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由 婉言教育 發表于 娛樂2023-01-27

簡介“雞湯語錄”不能解決問題,為何很多人喜歡說給年輕人聽

雞湯用什麼品種雞最好

這幾年的經濟形勢和就業環境,讓很多普通人都感受到壓力更大了。

必要的開銷不能少,工資卻反而可能降低;一些企業批次裁員的頻率也逐漸加快。

其中有個群體受到的影響不可忽視,那就是高校畢業生。培養大學生不僅耗費家庭投入,也涉及國家的教育資源成本。他們的就業卻面臨寒冬期,年輕人心態開始改變。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評價為“雞湯”

如果回放上個時代大學生的畫面,你會發現,以前的同學眼神中真的意氣風發。儘管當時物質水平不是很高,但人們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現在的年輕人或許是相反的狀態,

尤其是從高校走出來以後,很多同學面臨從天真到迷茫,再到洩氣的過程。

用流行的話講:眼睛裡沒有光了。

往屆生可能即使自己學歷很好,進了名企,同樣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入被裁員的名單。應屆生也不好過,不少中小企業今年拒絕招應屆的同學,理由是“上三年網課,含金量低”。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許多人表示,知道現在工作不好找、打工人辛苦指數高,

但是畢業後真正體會了真實的局面,還是遠遠超過想象。

難怪很多大學生畢業後越發沒有自信。

面對這種情況,“名嘴”白巖松先生髮表了自己的觀點,希望可以鼓舞年輕人繼續前行。他直言:

再大的風也不會吹一整天,再大的雨也不會一直下;老天尚且不會如此,更何況是人呢?所以,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眼前的困難沒什麼大不了。

誰知道這番話不僅安慰的效果有限,還被指“雞湯”的味道太濃。意思是聽起來很積極,實際上脫離現實,難以給人真正的鼓勵。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其實,白老師以前還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人。

他對一些問題的點評,常常能說到本質。比如他曾提出:

想提高生育率,必須解決教育成本、女性家庭地位和房子的問題。

可謂說出很多大眾的心聲。但有些言論,卻讓老師逐漸失去了畢業生對他的好感。許多網友留言說:

白老師很清楚什麼時候要講什麼話,但我們不想聽這種“雞湯”了。

學生從小被鼓勵的方式:“等到以後就好了”,可現實很無奈

這番話以及網友們的反應,讓筆者不禁想起一個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學校、家庭還是職場,教育學生都習慣用這樣的思維:就是告訴他們“等以後就好了”。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上學時學習負擔太重,老師和家長會說“高考以後就輕鬆了”;

等進入大學才發現,高校生活也未必多麼輕鬆,老師又說“等畢業就更自由了”。

可是現實是,絕大多數高校生踏入職場後,體驗不到“先苦後甜”,而是“吃完學業的苦再吃生活的苦”。

老闆說著“等企業發展壯大,就能漲工資了”,現在連新來的大學生也不信。

所以,國內普通家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大學畢業後,迎來真正的認知顛覆和叛逆期。他們開始反思原來的培養思維,質疑從小接受的這種觀念是否真的正確。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只不過,在很多長輩和家長眼裡,

透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望梅止渴”,

依然被當成很合理的教導方式。甚至有人美其名曰為“延遲滿足”的教育,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雞湯語錄”不能解決問題,為何很多人喜歡說給年輕人聽?

人總是要有個“希望”才能有動力。或許是時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

上代人似乎更願意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並試圖把這種思維傳遞給後代。

但年輕人早已不願聽畫餅充飢的說辭,因為“雞湯語錄”並不有效解決問題。說多了反而讓畢業生更會覺得自己的處境和難題,被忽視甚至美化了。

“再多艱難終會過去”,白巖松講話被指“雞湯”,年輕人不愛聽了

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喜歡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學生或晚輩呢?

或許他們自己也明白,沒有能力解決問題,所以只能在語言上製造希望。

又或者是,他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本身已經習慣和相信“美麗的假話”也可以起到效果。

換成是知名人士,還涉及到言論影響力等方面的考慮。

但站在畢業生的角度,他們最期望的是可以拿出行動來調節問題;或者為他們的真實處境發聲。在現實面前,再動聽的話意義也不大。

【話題】你如何評價白老師的話呢?

Tags:雞湯年輕人老師教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