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山亭夏日》寫的是求仙?

由 北晚新視覺網 發表于 藝術2021-12-06

簡介在大唐軍隊幾乎全線崩潰的情況下,只有高駢有勇有謀,殺敵無數,先後多次受到唐宣宗、唐懿宗的嘉獎,被任命為秦州刺史兼防禦使,帶領部隊平定了叛亂,“降虜萬餘人

868暗示什麼意思

公元868年,也就是唐懿宗鹹通九年,四十八歲的高駢奉詔從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迴京。

在安南經營四年多,不但徹底清除了南詔的襲擾,結束了當地長達十年的戰亂,修築好了嶄新的安南城,“週三千步,造屋四十餘萬間。”

更為重要的是,幾經艱辛開鑿好了具備經濟和軍事雙重意義的潭蓬運河,命名為“天威徑”,這個舉措,是當年的伏波將軍馬援都沒能達到的境界。所以他在路過潭蓬運河的時候,感慨萬端,寫下了《過天威徑》一詩:

豺狼坑盡卻朝天,戰馬休嘶瘴嶺煙。

歸路嶮(xiǎn)巇(xī)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詩裡流露出的自信不言而喻,高駢的人生在此刻走向巔峰。但同時,人生悲劇的輓歌也自此開始拉響了序曲。

《山亭夏日》寫的是求仙?

(唐)李思訓《長安宮闕圖冊》

禁軍神射 落雕侍御

高駢的基因裡是渴望著成功的。他出身於現今河北、天津一帶的渤海高家,高家雖然比不上李、崔等五姓七望,但也是興起於西晉的大家族。到了高駢這一代,高家已經出過十餘位宰輔、多位文豪了。特別是中唐時期的高適,從一個小吏做起,一直到節度使、渤海縣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邊塞詩別開生面;安史之亂中護送唐明皇到四川,平永旺。祖輩的榮耀,肯定會深深印刻在高駢心中,成為其前進的動力。

唐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後,由盛轉衰,內憂外患逐漸加劇,這就側面為高駢的崛起創造了機會。高駢跟自己的爺爺、爸爸一樣,起步於皇家禁軍,高駢二十多歲加入神策軍,一直沒什麼機會。直到他28歲這年,看到天上兩隻大雕飛過,就賭了一句“我且貴,當中之。”求錘得錘,一箭射出去,中了雙鵰,人送綽號“落雕侍御”,此等神功,只有大俠郭靖可以比肩。雙鵰落地,大唐戰星冉冉升起。

一箭雙鵰,是高駢人生中的第一次高光時刻。閱讀歷史,不乏類似的事例,在冷兵器戰爭的年代,一身神力和超卓的武藝,再加上所謂的“神蹟”渲染,這就是人生髮跡的開端。射鵰這事兒說起來神乎其神,可能就是兩隻傻雕趕巧了送死,但對於高駢來說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為其一生痴迷於修仙打下了註腳,成為其飛黃騰達的心理基礎,也讓他晚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戰場開掛 經營安南

從此,高駢擁有了開掛的人生。党項族在西北叛亂,做到右神策軍都虞候的高駢帶兵防禦長武縣。在大唐軍隊幾乎全線崩潰的情況下,只有高駢有勇有謀,殺敵無數,先後多次受到唐宣宗、唐懿宗的嘉獎,被任命為秦州刺史兼防禦使,帶領部隊平定了叛亂,“降虜萬餘人。”這是高駢人生的第二個高光時刻。邊患一直是唐王朝的重大困擾,在國力衰退的晚唐尤其如此。力挽狂瀾,能夠西北一戰定大局,這一武功足可以媲美高家的大部分先祖了。

經營西北十年,高駢又被任命為安南都護,率兵去平定南詔對安南的侵擾。都護府,是唐朝用於邊疆治理的行政、軍事機構,“撫慰諸藩,輯寧外寇”。安南都護是六大都護之一,管理範圍大致是現今的雲貴、越南地區,當地貿易發達,一般只要官員不瞎折騰,安南地區都能保持和平的情形,在唐代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一直沒有起過大的波瀾。直到宣宗年間任命李涿為都護,橫徵暴斂惹動了民間的反唐神經,讓南詔覺得有可乘之機,在西北當向叛亂的時候乘機發難,開啟了長達十年的安南之亂。

高駢的軍事才能滿血爆發,經過僅僅一年多的討伐,安南局勢就徹底平定下來。同時,他的政治才能在此也得到了發揮。平定亂局的過程中,監軍李維周不但不施援手,還想盡辦法打小報告陷害高駢。好在高駢部將王惠贊拼死將捷報和敵軍首領的人頭送到朝廷,才為高駢洗清了責任。論功行賞,高駢被任命為安南都護改制的靜海軍節度使。

明白了政治鬥爭險惡的高駢沒有放棄,繼續用心經營安南,做了意義深遠的兩件大事,一是修築新的安南城;二是修整從交州到邕州、廣州的水路,也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天威徑。修築安南城,在於穩定人心加強防禦,修整水路,便於軍事行動和貿易發展。據考證,在開鑿天威徑的時候,由於水中暗礁難以去除,在歷史上首次採用了火藥爆破,只是深諳民心和道術的高駢,將其包裝成了一次神神鬼鬼的雷公電擊事件,“多為霆震,山之巨石,自巔而咽之,伏波無術,不能禁,乃甘其息”。對安南的經營,高駢在史書中得到了超越西漢伏波將軍馬援的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高駢在安南還尋找到了褚遂良的後人,褚遂良在高宗年間被武則天貶斥到此,鬱鬱而終,高駢找到他的後人,上奏《尋訪褚遂良後裔護喪歸葬》。尋訪李唐舊臣,撥亂反正,這是高駢政治才能成熟的表現。

安南穩定之後,高駢被徵召回京,輾轉任職幾年之後,被派到了四川。

《山亭夏日》寫的是求仙?

(清)王雲《秋亭納涼圖》

性格突變 敗光人品

高家與四川有緣。高適在四川功成名就,高駢的祖父高崇文也因為征討叛亂的西川節度副使劉闢而位極人臣。高駢此去也是志在必得。

這次攪動四川的,還是南詔。看在安南沒得到便宜,南詔便琢磨著換個方向突破,把四川鬧了個雞犬不寧。唐僖宗雖然混蛋透頂,在守護祖宗基業方面還有幾分清醒,趕緊調動了高駢過去。老對手一到,一年多的工夫,就把南詔的部隊打回去,且徹底絕了後患。之後,高駢重修了成都城,也採取了一些保境安民的治理措施。

也許是痴迷於修仙問道丹藥吃多了傷了腦子,也許是志得意滿,高駢在四川性格變的殘酷暴虐,濫殺無辜。先是區別對待當地非自己嫡系的部隊“突將”,導致突將譁變,嚇得他躲在廁所裡才倖免於難。後來採取安撫措施平定了譁變,但是馬上開啟了濫殺無辜的模式,突將的家屬和無辜牽連其中的平民百姓血流成河,以至於被人在臨死前下詛咒說“我死當訴於天,使此賊闔門如今日冤也!”

邊患與內亂往往同時發生。高駢在征討四方的時候,王仙芝、黃巢的起義已經逐漸壯大,撼動了大唐的根基。878年,58歲的高駢被任命為荊南節度使,鎮壓農民軍。哪知道,此時的高駢竟然“外戰內行,內戰外行”,打了一個敗仗之後就堅守不出了,還鬧出了兩隻野雞落在屋頂,來回調動部隊以避災星的大笑話。就這麼折騰來折騰去的,黃巢坐大,攻佔了洛陽、長安,唐皇再次倉促出逃到四川。高駢擁兵自重,不但不上前線,還想模仿曹操把唐僖宗弄到揚州“挾天子以令諸侯”。

黃巢起義失敗,唐僖宗回到長安,天下勉強算是平定了。白忙活一場的高駢悔恨萬分,人生幻滅,全身心地投入到修仙問道中,大興土木,修造了奢華的迎仙樓、延和閣,每天研習丹法。他把政事全交給了妖道呂用之等人,這幫不學無術的奸佞之徒,用各種奇技淫巧糊弄住高駢,連他的家人也不能相見,直言進諫的也被他們假高駢之手殺掉了。呂用之等人胡作非為,橫徵暴斂,終於給高駢把最後的人品也敗光了。

早年從農民軍投降過來的畢世鐸造反,帶兵把高駢全家囚禁了起來,後來因為戰事不利,殺了高駢全家祭天。一代猛將,淒涼收場,家中珠寶成山,卻是被一張毯子裹著下葬的。只是不知道,高駢死之前,眼前是否出現了四川那位給他下毒誓的婦女?

揚州經過這麼一折騰,“焚市落,剽民人,兵飢相仍,其地遂空。”高駢早年的功勳,都成了罪過,他也在《新唐書》中被列為叛臣,名將成了小丑。

接連失策 沉迷修仙

或是祖上基因好,高駢文才不輸武功。《太平廣記》中評價高駢:“幼好為詩,雅有奇藻,屬情賦詠,橫絕常流,時秉筆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勳臣有文者雅有奇藻,駢其首焉。”高駢本人是個文武全才之人,文化水平高,乃至以武將身份被選入《唐才子傳》。

高駢征戰半生,每到一處都有詩作,現存其五十多篇詩作來看,也是各種型別各個時間節點的都有,邊塞詩、寫景詩、唱酬詩都不乏精品。“隴上征夫隴下魂,死生同恨漢將軍。”“及得王師身已老,不知辛苦為何人。”

有時候,他的文人習氣也會發作,晚年擁兵自重,對朝廷的責難不服,還多次上書說風涼話。在得知朝廷任命王鐸代其諸道兵馬行營都統之職,曾打小報告上奏朝廷稱王鐸是“潰軍之將,亡國之大夫”,還作《聞河中王鐸加都統》諷刺:“鍊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意思是我折騰了這麼久,還沒摸到成仙的窗戶在哪,你吹吹笛就位列仙班了,不公平啊不公平,文人習氣顯露無遺。當然,這是不顧大局的胡鬧。

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山亭夏日》是其名作,也是千古以來寫景詩的代表作品: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一般理解,這首詩就是單純的寫景詠物,純乎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寫夏日風光。全詩經典之處在於它和諧地將靜態、動態、還有味覺的享受結合在一起,綠樹蔭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在靜謐中注入了一些動態元素,“水精簾動微風起”,微風拂過,樹和池塘中水隨風吹過波動,使這些靜態物體構成的畫面鮮活了起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落筆處野心更大,在這畫面中加入了薔薇花香,隨著輕風飄過,帶來了一縷沁人心脾的薔薇花香,又使整首詩充滿了身臨其境的美感。

仔細品味,似乎並不如是。我們盤點高駢的一生,會發現他終其一生在追求的除了功業,就是求仙。在唐代,佛教、道教都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尤其是道教位居國教的地位,痴迷於求仙問道的不計其數。耳熟能詳的詩人李白、白居易等都沉迷其中,還有多位皇帝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某些時刻還把國家推向危難境地。晚唐時期,也是心性論大流行,道教的外丹法逐漸轉向內丹法的時期,各種理論、法門層出不窮,再加上亂世,奸佞之徒難免利用這些鋌而走險。靠射鵰天意發跡的高駢,也是畢生都在修道。每次打仗,他都要假模假樣的做法,說是請天兵來助陣,這種術數,也確實讓他建功立業,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基礎上,一旦錯判,就成了開啟潘多拉魔盒的鑰匙。高駢的晚年,接連失策,不是神仙不幫他了,而且失去了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失去信心的高駢,只能繼續靠虛無縹緲的東西解決內心的空虛,更為放肆的大搞封建迷信。

這一點,也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山亭夏日》的前兩句寫整體景色,綠樹、池塘這種景物應對內心感受,雖然外面沸反盈天,我自有內心的安定,這裡可以對照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鑑開”來理解。“水精”“薔薇”都是具備宗教意義的事物,尤其是水精,作為外來寶石,是重要的法器,《雲笈七籤》中就對其有多處記載。“薔薇”也是唐詩中高頻出現的花,尤其是經常和修道等意象聯絡在一起用,如李白的《贈別王山人歸布山》,“王子析道論,微言破秋毫……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願言弄笙鶴,歲晚來相依。”清代詩人張仲英也有詠黃薔薇詩,“分得薔薇種,新妝學道家”。

通觀全詩,更像是高駢晚年在自己的迎仙樓下,面對滿園景色,寫下的一個修道了悟的感想,側面也說明了,高駢已經沉迷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面不可自拔,這種虛幻的平靜在這個亂世裡是不可能長存的,所以很快就成為了歷史的註腳。

流程編輯:L021

Tags:安南薔薇南詔四川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