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禮記》原文 譯文(十五)

由 鼠嘴 發表于 人文2021-06-24

簡介”孔子說:“只有禮呀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出自哪裡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禮記》原文 譯文(十五)

經解

【原文】

孔子

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翻譯】

孔子

說:“來到一個國家,就要看看這個國家的風俗,這樣就能知道這個國家的教化怎麼樣了。那裡的人們如果是溫和柔順、樸實忠厚,那就是《詩》教的結果;如果知曉遠古的事情,那就是《書》教的結果;如果是心胸廣闊坦蕩,那就是《樂》教的結果;如果是清潔沉靜、洞察細微,那就是《易》教的結果;如果是端莊恭敬,那就是《禮》教的結果;如果是善於辭令和鋪敘,那就是《春秋》教的結果。學者如果學《詩》學過了頭,就會愚蠢;如果學《書》學過了頭,就會狂妄;如果學《樂》學過了頭,就會過分;如果學《易》學過了頭,就會迷信;如果學《禮》學過了頭,就會煩瑣;如果學《春秋》學過了頭,就會犯上作亂。作為一個國民,如果溫和柔順、樸實忠厚而不愚蠢,那就是真正把《詩》學好了;如果通曉遠古之事而不狂妄,那就是真正把《書》學好了;如果心胸廣闊坦蕩而不過分,那就是真正把《樂》學好了;如果清潔沉靜、洞察細微而不迷信,那就是真正把《易》學好了;如果端莊恭敬而不煩瑣,那就是真正把《禮》學好了;如果善於辭令和鋪敘而不犯上作亂,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學好了。”

【原文】

天子者,與天地參①,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註釋】

①參:通“叄”。

【翻譯】

所謂天子,天排位第一,地是第二,天子就是第三。因此天子的道德可以和天地相提並論,他的福澤普及萬物,他的明亮堪同日月,普照大地而不會漏了任何一個角落。在朝廷上,他開口說話就一定會說仁聖禮義這類事情;退朝過後,就會聽和平中正的音樂;走路時,身上佩戴的玉佩有節奏地發出響聲;登車之時,車上的鸞發出悅耳的聲響。升朝與退朝,都都按照禮法來辦事;走路與登車,都是有一定規矩的;百官各得其所,所有的事情都井然有序。《

詩經

》上說:“我們君主是個賢能的君主,他的言行從來都不會不合乎禮法,因此成為四國好的榜樣。”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天子發號施令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這叫作“和”;上下相親相愛,這叫作“仁”;民眾想要的東西不需要說就可以得到,這叫作“信”;為百姓消除天災人禍,這叫作“義”。義與信,和與仁,是稱霸稱王的工具。有稱霸稱王的志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

孔子

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

【原文】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闢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①。”此之謂也。

【註釋】

①豪:通“毫”。繆:通“謬”。

【翻譯】

朝覲之禮的制定,是為了表明君臣之間的名分的;聘問之禮的制定,是為了讓諸侯間互相尊敬;喪祭之禮的制定,是為了讓臣子不忘記君親之恩的;鄉飲酒之禮的制定,是為了說明尊老敬長的道理的;男婚女嫁之禮的制定,是用來表明男女有別。禮,可以用來消除禍亂的根源,就好比河堤是能夠預防河水氾濫。因此,認為之前的預防沒有得到任何效果因而肆意破壞,一定會釀成水災;覺得老一輩的禮法沒用因此而將其廢棄,那麼就可能會導致天下大亂。所以說,如果廢棄男婚女嫁之禮,夫婦間的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傷風敗俗、淫亂苟合的事情就會盛行;廢棄鄉飲酒之禮,就會導致人們沒老沒少,相互爭鬥的官司就會變多;廢棄喪祭之禮,這樣臣子就會忘記君王的恩澤,而背叛死者、忘祖的人就會變多;廢棄朝覲、聘問之禮,這樣君臣間的名分就會喪失,諸侯的行為惡劣,而背叛君主、相互侵犯戰爭就會變多。因此,禮的教化作用是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的,它禁止邪惡是在邪惡處於萌芽狀態時就開始了,它讓人們能夠在不知不覺無形之中地棄惡揚善,所以先王對於禮法是十分重視的。《易》上說:“君子對事情如何開始是非常重視的。即便剛開始會出現很小的錯誤,其結果卻會釀成極大的禍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禮記》原文 譯文(十五)

仲尼燕居

【原文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子游侍,縱言至於禮。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語女禮,使女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曰:“師,爾過;而商也不及。子產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

【翻譯】

孔子

在家閒坐,子張、子貢、子游在一旁侍立,在閒談的時候說起了禮。

孔子

說:“你們三個人都坐下,我來和你們說說禮是什麼,以便你們可以隨時運用它,處處普及。”子貢馬上離開坐席回答說:“老師請問您所要說的禮是什麼樣子的呢?”

孔子

回答說:“雖然內心恭敬但卻不合乎禮的要求,那叫粗野;只有表面上看起來比較恭順是不合乎禮的要求的,那叫作花言巧語;雖然勇敢但是沒有達到禮的要求,那叫亂來。”

孔子

又補充說道:“花言巧語僅僅只是讓人產生一種仁慈的假象。”

孔子

又說:“師,你做事往往過火,而商卻往往做得不夠。子產好像是百姓的慈母,他能讓百姓吃飽,但是卻不知如何教育他們。”子貢又馬上離開坐席回答說:“到底要怎樣做才剛好合適呢?”

孔子

說:“只有禮呀!禮就是用來掌握火候使人做到恰到好處的。”

【原文】

子貢退,言遊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

【翻譯】

子貢退下來,子游又上前問道:“請問禮的作用是不是就在於治理醜惡而保護善美?”

孔子

說:“是的。”子游又接著問:“究竟怎樣治理醜惡保護善美呢?”

孔子

回答說:“郊天祭地之禮,就是表明對神靈的仁愛;秋嘗夏禘之禮,就是表明對祖先的仁愛;饋食祭奠之禮,就是表明對死者的仁愛;鄉射、鄉飲酒之禮,就是表明對鄉黨的仁愛;招待賓客的食饗之禮,就是表明對賓客的仁愛。”

【原文】

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①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註釋】

①倀倀:茫然失措的樣子。

【翻譯】

孔子

說:“什麼是禮呢?禮就是做事的辦法。君子一定有要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辦法。治理國家而沒有禮,那就好比是瞎子走路,沒有別人的幫助,糊里糊塗的不知道該往什麼地方走;就好比在黑暗的室中尋找什麼東西,沒有火把能看見什麼呢?如果缺乏禮,就會手腳不知該往哪兒放,耳朵不知道聽什麼,眼睛也不知道該往什麼地方看,在公眾場合下進退就全都亂套了。如此一來,在平日裡長輩晚輩也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家庭內部三代人也失去了和睦,朝廷上的官爵也亂了套,田獵和軍事訓練也一點沒有計劃,作戰打仗也沒有了規矩,五味和四時胡亂搭配,樂曲亂吹一通,製造車輛也不符合規矩,祭祀神靈的規格錯亂,喪事辦得不像喪事,解釋問題離題千里,百官的職守混亂,政令得不到推行。只要是加在身上的和擺在眼前的,所有的舉動都會不合時宜。這樣一來,就會無法領導和團結天下的百姓了。”

《禮記》原文 譯文(十五)

【原文】

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畝①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採齊》,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註釋】

①畎畝:田間,田野。畎是田間水溝。

【翻譯】

孔子

說:“你們三個人仔細聽好了!我告訴你們,除了上面講的禮以外,禮還有九個重要的節目,而大饗之禮佔了其中的四個。如果有人知道這些,即使是個種地的農民,只要依禮而行,也可以說是聖人了。兩國君王相見,賓主互相揖讓而先後進入大門。進入大門以後,馬上鐘鼓齊鳴。賓主互相行禮之後而升堂,升堂以後,一獻禮畢,鐘鼓之聲停止。這時堂下的管樂奏起《象》這首樂曲,而《大武》之舞、《大夏》之舞,一個接著一個地相繼跳起。於是陳列美味佳餚,安排應有的禮儀和樂曲,執事人等一個不缺。這樣做了以後,來客就不難看出主人待客的深情厚誼了。此外,走路筆直,合乎曲尺的要求;旋轉的弧度,合乎圓規的要求;車上的鈴聲,合著《採齊》樂曲的節奏;來客出門的時候,奏起《雍》這首送別曲;撤席之時,奏起《振羽》這首結束曲。所以,君子做事,沒有一件不合乎禮的要求。來客剛一進門就鐘鼓齊鳴,這是表示歡迎之情。歌工升堂合唱《清廟》之詩,這是表現文王的崇高德行;管樂隊在堂下奏起《象》這首樂曲,這是表現武王的偉大功業。所以古代的君子要互相溝通感情,根本就用不著說話,只要透過行禮奏樂就可以表達意思了。”

【原文】

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夔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

【翻譯】

孔子

說:“禮就是道理;所謂樂,就是在言行上有節制。不講道理的事君子不做,沒有節制的事君子也不做。如果不能賦《詩》言志,在禮節上就會出現差錯;能行禮而不能用樂來配合,禮就顯得單調呆板。如果品德淺薄,即使行禮也只是一個空架子。”

孔子

又說:“各種制度是由禮來規定的,各種文飾行為也是由禮來規定的,但要實行起來,卻是非人不可呀!”子貢又離席發言說:“請問夔這個人是不是隻懂得樂而對禮卻一竅不通呀?”

孔子

回答說:“你問的是古代的那個夔嗎?須知古代的人是把精於禮而不精於樂的人叫作素,把精於樂而不精於禮的人叫作偏。夔這個人只不過是在樂的方面的造詣比在禮的方面的造詣高一些罷了,所以只傳下來一個精通音樂的名聲,那是根據古人的標準來說的。”

【原文】

子張問政,子曰:“師乎!前,吾語女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鋪几筵,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zhuì)兆①。興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②,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萬物服體,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目巧之室,則有奧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室而無奧阼,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上也。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也。行而無隨,則亂於塗也。立而無序,則亂於位也。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外內,莫敢相逾越,皆由此塗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矇矣。

【註釋】

①綴(zhuì)兆:舞時表示行列位置的標誌叫作綴,舞時進退的範圍叫作兆。

②南面而立:垂拱無為之意。形容做事容易。

【翻譯】

子張問到如何從政。

孔子

說:“師啊,你往前邊來,聽我給你說!君子從政,不過是首先自己在禮樂方面精通,然後再拿來付諸實行罷了。”子張似乎沒有聽懂

孔子

的意思,就又接著發問。

孔子

於是繼續說道:“師,你以為只有鋪設几筵,升堂下堂,獻酒進饌,舉杯酬酢,這樣做了才算是禮嗎?你以為只有在綴兆上扭來扭去,揮動羽籥,敲鐘擊鼓,這樣做了才算是樂嗎?其實,說到就能做到,這就是禮;做起來又使人感到快樂,這就是樂。君子只要在這兩點上狠下功夫,不需要多麼費勁,天下就會太太平平的。於是諸侯都來朝拜,萬物各得其所,百官無不恪盡職守。禮得到了重視,這就是百姓們為什麼得到了治理;禮被扔到了一邊,這就是百姓們為什麼作亂。舉例來說,屋室有室奧和臺階之分,坐席有上下之分,乘車有左右之分,行路有先後之分,站立要各就其位。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如果屋室沒有室奧和臺階之分,堂與室就混亂了;如果席位沒有上下之分,座位就混亂了;如果乘車沒有左右之分,車上的位置就混亂了;如果行路不分先後,道路就混亂了;如果站立沒有順序,誰的位置在哪裡也就混亂了。從前聖明的帝王和諸侯,分別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內外的界限,使他們不敢互相逾越,用的都是這個辦法啊!”三個學生聽了

孔子

這一番高論,心中豁然開朗,好像瞎子重見光明一樣。

《禮記》原文 譯文(十五)

喜歡的話請轉發、關注!

免責宣告: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之禮孔子君子子貢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