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由 仙貝心理 發表于 遊戲2023-01-06

簡介研究的啟示在本文中,透過對三者(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與拖延行為)之間的關係進梳理與研究得出這些啟示:首先,當個體即孩子在成就動機上較為充足時,作為母親,應該多選擇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讓孩子獲得更多鼓勵,進而培養自信心實現有效減少拖延

為什麼經常會不開心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拖延被認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行為問題,其涉及認知與情感等成分。發生拖延行為除了具有客觀因素之外,還具有主觀行為因素,一旦發生拖延行為的頻率過高,往往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在拖延過程中還會伴有焦慮與抑鬱等情緒。

結合前人研究經驗,本文將拖延定義為一種故意延遲行為,即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相應的工作或者任務。大學生上課遲到早退,只求學分而考試突擊,對待作業態度懶散、懈怠,這些都是大學生屢見不鮮的拖延行為的表現。

對大學生拖延行為進行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能有助於糾正大學生的不良習慣;二是有利於維護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三則在綜合素質的建設上有提升作用。此外,在充實拖延行為理論研究方面也具有積極效果。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目前,儘管圍繞大學生拖延行為展開的研究較多,但是研究側重點幾乎都傾向於放在學業拖延方面上,至於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其它各類拖延行為,並沒有列入綜合考慮當中

關於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及拖延行為三者的關係探討,專家學者傾向於停留在只對其中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沒有對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整合研究,可以說目前結合三者之間關聯開展的研究較少。

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注重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在這基礎上提煉自己的研究思路。根據研究需要隨機選擇

120

名大學生作為研究物件。在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之後借用

SPSS17。0

統計軟體對資料進行處理,

先對結果展開討論: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大學生成就動機在父母教養方式和拖延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對拖延行為、成就動機和父母教養方式三方面進行兩兩分析,我們並不能從中瞭解到三者之間存在的關係,因此集中整合研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我們可以進行假設,假設在這三者之間,學生成就動機起到中介作用,然後結合檢驗程度對這個中介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在影響孩子的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上主要有三個因子:一是父拒絕;二是父母親情感溫暖因子。

成就動機在父拒絕和拖延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的分析

關於中介效應的分析一共分三步,根據研究結果第一步得出

t=3。23

p=0。002

。第二步,

t=-4。23

p=0。00

第三步,將成就動機帶入迴歸分析後

t

值為

2。06

p=0。005

這說明

t

值同樣顯著。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這表明間接效應也為顯著正值,雖然在成就動機加入了預測變數的情況下,迴歸係數有所減小,相應的結果還是非常顯著。在這方面,可以藉助溫忠麟等人的中介效應的檢驗程式進行驗證,並得出相關結論。

即如果孩子在成就動機上較弱,父親選擇實施拒絕教養方式時,孩子發生拖延行為會越來越嚴重;如果孩子的成就動機較強時,父親能主動減少採用拒絕的教養方式,孩子的拖延行為會越來越少。

成就動機在母親情感溫暖和拖延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在本次迴歸分析中,因變數為拖延行為,而預測變數則為母親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分析結果為

t=-4。06

,由此可知

t

值非常顯著;

第二步,對因變數進行調整,調整為成就動機,在預測變數上保持與第一步一致,結果為

t=4。34

,也就是說

t

值還是非常顯著;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第三步,在因變數上保持與第一步一樣,而在預測變數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成就動機,相應的分析結果為

t=2。90

,結果顯示間接效應也為顯著正值,在成就動機加入了預測變數的情況下回歸係數甚至有所增大。

結合中介效應的檢驗程式(溫忠麟等人建立的程式)得知,成就動機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即如果在孩子成就動機較高時母親能選擇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孩子一般不會發生拖延行為;

如果孩子較為缺乏成就動機,加上母親不注重採用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孩子則容易發生拖延行為。

成就動機在父情感溫暖和拖延行為間的中介作用分析

同上,以父情感溫暖和成就動機再次作為預測變數,拖延行為作為因變數,再次分三步進行中介作用的分析,當將成就動機代入迴歸方程時,父情感溫暖對拖延行為的簡介效應不顯著,

p=0。13

,大於

0。05

,成就動機在此處不存在中介效應。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研究的啟示

在本文中,透過對三者(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與拖延行為)之間的關係進梳理與研究得出這些啟示:

首先,當個體即孩子在成就動機上較為充足時,作為母親,應該多選擇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讓孩子獲得更多鼓勵,進而培養自信心實現有效減少拖延行為的目的。

當孩子在成就動機上不足時,如果母親沒有注重實施情感溫暖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因為感到無助,自信心相應被弱化,進而容易發生拖延行為。

反之,當成就動機較弱時,父親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還是選擇實施拒絕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就無法從父親處獲得溫暖及情感支援,而對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沒有信心和把握,繼而出現迴避、退卻的心理,因此也就容易發生拖延行為。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在孩子的成就動機較為充足時,父親能主動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注重鼓勵孩子,讓孩子獲得最有力的鼓勵,孩子在無形中就會主動提升理性意識,不再選擇發生拖延行為。

作為國之棟樑,大學生需要承擔起祖國的未來,良好行為習慣的點滴積累變得十分重要。當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大學生就容易獲得別人的認可,自信心獲得有效激發。

因此,社會各界需要對其共同關注。當然,良好習慣也不是朝夕之間就形成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本文結論得出的觀點為,發生拖延行為的內因是成就動機,外因是父母教養方式。因此,提出以下的教育建議

首先,父母自身需要加強學習,學會與孩子溝通,主動最佳化與更新自身的教養方式。大學是人生的關鍵轉型期,大學生從高中時期較為規律和刻板的學習生活過渡到如今的較為自由和多樣的大學生活,面對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很多大學生生活上和心理上都需要轉變。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相對來說,儘管大學生在生理等方面已經成熟,且在心理適應方面已經有所提升,還結識了一些老師與同學,與父母的聯絡看似是減少了,但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一生都不可或缺的聯絡。

我們應該瞭解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聯絡還是非常緊密,父母應該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特定的心理狀況,對孩子存在的困惑給及梳理與處理,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轉型期,有助於遏制拖延行為的泛濫。

其次,學校應該加強與父母的配合。如果父母懂得合理引導,最佳化自己的教育方式,那麼就能有效幫助孩子減少拖延行為。

因此,學校應該積極與家長建立聯絡,如在放寒暑假的時候讓學生帶回家一封學校領導的信,具體可以是大學生的輔導員或者導師給家長反映學生情況的一封信,之後還要得到家長的反饋,並長此以往貫徹下去。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第三,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關愛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指路者的角色,瞭解孩子的成就動機,並注重進行合理引導。

對於個體來說,當存在較強烈的成功動機之後,就在內心裡與潛意識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慾望,想要突破自己。

儘管從理論上來說,想要獲得成功,外在的一些因素也很重要,如環境及機會等,但是當外因條件相當時,內因才是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有些人在外在條件非常惡劣的情況下,卻能憑藉堅強的意志力獲得了成功。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當大學生的成就動機足夠強烈,就會主動要求自己追求進步,讓自己獲得全方面的提升,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就不會發生拖延行為,或者少發生這種行為。

探究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和拖延行為三者之間的聯絡

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對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以輔助其良好成就動機的養成。只有這樣,學生在面對任務時才會有效分析任務的難度及自身的能力,從而形成內部穩定的成就動機。

所以從小培養,到青年時期引導個體,使其有著良好的內在驅動力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父母積極配合,從孩童時期就要對孩子有效關注,彰顯出採取何種教養方式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道理,個體的差異性導致無法一概而論的給出硬性的建議。

孩子的性別,以及在每個不同階段的具體心理和行為特點,都會成為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同時,對於孩子的教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適時地轉換和調整也是十分必要的。

Tags:成就動機拖延行為孩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