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說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由 走心書院 發表于 人文2021-06-18

簡介佛又說道:“又此禪定中的善男子修行人,堅定凝神聚氣正心修定,由於受陰透盡而外魔無法侵入心腑,想陰透盡也無法附體說法擾亂

非有非無是什麼意思啊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說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1。行陰計八

【原文】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迴圈,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說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解釋】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佛又說道:“又此禪定中的善男子修行人,堅定凝神聚氣正心修定,由於受陰透盡而外魔無法侵入心腑,想陰透盡也無法附體說法擾亂。

邪魔已經沒有什麼間隙可以方便干擾修行人。

行陰顯現,可以窮盡十二類眾生如何生滅。

觀行陰幽清,已經無想的重濁相;但是還有流注細微動相擾動,如同地氣蒸騰、莊子的野馬那樣。”

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佛又說道:“於是此修行人見行陰未滅除,還存在,還有;又兼觀受陰和想陰已經滅除,不存在,沒有。

於是就雙計有無起來。

如果說現在行陰有,可是將來必定是歸於無,會滅盡。所以說是非有,死後更是非有。

如果說行陰將來會滅除,可是色受想行陰都曾有,雖然滅了,可是還會又生出來。所以說死後非無。

於是此修行人就雙計非有非無,還未能夠契入中道,只是在有無之間糾結。

此修行人自己的身體之相也被破除,不執著於我相。什麼是我相呢?五蘊皆空,色相是空。自身由四大之色相構成,色相是非有。自我也就是非有。受陰非有,受陰中恐懼、憂愁、大悲、大喜等也非有。對什麼事情沒有害怕、沒有憂愁、沒有悲歡離合,還是我嗎?還有我相嗎?想陰非有,已經沒有想法,沒有妄想雜念了。正所謂我思故我在,沒有思想怎麼刷存在感呢?

於是此修行人墜入死後非有非無,又非中道。

生起顛倒的虛論。”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

此正好解釋自體相破的具體含義。

佛又說道:“色受想三陰之中,已經滅盡,見有實際上非有。

在行陰遷流之內,觀有生滅微細動相,雖然行陰也歸於滅盡,但是觀無不無。”

如是迴圈,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佛又說道:“如此迴圈,由後陰觀前陰,由前陰觀後陰。

窮盡色、受、想、行,四陰界限,有無都非。

色陰非有,色陰非無。

受陰非有,受陰非無。

想陰非有,想陰非無。

行陰非有,行陰非無。

於是就有此八俱非相。把什麼都否定掉了,有也不是,無也不是。到底如何方能安心呢?

隨緣舉五陰中一陰,都會說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此外道只是在玩文字遊戲罷了,雖然說得似是而非,但是並未領悟佛法真諦。

比如修習佛法有幾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也是山,看水也是水。

此外道把有無都否定了,不能做到於相而離相。為了離相,破除相的執著,所以需要否定,需要非。為了於相,不能都否定。

比如一味否定文字相,那如何做到文以載道?

如果沒有指月之指,如何看到月亮呢?

《天龍八部》中有個人老說非也,非也。什麼都是非,以為非就對了。實則不然。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佛又說道:“又計度行陰之性,是不斷遷移改變流注,不斷生滅的,於是就心中生髮起所謂的圓通了悟,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開悟圓融貫通,此是邪知邪見。

他講非有非無,不是有,也不是無,但是他不會講中道。

他講非虛非實。如果別人說實,他就以非實來對;如果別人說虛,他就以非虛來對。這就失措了,並不能契入正法。”

真正的佛法是不住有不住無;不住於左,不住於右,不住於中,連中都不住。《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雖然《心經》中講,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看似說法和外道很相似,但是有本質不同,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佛又說道:“由此計度,死後也是如此,非有非無。

往後行陰滅盡之際,進入昏瞢,即混沌,不可以知曉,不可以言說。說也說不清楚,不是有,也不是無。

於是墮落入外道,迷惑菩提自性。”

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佛又說道:“此則可以稱之為行陰的第八種外道,創立五陰死後,非有相非無相,發心顛倒的虛論。”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說死後非有相非無相

Tags:行陰有無修行滅盡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