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由 大鴻隨筆日記 發表于 藝術2023-01-01

簡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這是王國維在他五十歲投河自盡之時從他身上搜出的唯一書信,根據這十六個字的理解來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應該是王國維經歷了清朝的滅亡,被世界強國瓜分,自己作為遺民感到無比的屈辱,只有一死才能停止這份屈辱吧

王國維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這是杜甫寫的一首感傷詞,是作者看見昔日的長安城已不具以往的風景,曾經的繁華熱鬧被現在的草木叢生、滄桑一片所取代,物是人非的歷史給人一種懷舊如初的感受,每一個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感同身受,那段回不去的過往是喜還是憂只有自己知道,成王敗寇自古就是不論對錯,只有贏家和輸家。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不管是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唐朝,還是王國維經歷了推翻清政權覆滅的滿清,在他們心裡一直有一種國破山河在的感受。清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朝代,也是離我們最近的歷史,在那個已滿是千瘡百孔的國家來說,遍地四起的革命風無疑是對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最為致命的一擊。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王國維生於晚清,生在那個年代的人可以說是幸運的,也可以說是不幸的,前者,他們不會再經歷封建王朝的統治,不會再受到封建思想的迫害。後者,他們成了前朝的遺民,在新的領袖出現之前似乎在苟活著。王國維的骨子仍有著一絲封建社會的影子,這似乎是抹不掉的,除非死亡才能停止。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這是王國維在他五十歲投河自盡之時從他身上搜出的唯一書信,根據這十六個字的理解來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應該是王國維經歷了清朝的滅亡,被世界強國瓜分,自己作為遺民感到無比的屈辱,只有一死才能停止這份屈辱吧。我們不會理解王國維心中是什麼想法,因為我們生活在新中國,不是舊時人。

在他25歲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革命之聲如浪潮般席捲,清王朝已名存實亡,作為守舊派的王國維當然心存芥蒂,而自己只有才學卻無實權,就算有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看著事情漸漸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王國維寫了大量的哀嘆詞。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採桑子·高城鼓動蘭釭灺》

高城鼓動蘭釭灺,睡也還醒,醉也還醒,

忽聽孤鴻三兩聲。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

都作連江點點萍。

在這一片狼藉的國土上,有一座早已荒廢的城牆頭居然響起了晨鐘,那在黑夜裡微微閃爍的油燈已經熄滅很久了,只有一縷弱光在那。不論是沉睡還喝醉終會醒過來,不會一直在虛幻的世界裡,醒來後居然聽見了鴻雁的叫聲,是那麼的悲鳴。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人的一生好比那在風中飄絮的柳條一樣,不能控制自己,只有無情的風所吹著,開心也只有一點點、悲哀也只有一點點,全都化作江水中起伏的波濤,零落在其中隨著水花流動。

有人把這首詞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相比較,二人都有相同的經歷,一個是南宋愛國詩人,一個是近代著名學者,都有過國破的經歷,都為自己是一個前朝遺民感到屈辱,文天祥是一心求死,而王國維是心裡放不下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到最後也選擇投河自盡。

清朝亡國後革命之聲四起,王國維仍心向滿清,寫了一首消沉詞哀嘆

作為近代最為著名的文學家王國維來說,他的死因一直是個迷,沒人知道他內心地真實想法,死前他還在批改清華畢業研究生的平定成績,但誰知道當他批改完後坐著一輛黃包車出現在了頤和園,吸完一根菸後毅然選擇這樣的結局。

Tags:王國維經歷只有遺民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