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當領導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的時候,為什麼我勸你最好閉嘴?

由 我是待時飛 發表于 藝術2023-01-13

簡介有人會說,我不是反對領導,我是對事不對人

古代點名怎麼說

當領導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的時候,為什麼我勸你最好閉嘴?

人總是長大後碰了壁吃了苦,才會懂得,這世上有許多特定的話只屬於特定的人說。

不該你說的你說了,便是錯;別人說的你當真了,又是錯。

最典型的就是這句: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這就是句領導專屬的話,而且是專門是對下說的。

如果你不是領導,這句話你不能說,如果你不是對下,這句話同樣不能說。

而且,當領導大度地表態

“讓人說話,天下塌不下來”的時候,我勸你最好閉上嘴巴,千萬別提意見。

否則,

領導說的天沒有塌下來,但是你的天立馬就會塌下來。

《滄浪之水》中的池大為剛進衛生廳的時候,就吃了這樣的大虧。

池大為剛進衛生廳的時候,是一個熱血單純、善良正直的青年,同時又是一個具有良知和責任感的知識分子。

作為廳裡唯一的研究生高學歷人才,加上之前一次實習給馬廳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池大為本是重點培養物件。

但是,池大為剛進衛生廳,就發現一個不好的現象:廳裡用錢太浪費了!

比如,廳裡到賓館起草一個檔案,幾天就花了兩萬七千多塊錢,一千多字的檔案算到平均每個字差不多二十塊錢的成本。

還有領導用車。

一天,

池大為從司機大徐口裡得知廳裡又買了兩臺進口本田車,一臺車就要三十多萬,這三十多萬還不包括各種費用,有手續費、養路費、牌照費、汽油費、保養費、維修費等等。

池大為和大徐算了一筆賬,一輛車用十年計算,各種費用折算下來攤到每天的成本差不多要兩百塊錢,比池大為當時一個月的工資還要高。

要不要向廳長提點意見,池大為一開始很猶豫。

但是,廳長在全廳職工會議上的講話激發了池大為內心的衝動和勇氣。

那次會上,廳長嚴肅批評了審計處的湯處長:

“衛生廳有沒有不能聽不同意見的幹部?別的地方我管不了,在衛生廳要有一條上下溝通的渠道,形成對話。讓人家說話,天不會塌下來,自己也不會垮臺。不讓人家說話,天就會塌下來,自己也免不了要垮臺。”

於是,池大為藉著開民主生活會的機會,想著說點話,一開始池大為還有點忐忑,誰知廳長卻鼓勵他,說:

“我還是那句話,讓人家說話,天塌不下來。”

池大為就把自己觀察到的浪費現象講了出來,從去賓館起草檔案到領導用車,把賬都算細了。

池大為以為自己分寸把握的不錯,光說事,沒提到任何人。

但是他說完就發現氣氛就變了,然後成了大家紛紛批評的物件,之後的工作中對他唯恐避之不及。

馬廳長明面上對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和氣,神態看不出任何變化。

然而沒過多久,馬廳長就在廳裡大會不點名地批評起了池大為:

“我們有些同志,特別是年輕人,看問題總難免有片面性,缺少全域性觀念……”

再不久,池大為被調到鳥不拉屎的中醫學會,徹底被邊緣化了。

總之,

池大為的天塌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領導一前腳剛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後腳就要把真敢提意見的人整下去?

一、意見的本質

什麼是意見?有意見就是有情緒,就是不滿意,就是覺得領導做得不對,做錯了。

提意見,本質上就是反對領導。

有人會說,我不是反對領導,我是對事不對人。

但是在政治上,沒有對事不對人這一說,領導們都清醒得很,對事就是對人,對人就是對事。

而且,絕大多數事情不像數學那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那樣涇渭分明,對了就是對了,錯了就是錯了。

對與錯,看立場,看話語權。

往往是對的反而被認為錯的,錯的被認為是對的。你覺得是對的,領導覺得是錯的,你覺得是壞的,領導覺得是好的。

二、領導也是人,人有人的偏見

很多人總是把領導,尤其是大領導看得很聖明,認為領導之所以是領導,就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站得高、望得遠,比一般人更有胸懷,永遠會維護公平公正。

尤其是當你看到領導在臺上做著慷慨激昂的講話,說著鼓舞人心的話語,領導的光偉正形象更加深深地鐫刻在你的腦海。

一旦去掉領導的光環,你就會發現在再大的領導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會有缺點,就會有偏見,就會說一套做一套。

古語說,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但是,誰願意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吃藥,誰能在意氣風發的時候聽得進逆耳的話?

作為普通人,別人跟你提點意見都可能接受不了。

至於大人物,你想讓他喜歡聽意見,特別是觸動他的意見,那怎麼可能?

不然,古代那些喜歡阿諛諂媚的小人怎麼能得志,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會被罷黜呢?

尤其是有的領導在位子上待久了,手下都是自己安排的人了,他的想法在院子裡就是聖旨,慢慢地產生了自己是神人的幻覺。

他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是錯的。

你想讓他認錯,可能嗎?

三、領導也是角色,角色有角色的規則

如果僅僅是把領導看成人的話也錯了,更應該看到領導屁股下坐的那張椅子,佔的那個位子。

比如說,鄉長、縣長、市長,他既是人,也是位子。

人一旦坐上了那個位子,往往就要按照那個位子行事,即使領導本身不想做的事,也不得不做,這就叫身不由己。

後面,池大為真正進入官場之後,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所謂的領導不過是扮演某個角色罷了,按角色的規則行事罷了。

當池大為當上廳長後,辦公室來了個青年龔正開,基本上就是年輕池大為的翻版。

當龔正開在會上提意見發牢騷的事傳到池大為的耳朵裡後,池大為同樣地把龔正開調到了鳥不拉屎的中醫學會。

現在的池廳長對龔正開,和當年的馬廳長對池大為是一模一樣!

個人情感上講,池大為內心是欣賞龔正開的,畢竟像曾經的自己,是個正直有良知的青年。但是從廳長的位子來講,池大為不得不壓制他,殺雞儆猴。

為什麼呢?

很多人會認為,領導接受意見然後改正,不是會得到更多的威望嗎?

這其實錯了,原因有三。

沒有人喜歡認錯,這是其一;

認錯會削弱領導的威望,試想一下,一個人總在臺上認錯,怎麼好意思當領導?這是其二;

對於一個領導來講,下面的人大致有三類,一是支援的,二是反對的,三是中間派。如果不把反對的人壓下去,就會越來越多的人提意見,反對派越來越多,領導的位子就不穩了。這是其三。

很多事本無對錯,認錯其實是認輸,認輸你就真錯了。

所以,哪怕領導都覺得意見是對的,也要當成錯的給壓下去。

四、

人性的弱點

在《明朝那些事兒》的結尾,當年明月說:

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發現,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鑑,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在《滄浪之水》中,高人晏之鶴告誡池大為,同時也是在告誡我們:

我一輩子的經驗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聾子,該聽到的資訊要聽到,但是要做啞巴,看到了聽到了心中有數就行了可千萬別張口說什麼。

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便是你的錯!

Tags:大為領導廳長意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