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由 探文化遺產 發表于 美食2023-01-23

簡介基督教朝聖者佩戴的小瓶只有幾釐米大小,可以戴在脖子上關於以弗所的一些歷史知識:公元前10世紀由雅典殖民者建立的以弗所在古典希臘時期蓬勃發展,憑藉便利的海上貿易,它很快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城市,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它都是古羅馬

擺攤賣陶瓷杯生意好嗎

挪威

發現大量維京時

代銀器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來自挪威斯特約達爾的維京時代銀器,共46件

在挪威中部發現了一組來自維京時代(公元8世紀至11世紀)的稀有銀器。這批銀器多達46件,埋在地下僅2-7釐米處。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發現者正在用金屬探測器尋找寶藏

哈克銀(hacksilver)是古時人們將銀幣、首飾等銀製品切割成小塊兒並按重量和成色作為流通的貨幣。這次發現的銀器中只有兩個指環完好無損,其餘都是阿拉伯硬幣、手鐲、項鍊等的碎片。與此前在斯堪的納維亞發現的其他碎銀不同,這次所發現的碎片很多出自同一件器物,甚至有八個碎片復原後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帶狀手鐲。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兩個完整的指環

哈克銀被稱為“稱重經濟”,屬於易貨貿易和貨幣貿易之間的過渡。早在梅羅文加時期(大約公元550-800年),硬幣就開始在西歐和南歐使用。然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直到公元9世紀末維京時代晚期才出現硬幣。

從實際價值來看,本次發掘出的碎銀總共重42克,在當時可以購買 0。6 頭牛,屬於較大一筆財富。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切割後的硬幣

阿拉伯銀幣透過毛皮貿易成為這一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白銀來源。

本次發掘的碎銀中有四枚阿拉伯銀幣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比在挪威發現的大多數其他阿拉伯硬幣還要早。銀幣的發現表明該地區在當時是個貿易中心地。隨後在附近農場的維京墓葬中發現的用來稱銀的碗秤,進一步證實了這裡發生過貿易活動。

土耳其

發現儲存完好的拜占庭商業和美食區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從古代以弗所的一間商店裡出土了許多油燈

古希臘城市以弗所位於現代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省,它在公元614-615年消失。

日前,考古學家們在以弗所發現了一個儲存完好的拜占庭式商業和餐飲區,這可能是該遺址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儲藏室裡擺滿了瓶子、杯子等器物以及各種食物遺存

截至目前,發掘出的區域面積約170平方米。一些商店和作坊建在一個巨大的羅馬廣場的建築群中。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發掘區全景

有的房間高達3。4米,考古學家在這些房間中發現了四枚金幣、700多枚銅幣、裝有包括鳥蛤和牡蠣等海鮮的大碗以及裝滿鹹鯖魚的雙耳罐,還發現了桃子、杏仁、橄欖和燒焦的豌豆 。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這個儲藏室裡面發現了裝由內容物的器皿及400多枚銅幣

據考古學家推測,已經被髮掘的房間包括一間廚房、一間儲藏室、一間作坊、一間小屋或餐廳或酒吧,以及一家燈飾和紀念品商店(透過打算出售給基督教徒的600個小朝聖瓶來推斷的)。

此外,在該遺址發現的幾個矛頭和箭頭與公元602-628年的拜占庭-薩珊戰爭有關。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基督教朝聖者佩戴的小瓶只有幾釐米大小,可以戴在脖子上

關於以弗所的一些歷史知識:

公元前10世紀由雅典殖民者建立的以弗所在古典希臘時期蓬勃發展,憑藉便利的海上貿易,它很快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的城市,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內,它都是古羅馬帝國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擁有著名的塞爾蘇斯圖書館和一個可容納24,000名觀眾的大型劇院,附近的阿耳忒彌斯神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隨著門德斯河沿岸的港口淤塞,港口貿易受阻,以弗所的重要性逐漸下降了。歷經起伏的以弗所最終被奧斯曼人在公元1390年併入帝國,直到公元15世紀,這座城市又被遺棄了。

捷克

出土青銅時代精美金器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精美的青銅時代金器

近日,捷克共和國的一位甜菜農將一件華麗的青銅時代金器從農田裡“連根拔起”。據估計,這個薄而皺的金片大約是在距今2500年前製造的。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清洗之前的金器

這片近乎完美的金片長51釐米,摻雜著銀、銅和鐵等金屬元素。金片表面飾有凸起的同心圓,末端飾有玫瑰形釦環。考古學家根據其藝術風格,推測,它很可能是一個皮帶扣,大約製造與是青銅時代的中後期,即公元前14世紀左右。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黃金皮帶扣可追溯到大約青銅時代中晚期

目前尚無法確定是誰製造了或使用這個金腰帶扣,因為當時(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的中歐是不同文化的融合體,存在一個龐大的貿易網路,用以交換牲畜、小麥和大麥等作物。當時白銀和黃金等貴金屬可能屬於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這件黃金物品可能屬於“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因為當時很少生產這種價值的物品”

也有學者研究認為在青銅時代,金器通常被埋在特殊的地方,帶有圓形圖案的黃金器皿通常與被認為與太陽有關。因此,金腰帶扣有可能代表了太陽的活動週期,或是某種儀式的核心,並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和場合”佩戴。

瓜地馬拉

發現“最後的”瑪雅城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俯瞰瓜地馬拉佩滕的叢林

考古學家一直在挖掘位於瓜地馬拉的“最後一個”瑪雅城市。

瓜地馬拉佩滕地區茂密的森林位於墨西哥和貝里斯的邊界。早在2019年,光探測和測距 (LiDAR) 感測器就顯示了數千個瑪雅建築結構。據此,考古學家已經重新繪製了佩滕北部超過2,100平方公里的地圖,包括61,000多座瑪雅聚居地、道路、寺廟和金字塔等,這些建築物上面覆蓋著茂密的樹枝和藤蔓。因此,曾經生活在此瑪雅人的數量已從之前估計的200萬人增至約2000萬人。這是“150多年來瑪雅考古學最偉大的進步之一。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鐳射雷達影象揭示了瓜地馬拉叢林樹冠下的瑪雅建築

在今天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瑪雅文明在公元250年至900年間的文化和區域權力達到巔峰。最初的瑪雅人在前古典時期(大約公元前900年)定居在今天的瓜地馬拉,並開始建造龐大的城市。

2021年6月,考古學家開始發掘位於瓜地馬拉城以北500公里的佩滕省弗洛雷斯市的一個名為塔亞薩爾的瑪雅遺址。塔亞薩爾位於伊扎湖的一個島上,是伊察瑪雅王國的首都,也是最後一個被西班牙征服的人口中心。塔亞薩爾的大部分古建築都埋在伊扎湖周圍7平方公里的植被下。其中最負盛名的地下建築是一座30米高的石頭衛城。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塔亞薩爾主廣場上的建築結構遺蹟

第一批西班牙人於1524年抵達今天的瓜地馬拉,然而,征服者花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才深入西部高地的茂密叢林。塔亞薩爾是最後一個“抵抗歐洲征服”的瑪雅城市,直到1697年它才屈服於入侵者。

瑞典

出土稀有的維京寶藏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銀質頸環、臂環和硬幣

近日,瑞典瑞典考古學家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郊外發現了一組儲存完好維京時期的銀製頸環、臂環和硬幣。這組藏匿在木地板下發現的銀質首飾和硬幣講述了一個近1000年前關於國際貿易的故事。

維京時期,即公元793年至公元1066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人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和貿易。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頸環出土

此前也曾在該地發現過其他維京遺存,如箭、奎恩石和護身符戒指等。這次發現的寶藏中包含的一部分硬幣是在波希米亞、巴伐利亞、英國和法國鑄造的,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在諾曼底的法國城市魯昂鑄造的公元10世紀硬幣。因為,這種“極其罕見”的硬幣僅在公元18世紀的一本書中出現過。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來自諾曼底的硬幣

硬幣中還包含五枚在撒馬爾罕和塔什干等中亞的穆斯林省份鑄造阿拉伯銀“迪拉姆”。它們由當時的穆斯林商人從今天的俄羅斯地區帶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大約1000年前,歐洲的白銀貿易由維京人控制,他們的貿易範圍遠至中亞和北美。金、銀、毛皮、絲綢、葡萄酒、香料、異國情調的珠寶、陶器和玻璃器皿都在維京商人的奢侈品清單上。

全球

氣候變化使文化遺產面臨風險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盤羊遺骸從蒙古西部融化的冰川中出現

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正在拉響警報,提醒政策制定者警惕氣候問題對文化遺產構成的威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受海岸侵蝕影響的考古遺址: A) 伊朗波斯灣的拉夫舊城牆底部B) 蘇格蘭聖莫南斯C)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海灘D) 智利復活節島石像

丹麥的託蘭人是有史以來在溼地中最重要的發現,此人生活在2000多年前,但他的屍體因為被埋在沼澤中而儲存得非常完好。

在英格蘭薩默塞特郡,格拉斯頓伯裡湖村遺址的溼地水位在過去四年中下降了近三分之一米,該遺址曾經是鐵器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43年)定居點的所在地。嚴重的乾旱使溼地面臨乾涸的風險,非常不利於古代文物的儲存,因為它們在露天中腐爛得更快。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馬林迪清真寺的3D模型。海平面上升和作為海洋緩衝區的紅樹林的消失導致該遺址的紀念碑向大海一側傾斜

與內陸溼地一樣,海洋也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包括海平面上升、水溫上升、海水酸化的增加以及惡劣天氣事件的增加。海平面的上升會淹沒一部分歷史遺存,水溫上升和海水酸化的增加會加速腐蝕海底的歷史遺存,不可控的風暴及海嘯對陸上及水中的文物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譬如,2015年,北马里亞納群島的一場大規模颱風嚴重損壞了多艘二戰沉船。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2012年與2017年在塞班島的大發登陸艇的驚人變化(在2015年超級颱風襲擊菲律賓和塞班島之後)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正視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但很少有政府能夠關注考古遺址的的保護並制定出相關的政策,這個問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尤為嚴重。只有30個左右的國家向聯合國提交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計劃,其中只有17個將文化遺產和考古保護納入其相應的計劃中。

美國

重現公元19世紀“吸血鬼”的樣貌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左圖:JB55 頭骨;右圖:JB55 的法醫面部重建

所謂的吸血鬼——生活在19世紀中葉的約翰·巴伯被埋葬在新英格蘭康涅狄格州新倫敦縣一個安靜的小鎮格里斯沃爾德。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JB55墳墓

這具200年前的遺骸最初於1990年發掘出土,他的代號是JB55。2019年,利用所提取的DNA以及頭骨,與其家譜資料庫進行了比較,法醫對其進行了面部重建。這個人名叫約翰·巴伯,JB55的代號來自他棺材上用黃銅釘標出的墓誌銘,表示他的姓名首字母和去世時的年齡。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裝飾有“JB55”黃銅釘的棺材碎片

DNA分析確定巴伯先生去世時大約55歲並死於肺結核。當時,肺結核被認為是死者消耗其倖存親屬的生命能量引起的。考古學家發現,在巴伯先生去世幾年後,他的屍體被挖出來重新埋葬——他的頭和四肢堆積在胸腔上,形成了一個十字形,這是一種防止吸血鬼從墳墓中復活的方法。

此外,DNA分析還顯示出巴伯先生面板白皙,臉上帶有雀斑,擁有棕色或淡褐色的眼睛,以及一頭深色頭髮。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約翰·巴伯先生的遺骸在馬里蘭州銀泉市的國家健康與醫學博物館展出

環球考古大事記|挪威發現大量維京時代銀器、捷克的黃金腰帶扣

Tags:維京硬幣瑪雅發現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