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由 書畫介 發表于 藝術2023-02-01

簡介王赫赫正是如此,文質彬彬,溫文爾雅,是他待人處事的作風,由內在的文化涵養所支撐,豐富的藝術實踐和人生閱歷,對傳統文化的細心研磨和寬博的文化視野,使他的人物畫具備了樸拙奇絕的造型立象,紮實多變的線條和氣格潔雅的筆墨趣味,透露出一種純正的文人氣

為什麼喜歡中國畫人物

人物畫是中國美術史上最為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在歷史的藝術長廊中看人間永珍,初望,如霧中看花;細品,一種難以言說的意趣。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再到歷史故事的教化鑑照、文人生活的寄寓以及西方文化藝術的衝擊、影響,中國人物畫的題材、筆墨、審美一直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產生新的面貌。

王赫赫正是站在中國繪畫發展古與今、中與西互動融合的諸多元素影響之下,傳承古人哲學審美精神,注重筆墨韻味,使其畫面貼近自然、貼近心靈、貼近精神的天性。同時,他注重時代鮮明的精神風尚和審美趨向,以及這個歷史背景賦予他藝術探索與創作的責任,使他的繪畫對於現實、生活、傳統相互融會貫通。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樂古道今 跡化自然

在千年的中國人物畫發展過程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完整的技法體系,如造型的手法、傳統十八描等都是後人學習的法則。然而,作為當代的人物畫家,僅僅入古是不行的。融古匯今、入古出新成為每個藝術家努力追求的藝術創作方向。王赫赫亦是如此。

王赫赫受家風薰陶,自幼開始學習繪畫。他的作品起於古法,致於創新,能大能小,能狂能收。他在臨摹前人而不志滿於此,形成自我風格而不故步自封。他在與古人對話中,有著深邃的思想,有著“獨與天地相往來”的精神,他從古人那裡找到一種今時已失去或遠離的美好純潔、樸素的真情。這正是他繪畫的深意所在,是人們現代精神的需求。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指出,要想“出新”, 必須先“入古”。“入古” 就要入得進去,“出新”是很自然的,它並不是為了新而求新,為了創作一種新的樣式圖示,或者新的語言符號。“入古”是根基,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已成為中國文化基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西方所謂的創新也是“入古”的,只是用的一種背離方式,即批判式打倒前人的做法,一種顛覆的方式,它的參照始終是古的。中國文化講究傳承,更講究重組,“入古”不論從審美上還是形式上都有古的傳統,但並非表面上臨摹,而是在得益於古人後,並結合自己的筆墨情趣,使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入古”其實很難。王赫赫坦言,就學院派而言,“入古”情況較為缺失,因為大多美術院校不太重視“入古”,也不可能告之古人好在哪裡,只有在實際創作中,才會逐步懂得並吸收傳統的元素。就學習國畫而言,如果沒有對古人和古畫的領悟,體會不到什麼是中國味道、中國氣派或者中國哲理哲思的話,所創作的畫品就沒有根基,也不會是一件好作品。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觀王赫赫的作品,有超塵脫俗的高人逸士,有佛道造像,有民間神袛,畫面筆墨簡潔而清新,線條灑脫而多變,色彩樸素而純雅。他藉助高山、流水、松樹、雲霧等自然物象,蘊含深刻的背景語言,豐富作品的表現力,如《松蔭吟詠圖》《我自悠然》等畫作,或烹茗論道,或詩書唱和,或下棋對弈,對人物的形象和動態刻畫的精準傳神,體現出自然之美,人文之氣。

現實生活為他人物畫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作為實現傳統筆墨與現代人物造型的轉化,還需要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藝術探索和豐富的生活積累,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成就了王赫赫的國畫人物,淳樸的審美和真摯的情感,作品蘊藏著豐厚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思考,筆墨寫出生活的強度和生命的高度。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他的的現實人物創作,有著學院派紮實的基本功,他常會把生活類題材的視角關注到基層百姓、少數民族、西北地域、草原牧民等,這些作品顯現了一位水墨人物畫家廣闊而深邃的審美眼光與藝術追求。他的筆墨是生活化的,影象是生活化的,畫面的氣息所傳達的仍然是樸素的美感,這種樸素的美是得益於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體驗的精髓。他深諳“書畫同源”之理,在寫意畫中體現書法的用筆,筆與墨相互為用,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在狀物傳神的同時適情達意。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的人物畫師古人、師造化,融古匯今,用筆老練,與傳承中求新求變,從古拙之美進一步走向了更具當代的審美趣味,水墨滲透和對比關係中巧妙的結合人物繪畫嚴謹的造型技法,塑造出生動而堅實的人物形象。

傳神寫心 象外之趣

北宋范寬有言:“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古人習畫,大體離不開此“三師”。即師前人、師造化、師心源。

古人“師造化”更多是畫家透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默記,達到心領神會,與客觀事物高度契合,最終心手相一,隨心寫出,生動傳神。如五代時期著名畫家荊浩在太行山寫生松樹百餘本,元代黃公望揣著毛筆去富春山寫生三年,創作出驚世名畫。畫家在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的風貌,細細觀察物象的特徵,體會大自然的雄壯與壯美。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指出,今人“寫生”或為蒐集素材,或為提高對事物的認識,但寫生並非照搬物象,就像晚唐畫家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作方法,主張客觀物象與個人情感的統一。即畫家在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後,要畫什麼,內心的情思和構設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心裡所關照的物象,它是由畫家透過對物象的觀察提煉運用藝術的表現手段轉化而成的產物。因此,後來人強調目識心記,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記錄,然後根據自己需要增減處理。在繪畫中,寫生要高於描摹物象,要從挖掘人物內心情性去發現理解其個性,透過分析採用相應的表現手法去表現物件。

王赫赫提到,宋徽宗大多畫作筆墨都很細,像寫生而來,其實,他所畫的並非來自於現實生活中栩栩如生的物象,是經過創作的。一件作品想要達到生命的盎然蓬勃情致,就要有其內心世界或者寫生背後的深意表達。所以,回過頭來去看富春山居,並不是寫生時的狀態,而是其精神,與天地所往來,與內心世界相互溝通所致。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多年來,王赫赫始終堅持將寫生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他走進自然山川,走進村落人群,透過寫生來鍛鍊對人物形象的表達能力,對繪畫語言的探索,繼承和發展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技巧,透過所處的生活環境,深刻地揭示這個時代人的本質特徵,真情地反映社會、塑造人物形象。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的藝術思維一直湧動著人性的關懷。如《守望》系列作品,內蒙大地,風吹草低,冰雪帳篷,豪邁牧民……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史詩般概括,有的只是對勞動者的質樸、純真而上升和深發出的“真善美”的感知。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傳神寫照”“以形寫神”是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的繪畫美學觀。人物畫的寫生,寫神則是主要目的。王赫赫指出,客觀物象在一定空間之中,從任何一個角度去觀察它們,都有不同的形態、結構、體積。現在很多人物畫創作是藉助圖片或照片,這無可非議。比如畫開國大典,並不算抄襲,是藉助原有圖片加工和整理的,是藝術性的再加與創造,但不能停留在照片上,要畫出有意味的畫面。人物畫在寫生過程中需要用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使物象經過取捨、組合,上升為協調、有美感的藝術形象。這其中既有來自客觀的真實存所呈現的,亦有來自作畫者面對客觀物件時的感受,對其精神實質的洞察和表現。

看王赫赫的作品,同樣可以看到傳神的一面。比如畫老子,自然適意;畫屈原,憂憤忠貞,畫他們的精神神生活與審美意趣,論道讀書、品茗泛舟、得鶴賞竹,透過繪畫,與古人對話,與自然問答,使自己的精神與古代高士“曠百世而相遇”,從而表達一種樂古道今的超越情懷。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人物畫的精髓,並非畫中人與現實有幾分相似,而是從其作品中抽象出精神形象,再用筆墨語言呈現。他刻畫人物不遵循一定的程式,而是抓住每個物件的特點,敏捷地捕捉其表情和靈韻,靈活安排線與面的位置與比例,五官、衣袖、肢體絕不雷同,依勢而變,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筆墨造型 合二為一

中國畫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於人的因素,取決於畫者的個性、生活的積累、藝術的修養和技法等多種因素,但起關鍵作用的是繪畫筆墨造型能力。對於一個優秀的人物畫家來說,喜怒憂思悲恐驚等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在宣紙上呈現便可一望而知,而且,透過形表達了人物的神。

王赫赫指出,人物畫造型,尤其是寫實人物畫主要是造型和筆墨問題。趣味的筆墨是中國傳統文化固有的,寫實的造型是西方引進的,兩者本無天然聯絡,要使兩者統一起來,就必須在塑造準確形象的同時,還要體現出筆墨的固有審美價值,這種筆墨與造型的完美結合,是畫家經長期的努力才能獲得的,這也是歷來畫家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20世紀初以來諸多人物畫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和啟蒙,對傳統人物畫進行變革。如徐悲鴻一向重視藝術的形式語言,重在革新造型方式,提高寫實能力。他總結到: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它能夠培養正確的觀察與思維,分析與綜合的能力,亦即科學的造型觀。由此可見,在水墨人物畫創作上素描釋放著強大的審美正能量。

王赫赫強調,人物畫造型和形象,其中形象往往高於造型。當然,造型要嚴謹,要準確。現在很多人談造型,其實是西方的一種觀念,造型的強與弱,與畫家訓練程度有關,差別也很大。因此說,造型的高與低是有講究的,正如古人所言,造型增值一分則太多,減一分則太少。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當然,人物畫既需要準確生動的造型,同時更需要與中國畫造型特點相適應的筆墨語言體系。王赫赫指出,在畫面整體形象上來講,以筆墨語言去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會使得主題更加生動宏偉,實現筆墨和造型相結合,是中國畫創作的有效途徑。

中國畫核心是筆墨,是兩千年來中國畫繞不開的傳統。這個傳統走到今天,能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向前發展,而這個發展不是在於內容的擴充套件,而是精神格調的提升。中國畫是世界畫壇藝術之林中一座自成體系的藝術高峰,濃縮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哲理思考的內涵。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黃賓虹強調“筆墨內在內容,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可以說,畫家的內美是一筆一墨抒發個人情感和民族審美體驗,能夠透過筆墨看到其人和靈魂,因此,中國畫筆墨所謂的高也就在如此。

我們看王赫赫的繪畫,尤其是如何用筆、筆法與境界的關係,筆法與人生的關係,好的筆墨可以承載文化、承載溫馨、承載境界、承載修養,筆墨和人文有積極相關的關係,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託,互相映襯。陳師曾歸結文人畫要有“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四要素,並歸結道,“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王赫赫很好的做好了這一點。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將筆墨和造型都表現得比較精到,進而合二為一的藝術家。從他創作的《潘天壽》《梁啟超》《白石翁》等一系列歷史人物作品中,可以從人物面容眉眼間的生動傳神和造型的嚴謹準確,感知一位畫家的全面修養。尤其是在包含眾多人物形象組合的高難度、高水準的畫面中,若僅僅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進行表現,便難以呈現出強烈的視覺空間感和造型體量感。王赫赫能夠在當代人物畫家群體中脫穎而出,就因為在他的畫面中完美結合了傳統水墨繪畫的筆意墨韻。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在一個新的時代,在一個開放的、包容的文化眼光和美學視野中,中國畫尤其人物畫,追求超越“傳神寫照”的氣象萬千的境界。除了基本的筆墨高度,開闊的胸襟、非凡的膽識、深邃的學養和浩然的修為是支撐起中國畫的美學格局。王赫赫正是如此,文質彬彬,溫文爾雅,是他待人處事的作風,由內在的文化涵養所支撐,豐富的藝術實踐和人生閱歷,對傳統文化的細心研磨和寬博的文化視野,使他的人物畫具備了樸拙奇絕的造型立象,紮實多變的線條和氣格潔雅的筆墨趣味,透露出一種純正的文人氣息。

傳統與創新是任何一個水墨人物畫家必須面對的課題。水墨人物畫家的創新各有其法,王赫赫的人物畫就在於深厚植根於中國文化傳統、中國人格人文的追求,關注當下生活體驗,學術性、現代性的探索,力求把傳統文化情懷融入時代氣息,搭建今情和古意的橋樑,這是畫家內心的一種情懷,一種境界,這樣的人物畫,超越時空的限制,更為深沉動人。

藝術家

得法出新 現實情懷——讀王赫赫的中國人物畫

王赫赫

1975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陝西大荔。1998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水墨人物畫室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研究生部獲美術學博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畫院人物畫創作室副主任,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培訓中心導師。韓國牧園大學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文化藝術研究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其寫實人物畫沉雄博大,古典人物畫高古逸趣。被譽為當代接續傳統文脈、”詩書畫印“四全的藝術家。

Tags:筆墨人物畫赫赫造型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