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由 梧桐樹下戲鳳凰 發表于 人文2021-06-24

簡介為此,古代朝廷還會出臺臨時性的減稅,讓老百姓高興一下

薄稅是什麼意思

“輕稅入官”,古代的政策性減稅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減稅,成為2019年中國國家財政主題。

在4月23日舉行的國家稅務總局新聞釋出會上,總局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3411億元。

小老闆應該感到高興!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稅收是保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主要來源,合適的稅負是

心須的

,但如果過重就不合理,不應該了。因此,減稅與收稅一樣重要。

稅,在古代中國比較複雜,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和徵收手段。如“役”、“賦”、“貢”、“助”、“徹”、“租”、“庸”、“調”、“捐”、“算緡”、“厘金”等都是稅的範疇,苛捐雜稅更多。但是,另一方面古代朝廷也有很多減稅免稅政策。

減稅,是古今通行的惠民政策和做法。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古代官員走基層)

減免稅收,古人稱為“薄稅斂”,是古代統治者一貫主張的‘仁政”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古代是如何做到“薄稅斂”的?

一般來說,在建國初期,新王朝都會實行“減稅”,以利民生、恢復生產力。如隋朝,隋文帝楊堅便提倡輕徭薄賦,“輕稅入官”,積極減稅民間稅務負擔。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前期減稅的基礎上,朝廷又將田租戶調的應交額減降低,並減少了服役天數。接著,還廢除了鹽、

酒的官

賣制度,停徵鹽酒稅。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古代鹽販子,俗呼“鹽背子”)

停徵鹽酒稅和現代取消農業稅一樣,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現代也難做到的。從先秦起,鹽稅收入便成歷朝歷代財政的重要來源。鹽是生活必需品,大家不可能不吃鹽的。隋文帝廢除鹽稅、

酒稅

,惠及千家萬戶,大大減輕了老百姓負擔,所以當時民間反應十分積極。

趙姓宋朝初期在減稅方面,也可圈可點。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街頭)

宋太祖趙匡胤下令,對百姓種桑、棗樹,開闢荒田等,停徵租稅。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又詔令全國減免稅收:“凡州縣曠土,許民請佃為永業,蠲三歲租,三歲外,輸三分之一”。同時,還廢除工商業雜稅。

明初在減稅方面,同樣做得很到位。

明初,朱元璋首先降低商業稅,改稅率為“三十稅一”。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明令,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都不再徵稅,這也側面說明,以前是有“嫁妝稅”的。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嫁妝)

在減免稅收方面,清政府也不錯。

清初,朝廷曾把對新墾土地免徵錢糧的年限,從原定3年放寬到6年,並曾一度放寬到10年。從順治時起,蠲免田賦,便被當成進行“滿清仁政”來實施。清聖祖玄燁當皇帝的康熙年間,全國有更多的地方實行田糧賦役蠲免。

玄燁在位60多年中,全國普免、各省輪流蠲免,以及區域性蠲免,重要的就有30多次。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清朝還實行過“天下無稅”年——這個最難學,理論上可以做到,但事實上不可以。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朝廷將各省錢糧全行蠲免,這樣的“天下無稅”,在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都曾先後實行過;乾隆三十年、四十五年、六十年這三年曾免全國漕糧一次。

但是,古代中國老百姓所承擔的稅負並不輕鬆,“痛苦指數”並不比現代人低。

為此,古代朝廷還會出臺臨時性的減稅,讓老百姓高興一下。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人頭稅和土地稅,是古代最大種稅,也是最主要的減免稅種。一般在災歉之年、皇帝巡幸之時、重農勸農、鼓勵移民之際,朝廷都會給特定物件減免稅收。

如在漢朝,減稅是朝廷經常性使用的惠民、救荒手段。

漢昭帝

劉弗陵

當皇帝的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是個災年。《漢書·昭帝紀》記載,當年秋八月,朝廷下詔:“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賑貸種、食,勿收責,勿令民出抑田租。”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漢書·文帝紀》記載,前公元177年,漢文帝劉恆從甘泉“幸太原”。劉恆在太原遊玩了10多天。高興之餘,慷慨了起來——“復晉陽、中都民三歲租”。意思是,免了晉陽、中都兩地老百姓3年稅賦。

臨時減免一直到清末都還在實行,並影響到現代政府的稅收行為。

古人稅負痛苦指數不比現代人低,歷朝都有減稅,清朝一做法最難學

Tags:減稅古代蠲免朝廷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