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由 易象中醫 發表于 人文2021-06-19

簡介用五行理念正確診療例一患者,全身是病,咳嗽氣急,頭暈眼花,飲食不進,二便不利,四肢無力,臥眠不安,神疲體倦,胸脹腹滿,或痛或酸,近乎成了廢人

同氣相應什麼意思

五行之說,分之為五行,合之為三行, 根本只二行(旋升旋降)。木火為侶, 金水為友, 土統四方。

五行為中醫之本

五行為中國學術之根本,五千年文明國人之所公認,與國醫學尤為密切。無論何科,皆以五行為本,一脈相通,無五行,不能自圓其說。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天地生人,至為神妙,人體腹內,只有十個東西,又是五個空其中,五個實其內,恰與五行陰陽之數相符。

如心、肝、肺、腎、脾皆實質之物,不能納物,而胃、膽、大小腸、膀胱,又都是中空之器,皆可盛物,不多不少,各居其五,配合為臟腑,

按古人命名,大有其義。

髒者,藏也,腎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腑者,府也,有府庫藏物之義,有進有出,一刻不可停留,

如府庫之暫存物品

,流進流出。

五行之中,各司其職

五行雖然有五,其實以水火為要,水之母為金,火之父為木,金水與木火,同氣相應。水火為陰陽之徵兆,水性主寒而就下,火性主熱而炎上,這就是

寒熱性質極端而不同。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金的性質類同於水,是陽中含陰,屬於降而未下;木的性質類同於火,陰中含陽,屬於升而未上。土則常居中宮,調和這四象之用。

古人創作河圖洛書,道盡五行順逆之理,以生克為制化,於是,臟腑的功能可被區分,疾病的虛實可以明辨,藥物的攻補運用便有了依據。

五行用在醫學方面,可包括

一切生理、病理、治療、藥物等諸多領域

,在我們國家有著數千年的實踐經驗,是現代醫學不可磨滅的。

表面看似古人以五行分配臟腑,以陰陽來分配氣血,實際是以臟腑氣血的功用來定義五行和陰陽的。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也就是說,是因“

格物”

而定其義的,是先有的臟腑氣血,而後才有的五行陰陽之名,我們切不可倒果為因。

天地造物,是否以陰陽五行為基礎,誰也無法得知,但是透過學術和現實的經驗,上古真人發明的陰陽五行之理。

幾千年來,實有大用,足以證明古人格物致知的內觀功夫,絕非如今高科技外求法所能比擬。

用五行理念正確診療

例一患者,全身是病,咳嗽氣急,頭暈眼花,飲食不進,二便不利,四肢無力,臥眠不安,神疲體倦,胸脹腹滿,或痛或酸,近乎成了廢人。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中醫只須

辨其陰陽,

若陽虛則用溫,陰虛則用清,施以升降,湯藥入腹,諸病悉除。

此病若以西醫思路去治,理不出頭緒,治之也無效:

看其咳嗽,醫則止咳;

頭痛,則安腦;

飲食不進,則健胃消食;

二便不利;則利水行瀉;

四肢無力,則用電療;

臥眠不安,則催眠;

神疲體倦,則興奮;

胸腹脹滿,或消或熨;

痛或酸,則止痛按摩。

所謂用藥,藥粉針液加片、丸、膠囊等,種種藥品,多管齊下,亂槍打鳥,這是很普遍常見的事。

中醫論五行——五行合一,各司其職,但為中醫之本

相比國醫,一方治萬病之法,誰麻煩誰見效,不言可知,更有所謂國醫之新人,處處摹仿西醫,事事攻擊陰陽五行,所立方案,也是

掛羊頭賣狗肉

凡遇頭痛證,皆診為腦神經痛,但中醫

無此專門藥及鎮痛藥

,同樣都是頭痛,治法可能迥異,如風寒則宜表散,肝熱則宜平肝,腎陰虛虛則宜補腎等等。

這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只是定義神經痛,再看方藥中是否包含止痛之品,那可謂是牛頭對馬嘴,治病何以除根呢!

@大家健康

Tags:五行陰陽臟腑陰陽五行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