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子曰,仁者,不可陷也,不可罔也:《論語》新言“雍也”之二十四

由 蘿蔔讀古文 發表于 人文2021-06-12

簡介子曰,仁者,不可陷也,不可罔也:《論語》新言“雍也”之二十四,蘿蔔攝影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不可與長也怎麼讀

子曰,仁者,不可陷也,不可罔也:《論語》新言“雍也”之二十四

子曰,仁者,不可陷也,不可罔也:《論語》新言“雍也”之二十四,蘿蔔/攝影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弟子。

宰我問孔子,如果遇到一個仁者,你告訴他,井裡有“仁”,您說他會不會跳下去?

孔子說,你怎麼有這麼個古怪的假設?君子當然可以過去,到井邊看個究竟,但你讓他跳下去這種事情,讓其自陷困境這種假設,很不靠譜!仁者、君子這類人你可以從你的出發點去糊弄他們,但可千萬別當他們是愚人,他們自有主見,這種似是而非的假設和場景,是不會有什麼合適的結論的。

所謂“仁者”,在《論語》“里仁”篇中,孔子他老人家多有談及。而“仁”更多是“仁者”內在心理變化後外現出來的言行。“仁”與“不仁”不是旁人的評判,而是“仁者”自己身體力行,身心合一後展現出來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具體行為。

“里仁”篇中,“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仁”只有在實施者才能體會到,和有取捨。

同樣是“里仁”篇中,“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只有“仁者”才能判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與利弊得失。

一個“仁者”被“別人”告知,井裡有“仁”,這個“別人”是仁者嗎?大機率不是。那不是,這個“別人”有什麼權威說讓某個“仁者”跳井裡,就“殺身成仁”了?無稽之談。

“仁”不在外,在內。不在假設的某種考驗,在自己的真知灼見!而這種真知灼見與仁心仁行,不是“仁者”,怎樣能辨別並實現出來呢?

所以,宰我的問題,是空對空的空中樓閣,如果他已是仁者,應該也問不出這話,仁者自知,不仁者,你讓他跳幾個井,也找不到“仁”啊!

蘿蔔/文

Tags:仁者里仁孔子假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