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

由 松吉多傑 發表于 人文2021-06-21

簡介我講《現觀莊嚴論》時提過,未發大乘菩提心的人,積累的唸佛、磕頭、轉經、坐禪等善根,基本上沒有迴向給眾生

念觀音心咒怎麼迴向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

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

今天學習《入行論》

第十品 迴向

《迴向品》,是將生起菩提心的善根,迴向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這樣的迴向,前面在《三殊勝》講過一些,“七支供”也略有提及,那麼在本品當中,從總體上給大家介紹。

此迴向文非常殊勝。對藏傳佛教來講,各大教派的寺院中,包括超度亡人的時候,往往將此作為迴向文;很多教派的唸誦集中,也有此《迴向品》。

我講《現觀莊嚴論》時提過,未發大乘菩提心的人,積累的唸佛、磕頭、轉經、坐禪等善根,基本上沒有迴向給眾生。其實這樣不是很好。如果沒有迴向給眾生,善法很容易被毀壞。記得《極樂願文大疏》有一個偈頌,講了四種毀滅的因,如雲:“積累善根後,顛倒不迴向,宣揚生悔心,滅善根四因。”也就是說,積累的善根若沒有迴向,透過四種因可以摧毀:

一、顛倒回向:自己聞思、佈施等善根,迴向讓某某眾生生病、某某眾生痛苦、摧毀某某怨敵……這樣的發心叫顛倒回向。

二、不迴向:假如行持善法而沒有迴向,善根很容易耗盡。當你生嗔恨心或者做一些不如法行為,原來的善根就會毀壞。

一般而言,藏傳佛教對善根迴向非常重視,我今天轉完塔以後,馬上要念一個偈頌迴向,沒有迴向就比較擔心,好像出門沒上鎖,害怕小賊把家裡的東西偷走了一樣。藏地很多人從小就有這種觀念,包括我自己在內,還沒有上學時,每天晚上父母和我們幾個孩子吃完飯,就開始念一些蓮師心咒、觀音心咒。有時候還沒有唸完,我們小孩就睡著了,父母馬上把我們叫起來,要求迴向善根再去睡。所以長大之後,我不管做什麼樣的善法,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迴向。不僅僅是我,我附近很多同齡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包括一些在家人,每天工作特別忙,但有時到寺院聽經聞法、作一些佈施,最少也是念一個偈頌作迴向。這種傳統非常好,如果沒有迴向,毀壞善根的因比較多,因此一定要回向。

三、宣揚:到處說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積累了什麼善根,這樣炫耀功德,也容易毀壞善根。但如果迴向完了,再怎麼宣揚也沒事,因為你門鎖得緊緊的,就算四處說“我家有好多錢,保險櫃裡有什麼存款單”,別人也只是羨慕而已,想偷也偷不了。

所以迴向的確很重要,畢竟我們凡夫人的習慣是:做一點善法就昭告天下,生怕別人不曉得,而若造了很大惡業,想方設法隱瞞,不讓大家知道。華智仁波切和紐西隆多也講了,很多人哪怕唸的咒語多一點,也喜歡告訴大家——我念了10萬遍啊!我修了3遍五十萬加行!……如此炫耀則會毀壞善根。當然,你迴向完了再說,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四、生後悔心:你以前行持過一些善法,但因惡友、惡劣環境的影響,事後產生一種悔心,這也會毀滅善根。

以上是毀滅善法的四種因,大家一定要注意,若遠離了這四種因而回向,功德是很大的。迴向的功德,偈頌中是這樣說:“迴向無盡道,增上並轉變。”迴向是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依靠迴向,就像把錢存在銀行裡,利息不斷增長一樣,自己的功德將越來越增上。透過迴向還可以轉變善根,這一點更為重要:迴向給今生,就會成熟今生的善根;迴向給來世,就會成熟來世的善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雖然理想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講,想快樂這一點是每個人的願望。快樂的途徑各種各樣,有些人想即生快樂,有些人想來世快樂。即生快樂的,有些喜歡錢財;有些喜歡打扮;有些喜歡地位、名聲。來世快樂的,有些想再來人間享受快樂;有些想獲得天界的快樂;有些覺得這些是束縛,理應超越而獲得解脫。而解脫當中,有些只想得到聲聞緣覺的解脫;有些則不願獨自解脫,唯一的目標是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

人人的目標都不相同,但皆可依靠迴向來實現。就相當於一塊金子,金匠可用它來做不同的東西,它可以做成佛像,也可以做成耳環,甚至可以做成盛不淨糞的器皿。若是如此,它的價值是不同的,做佛像的金子,會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做耳環的金子,只是一個裝飾品;做盛不淨糞器皿的金子,誰見了都非常唾棄。我們迴向也是這樣,比如唸了3萬遍觀音心咒,有些人迴向自己健康,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盛不淨糞的器皿;有些人迴向自己獲得寂滅果位,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裝飾品;有些人迴向給天邊無際的可憐眾生,這相當於把金子做成佛像。同是一個善根,透過發心和迴向可轉變為不同的功德,因此,我們以後做善事時,務必要以大士道的發心來回向。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文殊剎土功德莊嚴經》雲:“何人發何願,如是而實現。”故而,發願和迴向很重要。(發願和迴向之間的差別[1],我在前面也講過,今天不再贅述。)善根迴向給菩提和眾生,這個功德永遠也不會耗盡,《慧海請問經》中說:“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迴向菩提善亦爾,未獲菩提其不盡。”一滴水落入大海里,大海沒有乾涸之前,這滴水也不會乾涸。同樣,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今天佈施一毛錢,或者念1遍觀音心咒,或者用1分鐘的轉經輪,若迴向給一切眾生證得菩提,那麼你沒有獲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遠不會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卻沒有迴向,善根則很容易毀壞。

因此,以後做大大小小的善法,最後一定要回向。我們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都是這樣,我不是說藏傳佛教如何了不起,但這個傳統非常符合佛經。我小時候也不太清楚,放犛牛時跟大人一起轉佛塔、轉嘛尼堆,轉完了以後,大人都會要求:“先回向了再下來。”我回向了才允許去說話、做事。

有些人恐怕沒有這個規矩,唸完觀音心咒也不迴向,就隨隨便便做其他事情,或者去聽課時,沒聽完就中途走了,即使聽完了也不迴向,這些行為都說明你對佛教還不不瞭解。

當然,你迴向的時候,如果有時間,應該完整念一遍《迴向品》或《普賢行願品》,這是最好不過的了。但若沒有這麼多時間,應像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所說,可以唸誦釋尊因地時以自己血肉佈施羅剎時所誦的迴向文,我們每天講完課都用這個來回向,即: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託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其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無垢光尊者還說,迴向文應當是一地以上菩薩所說的真實語,不能是凡夫人隨隨便便造的迴向文。以前我們學院就有道友跟我說:“我今天造了一個《迴向品》,你以後可不可以天天念這個?”假如他是一地以上的菩薩,那倒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的話,法王以前也講過,有些人只是一種善心的迴向,這不一定能成實。

因此,要念的話,就應該念登地聖者的迴向文。比如,法王如意寶在印度金剛座造的《願海精髓》,我們就可以經常唸誦。作為弟子,我們並不是誇大其詞地讚歎上師,而是透過各方面的教理觀察,法王絕對是大菩薩。所以沒時間念《普賢行願品》的話,法王作的迴向文也非常好。

下面開始學習《迴向品》:

乙三(圓滿結尾)分二:一、迴向福德;二、憶念恩德之作禮。

丙一(迴向福德)分三:一、迴向所化他利;二、迴向作者之自利;三、迴向共同所說之義。

丁一(迴向所化他利)分二:一、迴向成為諸世間利樂之因;二、迴向成為諸出世間意願之因。

戊一(迴向成為諸世間利樂之因)分二:一、為總利樂而回向;二、尤其為趨入佛教而回向。

己一(為總利樂而回向)分三:一、略說迴向;二、為各別利益而回向;三、為共同之利而回向。

庚一(略說迴向)分二:一、為利益而回向;二、為安樂而回向。

辛一、為利益而回向:

造此入行論,所生諸福善,

迴向願眾生,悉入菩薩行。

這是作者寂天菩薩的總迴向。前九品內容已經講了菩提心的功德、發起菩提心、菩提心的學處,最後抉擇人無我和法無我,這是非常完整的大乘修道。在藏傳佛教中,各教各派都學習《入行論》的原因,就是因為本論含攝了大乘的一切見修行果,在藏地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絕無僅有的如意寶。不管是哪一個教派的高僧大德,對《入行論》的弘揚、傳講、修學以及唸誦都相當重視,正因為如此,各教派生起菩提心的成就者不可勝數,從歷史上看、從傳記中看,很多大德均依此論典而生起了菩提心。

在此,寂天菩薩將撰著《入行論》所生的一切有漏無漏善根功德,迴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同樣,我們聽聞者和傳講者,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學了大概190多節課,這些功德也迴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這麼長的時間中,你們聽者有聽者的壓力,我講者也有講者的壓力。你們聽者確實很辛苦,外面有些學習的人,要坐五六個小時的車,去很遠地方聽課,然後又返回來,畢竟大家都是集中學習,直接聽的機會很少。而我作為講者,不管平時有多忙,每節課都是盡心盡力的。我們共同所得的善根,不能只回向給自己,揣在自己的腰包裡,誰都看不見時悄悄把它吞下去。這種發心不太好,而應該想到:“我獲得人身,遇到大乘佛法,學了這麼久,現在從根本上明白善根一定要回向給眾生,讓他們暫時獲得人天快樂,究竟圓滿正等覺果位。”如此才能真正趣入菩薩正道。

這樣的迴向,功德的確很大,不僅自己會成熟福報,無量眾生也能獲得利益。所以作為修行人,要一邊唸誦迴向文,一邊依文發願。當然,內心的發願,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等會兒念《普賢行願品》時,你們每個人嘴巴都在動,但心裡想什麼誰也不知道。若從內心中把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但若僅是口頭上唸誦或以自私自利心而回向,功德和意義不是很大。

有些人可能想:“這樣迴向,眾生是不是真能獲得利益呢?”答案是肯定的。由迴向給眾生帶來利益的事例,古往今來在高僧大德的傳記中比比皆是,佛經中也不勝列舉。我曾經講過,佛陀在廣嚴城的時候,那裡的信眾準備在第二天迎請佛陀,供養午齋。當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請求:“明日供養您的善根,可不可以迴向給我們?”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回向給你們呢?”那些餓鬼回答:“我們是廣嚴城這些人的父母,以吝嗇之業而轉生為餓鬼。”佛陀說:“你們明天前來就可以,不來的話,不行!”餓鬼們說:“我們長相這麼醜陋,若被親朋好友看到,實在不好意思。”佛陀說:“如果你們不來,我也沒辦法迴向。”最後餓鬼們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迴向時,五百餓鬼如約前來,廣嚴城的人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佛陀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害怕,這些餓鬼是你們父母轉生的,它們生前為了你而造惡業,如今變成這樣的身相,是否能將善根迴向給它們?”人們回答說:“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回向給它們。”佛陀迴向後,那些餓鬼都轉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所以,迴向對眾生真的有無量利益。一般來講,中陰界的很多眾生,沒有機會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人間行持善法,就希望他們能將善根迴向自己。所以,我們如果聽說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馬上念《普賢行願品》、觀音心咒來回向,這樣他們一定能受益。

有些大德也說過,如果我們沒有迴向,善根不能成熟,二資的如意寶要依靠發願的布來擦拭,故一定要認真對待迴向。漢傳佛教中有一個迴向偈,修行人經常唸誦,是經典講的還是高僧大德說的也不知道——“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前一句是消除三障煩惱,第三句也是普願罪障消除,這兩個內容基本上一樣,因為三障中包括了罪障。不知道此偈是誰說的,反正國內外的很多修行人經常用。不過這樣迴向也很好,“世世常行菩薩道”跟這裡的“悉入菩薩行”意思比較相似。

[1] 《心性休息大疏》中說:迴向與發願之差別:將已做的善法以唸誦願文和心願作印持,稱為迴向;自己立誓要做尚未做的善法,稱為發願。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文自/智悲佛網

索達吉堪布傳講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

迴向能滿足你的意願,實現你所求的目標

Tags:迴向善根善法眾生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