有種至真至純的人性美。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小說的價值觀

《受戒》基本面就一個字,愛。這是人性的需求。

◆小英子和明海的初戀不曾遭遇任何波瀾起伏的曲折。他們的愛情彷彿水到渠成。明海和小英子單純的愛情不牽扯社會內容,原始純粹,原始而純粹的情感恰恰就無邪極乾淨。他們一直呈現自然的生長狀態,自然的發展,自然的思想,人性的自然,不扭曲,不做作。一切都是真實自然的。這真實一定又帶著善良,所以能保持美好的真實,這就是真+善等於美。

◆拋卻時代背景,拋卻各種枷鎖,汪曾祺用他獨特的語言在努力營造一個超乎功利的美好世界,一個世外桃源式的詩情畫意的世界。

作為一個文人,描繪在亂世之中“小國寡民”的安逸,富足,祥和,美好,是一種對幸福的嚮往,對傷害的抵禦。

他說:“我的作品的內在情緒是歡樂的。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是我們今天應該快樂。一個作家,有責任給予人們一分快樂,尤其是今天(請不要誤會,我並不反對寫悲慘的故事)。……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對於生活的信心的,這至少是我的希望。”

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汪曾祺的作品既沒有抗戰的呼號,也沒有啟蒙的吶喊,有的是平淡自然, 和諧樂觀。參透了人世間的種種磨難從現世中提煉出如此純粹而美好的故事 是一種愛的能力,是一種人性的向善。

◆《受戒》中儒釋道融和的體現。

一、儒家之“仁愛”“仁”的具體含義即是一種博大的善心。荸薺庵的和尚雖然沒有嚴格遵守佛家的清規戒律,但每個人也是老實本分的靠自己的勞動吃飯。而小英子一家人更是淳樸善良。他們都是有仁德的人,會用愛心去對待人。

二、道家之“自由”在人生論上,“不盈”、“不爭”。《受戒》中的人物性格發展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縛,都是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得自由而散漫。相對於儒家之注重“善”,道家更多的賦予人格以“真”。追尋著自然、本真的人性。庵趙莊是一處美麗的田園鄉村,那裡有山有水有庵有美麗風景有淳樸的居民。廟裡的和尚生活地自由自在、率性而為,當地的居民也處在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存狀態中。正是在於自然的契合中,人格達到了一種逍遙之境。按道家的看法,人格的旨趣在於尊重自我的個性,並使之得到真實的流露。小英子一家,溫馨無憂、恬淡淳樸地生活著,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真實性格流露。儲存著最為自然的本性。

三、佛,自識本心,強調自性是佛,平常即道。一旦見到自己的真性和本有心靈,我們就瞭解了終極的實在和得到了智慧。禪宗強調“自心頓現”,只講“佛性”,以平常心、天然本性為佛性,表現出自在、任命的人生態度。作者筆下的明子和英子之間萌生的朦朧愛情是順“自然之理”,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和、和諧、悠美。

《受戒》中融合了儒釋道三種思想,既有儒家俗世的“仁”,又有道家精神自由的“本真”還有禪宗的自在的人生態度。入世的生存方式和超然的精神狀態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超脫現實的,和諧之美。

《受戒》是一幅“風俗畫”有著近乎《詩經》的詩意

小說的審美情感和創作結構

《受戒》的開頭和結尾,恰好是一個精心到毫無痕跡的結構,就像水本身沒有“結構”,但流到方池裡就變成方的,流到圓池裡就成了圓的那麼自然。認識從船上開始,小說也從船上結束,水到渠成,斐然成章。

◆人物形象的塑造依託於人物所處的環境

透過地域風情的描寫,襯托那種純樸的民俗。如若沒有荸薺庵與庵裡和尚生活的介紹,明海的性格就會顯得憑空而來,沒有小英子那樣的家庭氣氛,她活潑開朗、會說話的性格便也顯得不真實,倘若沒有庵趙莊那種不受戒律約束的整體生活背景,小英子與明海之間無拘無束、清純自然的初戀也就失去了依依託。寫三個師父、趙家也是在寫明海、小英子。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與其所處的人物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和諧”是汪曾祺最高的美學境界。也是儒釋道的融和。

和諧是什麼?平和、沖淡、日常。是正,也是雅。它不偏執,它不狂飆突進。“正”必須處在力學上的平衡點上,剛剛好。不偏不倚。《受戒》滿篇都呈現一種和諧寧靜如潺潺細流般詩情畫意的卷面。

一、直接呈現生活中的和諧。在小說中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小英子和明海——身上儲存著最為自然的本性,是由這一帶的青山秀水滋養起來的水一般的性情。有著本乎自然的慾望與純真的情愛,在他們身上似乎找不到憂慮與壓抑的身影。小英子一家人的生活,男耕女織,溫飽無虞,展現了一種俗世的和諧流動的音符。展開了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水鄉世俗生活畫卷。傳達了人與環境自然和諧。

二、創造一種和諧。體現在佛門和世俗的和諧之美。在作家筆下,原本相對的佛俗已經實現了合流,和尚們的空門生活處處充滿著人間的煙火氣。寫出了塵世與佛門之間的融洽,創造了一種和諧之美。

當汪曾褀描寫“釋”,也就是佛家弟子的時候,他是往俗裡下拉的,他是按照世俗來寫的,七葷八素。可是,當汪曾褀果真去描繪世俗生活的時候,他又往上提了,他讓世俗生活充滿了仙氣,充滿靈動感。他的情感與審美在“ 平和、沖淡、日常 ”。

◆《受戒》想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應當發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這種鄉村女孩,她們感情的發育是非常健康的,沒有經過扭曲,她們比較純,這是思無邪,《詩經》裡的境界。不被束縛的思想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這個桃花源中諸多的人物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其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質樸,他們雖然都是凡夫俗子,卻沒有任何奸猾、惡意,眾多的人物之間的樸素自然的愛意組成了洋溢著生之快樂的生存空間。

作者以一種通達的甚至理想化的態度看待這種生活,沒有絲毫的迂腐習氣,他塑造的這個空間是詩意的,而又充滿了夢幻色彩。“美”和“詩意”一直是汪曾褀的一個“理想國”。

汪曾棋一直強調自己作品的內在情緒是快樂的,他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是我們今天應該快樂。一個作家,有責任給予人們一份快樂。”

《受戒》說不上是大愛,確是小溫。使在現實裡的人,獲得一絲絲溫情,如涓涓細流滋潤人的心田。告訴我們生活是有愛有詩意的。

參考文獻:

[1]汪曾祺。汪曾祺集·受戒[I]。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

[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Tags:明海小英子受戒汪曾祺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