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娛樂2023-01-24

簡介”對於範制葫蘆來說,越是與葫蘆形狀相近的模具,就越容易種植成功,“就好比說西遊記人物,世界上沒有一個葫蘆天生像人一樣,頭身比例怎麼更加精準、眉眼怎麼更加細緻,如何選種是一方面,剩下的就靠運氣了

蛐蛐屬於什麼類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看過古裝電視劇的小夥伴,對古人鬥蛐蛐的場景一定不陌生:一圈人圍在一起,看著盒子裡的蛐蛐激烈撕咬,贏了無比興奮,輸了跺腳嘆息。就連現在鄉村裡的孩子也會在夏秋之際的晚上到農田找蛐蛐,捉到了用罐子養著,“養蛐蛐不僅為看其鬥,還聽其鳴。很多人把蟋蟀或蟈蟈養在葫蘆絮裡,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裡面會更加舒適。”豐收時節,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韓盛莊村,路軍開始給他的葫蘆門打皮、晾曬……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之前看到那些養蛐蛐、蟈蟈的葫蘆,其實都叫範制葫蘆。”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範制葫蘆,也被稱為匏藝,是起源於明代的一門中國獨有的技藝。簡單來說就是在葫蘆生長過程中用模具加以禁錮,使葫蘆的形狀按照人的意願生長,“我們平常見的烙畫、彩繪、雕刻等都屬於後加工,而範制葫蘆是前加工,葫蘆長出來就是這樣的。”路軍對自己從事了30多年的這項事業尤為自豪。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些還沒被廣泛瞭解的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大眾視野。”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說起路軍與範制葫蘆的結緣,還要回到1989年。“那時候年輕,我好玩兒,蛐蛐、蟈蟈、葫蘆都有接觸,成天就泡在花鳥魚蟲市場。”直至九十年代初,路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了人稱“大玩兒家”的文史學家王世襄的《說葫蘆》,“看完大為震撼,尤其是‘八不正’,葫蘆還能種成這樣呢?”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所謂“八不正”葫蘆,其實就是葫蘆上下兩個肚子都要呈見稜見角的方正形狀,但是葫蘆無論從四面八方哪個面來看,都沒有在一條線上順直,所以叫“八不正”。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自此,路軍徹底迷上了範制葫蘆,“只要你喜歡,越種不出來,來年越有勁頭兒。”早些年沒有經驗,路軍走了不少彎路,但性格卻較真,“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施肥、怎麼打彎掐尖打叉,這些都需要逐漸積累,需要靜下心來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終於在1997年,他成功範制了“八仙人紋八不正”,成為中國近代成功仿製此器第一人。雖然花費五六年時間,但自己的目標遠遠不止於此。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同一年,他還範製出了自己研製的人物葫蘆,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八仙人物”“壽星老”等。對於路軍來說,每次拆開模具都刺激極了,“事實上你也不知道它會長成什麼樣子,成功率不到50%,要求更嚴格的造型成功率只有1%,平均下來,十中選一的機率肯定有了。”對於範制葫蘆來說,越是與葫蘆形狀相近的模具,就越容易種植成功,“就好比說西遊記人物,世界上沒有一個葫蘆天生像人一樣,頭身比例怎麼更加精準、眉眼怎麼更加細緻,如何選種是一方面,剩下的就靠運氣了。”路軍回憶說,“西遊記”人物葫蘆器當年每個人物套了100個石膏模,但最後只落一套完整的精美作品。如今,幾經週轉這套“西遊記”人物葫蘆器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永久性收藏。路軍笑呵呵地說,“這也算是新時代賦予手藝人的使命,要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了吧。”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大為珍、小為寶,種植出精美的範制葫蘆一共需要經過30多道工序,各有各的難,每一處細微操作出現偏差都可能影響最後作品的品相。每年三月育苗,五一前後要把小秧苗移栽到田地裡去,45天長出小葫蘆就需要套上模具,“套模的時間只有八九天,時間間隔長了,葫蘆長大了就套不上去了。”之後再長50天左右,葫蘆便成型下架了。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每到豐收時,工作尤其重要,路軍索性帶上鋪蓋捲住到了鄉村,“地裡離不開人,肥大了,葫蘆長勢太猛容易‘炸’,肥小了長不足,行話就叫‘瞎模’。”路軍最怕的夏天颳風下雨,“下了雨別人都往家裡跑,我就得去地裡,汛期裡的葫蘆最嬌氣。”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轉眼看到田地擺著大大小小二十多個小布袋,路軍說,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這裡的葫蘆有小瓢的、大瓢的、長柄的、扁圓的、梨形的、冬瓜形狀的,一共26種。”都是他經過幾十年不斷提純培育出來的,“做模具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但是模具做出來,套在葫蘆上未必能長出理想的樣子,要‘因匏制宜’。”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待到初冬,路軍便帶著他的“寶貝們”回到自己的工作室——祿君堂進行鑲口、拋光、上色等後續工序。30年來,路軍的模具越來越精緻,最先進的鋁鑄模具可以做到3D列印,同時他也保留著手工鑄造的模具。此外,範制葫蘆的種類、樣式也多達150多個,硯臺、筆洗、蟲具、印章、鼻菸壺、擺件等擺滿了櫥櫃。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這些年,路軍的榮譽數不勝數,他的作品不但入選了新中國50週年農業和農村經濟成就展,還榮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天津第一屆葫蘆文化節金獎等。但讓他最為自豪的是2021年,他的八吉祥大吉瓶、蒼龍教子大賞瓶、九桃橄欖瓶、貴妃出浴扁瓶受故宮書苑之邀進行展示,“這是咱們國家最高的平臺了,故宮裡面的珍寶造型千千萬萬種,能有機會去交流一下是我最大的心願。”路軍現在把時間全都撲在種植上,希望能多種出幾件精品。

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真做一件事,一定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隨著年齡增長,路軍慢慢悟通了“得到”與“留下”的關係——範制葫蘆給了他名與利,他開始思考著做葫蘆傳承的實踐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傳承,讓這項技藝能夠傳承下去,但過程一定是漫長的。”說著,路軍走向了他的葫蘆田。

津雲新聞記者 王敬怡 攝影 姜曉龍 設計 陳楚

原標題:《一樣的水一樣的地,天津農民怎麼種出了“葫蘆娃”?》

Tags:葫蘆路軍範制模具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