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由 中國安文化教育 發表于 旅遊2023-01-22

簡介軫國國君亦偃姓,皋陶之後史籍記

禹卒怎麼讀

伯益翰墨記貳國

——讀杜鋼建教授“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大漢心壇浮雕古國曆史介紹系列之四十六)札記(三章47首)

作者:七溪山人

安學社/編輯: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沈建平 毛體書法作品

第一章

(一)

伯益《山海經》中記,諸多方國國都地;

最早曾在大湘西,貳國國都今常德。

(二)

貳負之臣曰危也,危與貳負殺窫窳。

帝乃梏之疏屬山,桎其右足有誰知?

反縛兩手與其發,系之山上木頭枝。

位處開題西北地,海內西經記載思。

(三)

貳國國君貳負人,及其大臣危有名。

聯手殺死窫窳記,歷史悠久拂埃塵。

(四)

貳國就在大湘西,國都在今常德地。

考古歷史中發現,大量印章有痕跡。

上古貳國湖湘人,遷徙印度河流域。

大湘西的古文字,貳國文化播印地。

(五)

古貳國與古益國,都屬皋陶之後裔。

皋陶由堯賜偃姓,伯益由舜賜嬴姓。

偃姓國和贏彌國,皆皋陶後裔封國。

古貳國與古益國,堯舜時期屬親族。

(六)

古貳國都在常德,古益國都益陽地。

貳國位於翼軫間,亦即翼山與軫山。

《開元佔經》有記載,翼山與軫山相接;

接於楚門山中央,仰視可窺最高處。

(七)

《山海經》中有記載,洞庭之山九江間。

伯益時代稱九江,亦即也稱九澧也。

曰酉曰溫又曰茹,曰漊曰渫又曰黃;

曰涔曰道又曰澹,世事時移誰記憶。

(八)

先夏時期之九江,亦為九澧之水兮。

九澧匯入洞庭湖,如今湘資沅澧記。

(九)

洞庭山在九江間,故為洞庭湖之西。

如今洞庭湖之中,君山編山即門山。

以此湘山為翼山,巴丘山為軫山矣。

貳國就在翼山下,即今武陵龍陽地。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毛體書法入門》主編沈建平作品

(十)

《湖南通志》漢之索,如今武陵龍陽地。

龍陽一帶古貳國,今屬漢壽核心地。

故貳國之國都史,曾經就在湖湘地。

位處洞庭湖西南,史籍記載可稱奇。

(十一)

洞庭之山位置析,可窺《山海經》地理。

次十二經山為首,洞庭往東榮餘山;

管窺共有十五山,里程二千八百里。

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無草木,多黃金。

(十二)

次十二經記載中,又東南一百二十里;

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

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梨橘櫾;

其草多葌蘪蕪芍藥芎藭。

帝之二女居之,常遊於江淵。

(十三)

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

是在九江之閒,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是多怪神,狀如人而載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鳥。

注:據《山海經》中次十二經記載,洞庭之山位於澧水的古九江即九水之間。

(十四)

伯益時地球之中,中經山志標首山。

十一經和十二經,洞庭湖北為中線;

東西方向分得明,《山海經》中有記載。

大凡百九十七山,二萬一千三百里。

貳國益國伯益時,屬於中國之中域。

注:據《山海經》記載,中經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萬一千三百七十一里。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貳國和益國均在洞庭湖附近,屬於伯益時代中國之中區域。

(十五)

貳是皋陶之後裔,禹王時期的大臣。

三朝元老皋陶尊,堯舜禹時共雲程。

舜帝禪讓禹王時,禹王曾薦皋陶君。

接替帝位緣眼顧,皋陶謝絕史籍陳。

注:皋陶作為三朝元老,主要負責法律工作。夏刑夏法源於皋陶製定的法律。皋陶的後裔在夏商周時期都有封國。皋陶的後裔中偃姓國有州、絞、舒、皖、貳、軫、鳩、庸、龍、蓼等。夏朝時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區的這些方國都屬於皋陶的後裔。

(十六)

貳國君主的譜系,溯源黃帝子少昊。

少昊之子婚娶事,高陽氏女生大業。

大業娶少典氏女,典氏生陶舜士師。

貳的先祖大致為,少昊少昊子大業;

皋陶季偃繼為貳,舜讓禹位禹讓陶。

注:貳的先祖大致為少昊——少昊子——大業——皋陶——季偃——貳。舜讓禹位,禹讓皋陶,辭焉。生子三人,長伯益,次仲甄,季封於偃為偃姓,有匽氏郾氏而州絞舒皖貳軫鳩庸龍蓼皆其派也。州滅於魯,絞滅於宋,舒皖貳軫鳩庸龍蓼則入於楚。後有州氏佼氏絞氏貳氏軫氏搖氏皖氏睆氏參氏會氏阮氏棐氏鬲氏酈氏止氏舒氏舒庸氏舒鳩氏舒龍氏舒蓼氏舒鮑氏舒龔氏。

第二章

(十七)

貳國祖先皋陶尊,舜帝時六人並列。

陶禹益契伯益垂,舜帝新命六大臣。

(十八)

《舜典》傳稱禹和益,六人新命皆有職。

禹名為百揆,契作司徒也;

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士也;

垂作共工矣,垂禹契並列。

亦即是卿官,官外有四嶽。

(十九)

舜帝后期眾人舉,由禹領導作治水。

禹為崇伯鯀之子,亦即也稱伯禹也。

禹念其父前之非,決定釐改制量也。

象物天地類百則,一切為著眾生想。

禹王遵守眾法律,皆皋陶負責制定。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毛體書法入門》主編沈建平作品

(二十)

人類工匠文明史,工匠大師六位尊。

皋陶奚仲與倉頡,后稷昆吾和夏鯀。

(二十一)

《呂氏春秋·郡守》曰,奚仲作車倉頡書;

后稷作稼皋作刑,昆吾作陶鯀作城。

此六人所作當矣,皋陶長壽績輝煌。

(二十二)

貳負臣危貳國臣,上古貳國在武陵。

國都就在龍陽地,貳負北面是鬼國。

(二十三)

貳姓始於《山海經》,貳負之臣曰之危。

望出河東姓氏考,古今姓氏大辭典。

(二十四)

古有貳國兮,或以國為氏。

鄭樵曾注云:或言姬姓也。

(二十五)

楚屈瑕將盟貳軫,《左傳》並稱小國也。

貳國國君為偃姓,軫國也在湖南地。

軫國國君亦偃姓,皋陶之後史籍記。

貳國國都後來人,隨著貳人西方遷。

印度伊朗阿拉伯,埃及兩河流域地。

(二十六)

西王母從湖湘地,移民西方崑崙山。

帶去伏羲之後裔,窫窳貳國之臣民。

以及十巫部落中,文化傳人巫師們。

(二十七)

《山海經》記貳國君,貳負君與大臣危;

相傳就在崑崙山,東邊殺死窫窳矣。

(二十八)

崑崙山南淵,深達三百仞。

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

皆為人面也,東向立崑崙。

開明之西向,有鳳皇鸞鳥;

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矣。

(二十九)

開明之北向,有視肉珠樹;

還有文玉樹,玗琪不死樹。

可窺有鳳皇,鸞鳥皆戴瞂。

又有離朱樹,木禾與柏樹;

可窺有甘水,聖木曼兌矣;

曰挺木牙交,可識天文也。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作品

(三十)

開明之東向,有巫彭巫抵;

巫陽與巫履,巫凡與巫相;

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藥;

投藥以距之,史籍如此記。

(三十一)

管窺窫窳者,蛇身人面也。

相傳系貳負,臣危所殺也。

窫窳亦猰貐,伏羲之後裔。

《山海經》中記,世事已時移。

(三十二)

貳國之國君貳負、大臣危和窫窳者;

都有十巫族群居,住在崑崙山附近。

第三章

(三十三)

上古華夏巫師族,群中有十巫之說。

大荒西經中記載,靈山巫咸與巫即;

巫朌巫彭與巫姑,巫真巫禮與巫抵;

巫謝巫羅十巫也,從此升降百藥爰。

(三十四)

西經所記之靈山,與大荒南經巫山;

與“帝藥八齋”情景似,十巫也源大湘西。

注:關於靈山等名稱,珂案:因疑此靈山即彼巫山也。十巫中有巫彭。《世本》曰:“巫彭作醫。”巫禮,郝懿行以為即巫履(禮之義履也),巫朌即巫凡(朌與凡音近),巫謝即巫相(謝與相聲轉)。郭氏圖贊雲:“窫窳無罪,見害貳負;帝命群巫,操藥夾守;遂淪弱淵,變為龍首。”十巫也源於上古大湘西地區。靈山、巫山、雲雨山等地名隨著上古向西方移民的路線一路下去,也都留在許多地方。

(三十五)

靈山和巫山,均有神靈守。

中次三經中,鬼申武羅者;

相傳為楚辭,九歌山鬼寫。

山鬼式女神,小腰白齒也。

窈窕與宜笑,赤豹文貍也。

有人面豹文,或即之演化;

荀草作服飾,謂之美人色。

山鬼採‘三秀’, 駐顏不老也。

說者亦謂人,芝草之屬也。

(三十六)

山鬼思‘靈脩’,乃鬼申武羅;

司密都之‘帝’,皆高階天神也。

史籍郭璞雲,可以管窺也。

言其有靈爽,能興雲雨也。

夏後孔甲田,於萯山之下;

天大風晦冥,孔甲迷惑也;

遂入民室中,躲避迷霧也。

注:據《山海經》,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於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燻池、武羅皆一牡羊副,嬰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雞瘞之,糈用稌。又東北三百里,曰靈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菁雘,其木多桃李梅杏。巫山、靈山、雲雨山都與互人的祖先靈恝有關。

(三十七)

炎帝之女兒,瑤姬葬巫山。

《襄陽耆舊傳》,赤帝女瑤姬;

未行而卒歿,葬巫山之陽;

故曰巫山女,史籍有記載。

(三十八)

楚懷王遊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

懷王因此而幸之,遂置觀巫山之南;

由此號為朝雲矣,襄王時復遊高唐。

高唐賦記瑤姬言,我帝季女名瑤姬;

未行而亡封巫山,魂為草實曰靈芝。

(三十九)

唐末杜光庭,《鏞城集仙錄》;

所記之瑤姬,助禹治水也。

史上最早時,巫山在湖南;

即今張家界,可窺湘西人。

後來各地遷,巫山之山名;

傳播到各地,史籍皆有記。

巫山與靈山,互人有關係。

史上最早時,溯古大湘西。

(四十)

貳國貳負大臣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戰場開明國附近,海內西經有記載。

(四十一)

開明國有開明人,皆屬雙翼之龍人。

開明龍人和窫窳,都是獸身人面像。

(四十二)

伯益時的開明人,還有湘西驩兜人;

三苗羽人國人等,都是具有雙翼人。

史籍羽人的形象,也是羲和之形象。

重黎後來稱羲和,即重為羲黎為和。

(四十三)

羲和堯舜禹時期,分別是主管大臣。

負責觀測東西方,有關天文工作也。

羲和氏族中聖母,形象也是羽人形。

(四十四)

貳國最後亡楚國,春秋時貳國曆史;

一直受楚國制約,史籍左傳有記載。

注:貳國最後亡於楚國。春秋時期貳國的歷史一直受到楚國等大國的制約。根據左傳記載,桓公十一年春,齊、衛、鄭、宋盟於惡曹。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楚國聯盟貳國和軫國,以對抗北方大國。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於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徵會討貳。殺舟之僑以徇於國,民於是大服。君子謂: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詩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晉、陳、鄭伐許國,討伐貳國於楚地。齊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會。及斂盂,高固逃歸。夏,會於斷道,討伐貳國。

(四十五)

貳國的國君貳負,管窺所殺窫窳事;

實乃虞舜子商均,海內西經記載銘。

哈拉帕遺址出土,可窺印章有文字。

貳負·降·窳窫之璽,貳負族徽為犀牛。

注:《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亞布先生認為哈拉帕遺址出土的以下印章文字屬於“貳負·降·窳窫之璽”文字。

(四十六)

摩亨佐達羅印章,圖案就是鴉魚也。

《山海經》中之窫窳,同一人物專家析。

印章上牛長龍頭,《海內南經》有記載。

窫窳龍首居弱水,狌狌知人名之西。

注:從印度河流域考古發現的印章來看,貳國人後來大量移居哈拉巴一帶,從而將貳負與窫窳等文化傳播到哈拉巴地區。常德漢壽古貳國與貳負殺窫窳的歷史是一段特殊的歷史。該歷史能夠說明印度河流域文化以及哈拉巴文化來自大湘西地區。

(四十七)

《山海經》中記貳國,溯源少昊和皋陶。

其後裔偃姓方國,貳國國都史最早;

就在常德漢壽地,《湖南通志》有記載,

貳國曾經在湘北,屬於重要之封國。

貳國幾千年歷史,世事時移有痕跡。

(2022年10月23日)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千好萬好健康就好”

作者簡介:胡玉明,筆名“七溪山人”,1976年1月應徵入伍鐵道兵第一師第三團,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安文化研究智庫成員。

伯益翰墨記貳國——讀杜鋼建教授 山海經中貳國最早在今常德地區

Tags:貳國山海經巫山皋陶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