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由 靜一文史 發表于 美食2023-01-17

簡介此外,在《人類簡史》中有記載,在轉折時期裡,人類發現了糖和鹽可以儲存食物,因此使得人類的私有財產得以出現,這才有了後來的完整的社會體系,因此它在人類文明的演化史上也有重要作用

糖在古時候叫什麼

在人類演化歷史上,有很多不可或缺的東西,其中就包括了糖。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糖這一物品,它能夠提供大量的能量,是早期人類的必需物品。

在母系氏族時代,人類以採集為主,因此,人們採集的果子大部分都為高糖量果實,就為能夠提供能量,避免飢餓。曾有西方學者認為,人類對於高糖量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其實就是採集時代對於這些食物的飢渴,然後透過基因的記憶流傳下來。由此可見糖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此外,在《人類簡史》中有記載,在轉折時期裡,人類發現了糖和鹽可以儲存食物,因此使得人類的私有財產得以出現,這才有了後來的完整的社會體系,因此它在人類文明的演化史上也有重要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竟然糖在歷史上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早期人類是如何製糖的呢?本期筆者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一、從天然到人工的蜜

要聊到糖的由來,首先就不得不聊到蜜。這應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糖,而且還是最密切的一種。在上古時期,人類根本不瞭解整個世界,也沒有後來的那一套生活方法,因此必須要像神農嘗百草一般對各種物品進行試驗。就在當年的一次偶然之中,古人發現了蜂蜜,並且還對這種味道產生了迷戀。

蜂蜜和之前人類採集時代的野果完全不同,這種糖可以直接提取,而且收藏利用,因此我國開啟了採集蜂蜜的時代。不過那時候的

蜂蜜都是天然採集

,不能自然生產,因此數量很少,而且在採集過程中,也需要面臨著很大的危險。而且最早記載食用蜂蜜的記錄,應該是在《禮記》中,原文有載,

子事父母,棗慄飴蜜以甘之

因此一直到先秦時期,古人的蜂蜜全部依賴於天然採集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不過我國古人是非常聰明的,並且人人都有神農的精神。每一次冒著風險去採蜜,那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而且產量不高。那麼是否能夠將蜂蜜進行人工馴養,然後自主產蜜呢?說幹就幹,在東漢年間,就出現了這樣的記錄,

平逢之山,蜂蜜之廬

。因此學者認為,

東漢年間正式出現了養蜂行業,而且古人已經由天然採集走向了人工生產

此外,在皇甫謐撰寫的《高士傳》更有記載,姜岐“

遂隱居,以畜蜂、豕為事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已經開啟了馴化蜜蜂的道路,人工生產之路開始走得越來越遠。到西晉年間,居然是

諸多百姓之家,都有養育

,蜜蜂的訓練與生產過程已經變得非常嫻熟。

到南北朝時期,蜂蜜的質量越來越好,而且還出現了專門的養蜂人,他們不僅掌控了養蜂的技巧,而且開始觀察

蜜蜂的物種和性狀

,開始嘗試著培育最好的蜂蜜。

到了北宋年間,宋朝的養蜂人更是發現了

蜂王對於蜂群的重要性

,正如《小畜集》所記載,

擁其王而去。王之所在,蜂不敢螫。失其王,則潰亂不可響邇

。可見宋朝人對於蜜蜂的習性研究,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甚至已經逼近了科學。因此對於蜜蜂的全面研究,生產出來的蜜自然非常的優良。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等到元王朝時期,蜂蜜不僅僅作為糖類飲用,而且甚至還在醫藥保健等領域,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因此可以這麼說,到元王朝為止,蜂蜜的使用達到頂峰,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美妙的蔗糖

除了天然材質的蜂蜜以外,其實人們還可以利用甘蔗來製糖,也就是一直到今天都非常出名的蔗糖。蔗糖的興起應該是從戰國時代開始,那時候甘蔗流入民間。

例如根據《楚辭》的記載,

靦鱉炮羔,有拓漿些

。而這個所謂的拓漿其實就是指的甘蔗汁,可見在楚國就已經出現了蔗糖,以及甘蔗種植。因此,這糖之由來可謂是歷史悠久,較之蜂蜜的歷史也不妨多讓。

不過在戰國時期,甘蔗種植數量較少,而且受農耕經濟的影響,只能少量產出,並且供給貴族。根據古書記載,甘蔗汁所做成的蔗糖在古代被稱為石蜜,因此古人推論,先秦時代的蔗糖應該為顆粒物,屬於結晶狀。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東漢曾有學者記載,

石蜜非石類,假石之名也。實乃甘蔗汁煎而曝之,則凝如石,而體甚輕,故謂之石蜜也

。因此按照古人自己的說法,蔗糖是透過榨成汁以後進行曝曬凝結而成,這種手藝頗為粗糙,但也初步具備了蔗糖工業的基礎。

自東漢以後,歷朝歷代不斷的改進著糖的醞釀技術,早期的記錄,熬製蔗糖的流程大約有4個,

第一個流程種植甘蔗,第二個流程精心壓榨,第三個流程就是細心取汁,最後就是曝曬結晶。

不過到了北宋初年,伴隨著甘蔗種植面積的增大,因此越來越多的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開始研究優秀的蔗糖種植的辦法。

例如,在南宋王灼的著作中,曾經就明確記載了很多種植甘蔗的辦法,其中包括了

治田法、種蔗法以及藏種法

。這些方法都是當時的經典手段,甚至流傳至今,堪稱古人之智慧。

由此可見,古人已經把對於蔗糖的榨取當成了一個流程和工藝,更是有專門人員進行研究。因此自北宋開始,蔗糖的質量越來越好,在南宋時期已經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糖類。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根據《史學雜誌》記載,在1637年到1683年間,僅僅只有

福建一省之地往日本的銷糖量就年均高達169萬斤

,由此可見我國的蔗糖業之發達,不僅能夠滿足本國的需求,甚至還能夠

對外出口

。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較起來,我國實在是領先太多。而且根據一些西方文獻的記載,

宋朝的製糖工業甚至流傳到了西方,並且對西方的製糖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飴和甜菜

除了以上兩大糖類以外,還有兩種重要的糖,也在我國曆史上產生重要影響。首先第一個就是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

這種糖是由米類煎熬而成。

在《齊民要術》中也有記載,

用粱來和稷米進行煎熬,熬成精色的糖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種糖類是由五穀雜糧熬製而成,並且,按照現代學者的說法,這種糖就是麥芽糖,為民間較為常見的糖類。不過這類糖因為蔗糖的崛起而衰落,其影響也不如蔗糖大。

此外,

甜菜

也是北方重要的一個製糖手法,但由於其產生較晚,而且僅適用於北方區域,因此甜菜制的糖影響遠不如另外幾種糖大。古人的糖類來源,更多的來自於蔗糖以及蜜糖,但這兩種糖類也是古人制糖業的很好的發現。

在古代,人們日常食用的“糖”,來自何處?

結語

所以回顧這段歷史,我國古人真的非常的聰慧,而且還進行了漫長時間的探索。不僅在天然的探索之中發現了蜂蜜,而且還將蜜蜂進行養殖。甚至我們在製糖的時候,還研究出了生物的變化以及趨勢,這可謂是我國科技研究的某些原始的萌動。因此,我國古人在古代社會一直都領先,古人的智慧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人,甚至還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地球人類。

但可惜的是,古人的智慧終究還是深深地紮根於農業基礎,雖然這使得我國的探索研究有大發現,但一切都是究於生活,並沒有超脫於生活。因此我們難得離開故土,去搞新航路或者大發現,這也成為我國後期墮落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不得不說是歷史的一種制裁吧,畢竟陰晴圓缺,古之規律。

參考文獻:

《說文解字》

《史學雜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s:蔗糖蜂蜜古人因此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