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清代青銅器怎麼鑑定真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銘文。

由 域鑑學館 發表于 娛樂2021-06-04

簡介1、範線春秋·鼎鼎身黑色箭頭所指即為範線,雖經過打磨,但依舊明顯區域性範線的產生是由於商周時期用範澆鑄造法,範的分型面(即範與範之間的縫隙)不可避免會有青銅液滲入,最終留下痕跡

清代青銅器怎麼鑑定真假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由於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紋飾和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銘文,是歷代好古者的最愛。但其造偽從春秋到現代從未中斷,特別是清末民國後,造偽風更甚。改革開放後,青銅器較高的經濟價值逐漸吸引了很多眼球,於是出現眾多以牟利為目的的仿造品,令人難辨真假。因此,面對一件古色古香的青器,如何區別真假,就顯得至關重要。透過辨別商周青銅器的製造痕跡來區分真偽,應屬最易掌握的一種方法。

所謂“製造痕跡”,專指商周時期青銅器製作者在製作青銅器時,留下的工藝痕跡。這種痕跡的出現是由於當時採用了泥範鑄造工藝,而有些工藝特徵是泥範工藝獨有。古人竭盡全力避免留痕,但依舊受限於當時工藝水平,留下了許多特徵。製造痕跡有很多種,主要分為鑄造痕跡和鑄造結束後的加工痕跡兩類。

首先,想要發現商周青銅器鑄造痕跡,就要知道商周青銅器採用的鑄造工藝。目前研究表明,當時絕大多數青銅器(對曾侯乙墓出土部分器物鑄造工藝有不同意見)採用泥範鑄造工藝。

1、範線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春秋·鼎

鼎身黑色箭頭所指即為範線,雖經過打磨,但依舊明顯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區域性

範線的產生是由於商周時期用範澆鑄造法,範的分型面(即範與範之間的縫隙)不可避免會有青銅液滲入,最終留下痕跡。在泥範澆鑄時代,理論上每個器物都有範線。範線的位置以及數量與外範的分切形式、塊數息息相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器物不但有垂直面分範,水平面也分範。常見的圓鼎也不一定是三分法,從殷墟出土青銅器來看,還有六分法,並且個別從水平面分範。這樣同種器物產生範線數量的位置是多種的。

隨著時代發展,範鑄技術在進步,分範的方式也在變化。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西周·鼎

底部黑色箭頭所指為經過打磨的範線; 紅色箭頭所指非範線,而是加強筋

譬如,從侯馬遺址的陶範看,青銅器到了春秋時期採用了塊模製範法、分範渾鑄的工藝,還普遍採用了分模、分鑄、焊接等工藝。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器物上沒有範線是由於商周時期,範線被認為是種缺陷,影響美觀和使用,要盡力去除掉,這就涉及到另一種工藝——打磨。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西周·盂

底部範線為鑄造完進行了打磨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商·尊

黑色箭頭所指為範線;紅色箭頭所指是經過打磨的範線

也就是說,應該存在範線的地方沒有範線,極大原因是被打磨掉了。但同時,打磨範線會留下打磨痕跡。部分青銅器出土時,有些由於鏽蝕比較嚴重,掩蓋了大部分器體,導致我們很難發現範線或者打磨痕跡。

2、墊片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西周·簋蓋

紅色箭頭所指為墊片痕跡

鑄造一件青銅器需要很多塊陶範,這些陶範必須用墊片支撐開並保持正確的間距,這個間距產生的空隙基本就是器物形狀和厚度。墊片不僅防止泥芯偏移,而且保證了間隙均勻。

商周時期青銅器作坊裡會留下許多鑄造失敗的器物,工匠們就地取材,把廢器敲擊成墊片。理論上說,每個器物(需要支撐外範和內範)都會留下墊片。實踐中,薄壁器物墊片肉眼可見,厚壁的不宜發現,但超聲波拍片都能發現。目前透過研究發現,個別器物沒有墊片,其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雖然墊片位置相較於範線不是絕對固定的,但發現墊片比較容易,因為墊片與器物本身的青銅材料不盡一致,導致出土皮殼、鏽蝕與器物本體差異比較明顯。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西周·鎛鍾

內腔上有墊片

另外,墊片形狀也多樣,厚度偶爾有差異。墊片位置一般於器底、紋飾空白處,這樣不容易破壞紋飾的整體性和美觀。

3、機械加工痕跡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春秋·犧尊

黑色箭頭所指為打磨造成的痕跡

這裡主要是指鑄造結束後的打磨痕跡。器物鑄造出來有缺陷,就需要打磨和修補。有範線的地方,容易打磨的都必須打磨掉,不容易打磨的,就留下了隱約的痕跡。有些專門用來陪葬的器物,不是實用器,為了省工,打磨會很粗糙,甚至省略此步驟。

4、修補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西周·卣

蓋子的補鑄,紅色箭頭所指

乾貨收藏:如何利用製造痕跡辨別青銅器真偽?

區域性

第四種痕跡是修補痕跡。除工藝設計造成的缺陷,在商周銅器上還經常可見到各種鑄造缺陷。受技術和工匠水平所限,古代青銅器成品率並不高,器物上常有漏鑄,不影響使用的就留著,影響使用就補鑄。有些器物在使用過程中,日積月累造成區域性損壞,也會採用補鑄的辦法。這種痕跡不是每個器物都有的。還有個別器物鑄造出來,雖然有砂眼,但不影響使用,就不會去修補。

隨著技術進步,春秋時期出現了拼兌範技術,但可歸類到範線。還有種痕跡是青銅器在使用焊接技術時出現的痕跡。要想較快在器物上發現這些痕跡,需要掌握一定範鑄知識,多去博物館看有明確出土記錄器物上的痕跡,牢記於心。

青銅器作偽很早就有,受條件限制,早期作偽者對這些痕跡產生的原因不是很明瞭,因此仿製的青銅器只求形制、紋飾、銘文的一致,對這些痕跡很少有全部模仿的,有些模仿了範線,但沒有墊片、也沒有打磨痕跡。隨著作偽者對青銅器知識及範鑄技術的瞭解,以上這些痕跡也在仿製過程中被愈發重視。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Tags:範線痕跡墊片打磨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