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怎樣分辨銀屑病的血熱、血燥和血瘀,如何治療?

由 王俊慧 發表于 農業2021-12-07

簡介如進行期多采用清熱解毒祛風之品,使熱毒從氣分而解,配合使用涼血活血藥,使血熱得平,血瘀得防

毒熱互結是什麼意思

中藥治療銀屑病多主張銀屑病“從血論治”,將其分為血熱、血燥、血瘀三種。

怎樣分辨銀屑病的血熱、血燥和血瘀,如何治療?

一、“血熱證”治療原則及方法

證見發病迅速,皮疹以紅斑、丘疹為主,部分擴大或融合成斑塊,基底鮮紅,鱗屑層層,易於剝離,有點狀出血,周圍繞以紅暈。皮損新出者不斷,常波及耳孔、乳暈、臍凹、陰部及頭面、軀幹、四肢伸側,並可有同形反應。常伴有心煩躁熱,咽痛口渴,便秘溲赤,手足心熱,舌紅苔黃,脈象弦數或滑數。根據“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只恐耗血動血,直需涼血散血。”(《外感溫熱病篇》),採用清熱解毒,涼血祛風法,著重清瀉氣分毒熱,氣分毒熱得以清瀉,波及營血之毒熱隨之消減。治療採用“克銀一方”( 土茯苓、忍冬藤、草河車、白鮮皮、北豆根、板藍根、威靈仙、生甘草)加減。

其中土茯苓甘淡而平,有解毒消腫作用;忍冬藤、草河車、白鮮皮、北豆根、板藍根均為苦寒之品,為清熱解毒之要藥;威靈仙性味辛溫,辛能走表,溫能通絡,可以引經達表以清解壅於肌膚之毒熱,此外在苦寒藥中配以威靈仙一味,以其辛溫監製苦寒伐傷之弊;生甘草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調和諸藥。八味藥配伍,主要具有清熱解毒之功。

二、“血燥證”治療原則及方法

其臨床表現為皮損以斑片狀為主,小如錢幣,大似地圖,面板乾燥,呈淡紅色斑塊,鱗屑較薄,乾燥疏鬆,撫之即落,甚則皸裂,招動出血,瘙癢或痛,同時可伴有五心煩熱、肢體倦怠、頭暈少眠等症狀,舌淡苔淨。此時毒熱未盡,陰血已傷,此時徒清熱解毒則有苦寒化燥之弊,反而更傷陰耗血;如僅滋陰養血潤燥,恐斂邪使毒熱難解,故應清熱涼血與養陰生津並用,以克銀二方化裁(丹參、元參、麻仁、大青葉、北豆根、白鮮皮、草河車、連翹)。

其中丹參苦微寒能活血養血,元參甘苦鹹寒能清熱養陰解毒,麻仁潤腸通便,滋養補虛,這四味藥相合主要取其滋陰養血潤燥作用;大青葉、北豆根、白鮮皮、草河車、連翹性味苦寒,主要能清熱解毒。以上二組藥物,驅邪二不傷正,扶正二不戀邪,故適用於“血燥證”。

三、“血瘀證”治療原則及方法

證見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經年不愈,皮損紫黯或色素沉著,鱗屑較厚,有的呈蠣殼狀,或伴有關節活動不利,苔薄,舌有瘀斑,脈細澀。為毒熱相搏,瘀熱互結,脈絡不通所致,故用清熱涼血,活血消斑之法以治之。方用桃紅四物湯化裁。方中三稜、莪朮、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川牛膝、當歸尾、丹參養血活血;生地、丹皮、赤芍、虎帳、茜草、北豆根清熱解毒涼血。以上各味相配,共奏清熱涼血,活血消斑之功。

我們認為,銀屑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種致病因素導致體內的熱毒蘊積,無論證候如何,毒熱始終存在,因此 “清熱解毒”之法貫通始終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方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強調個體化治療,體現在疾病發展的不同時期及不同患者的不同兼證中。如進行期多采用清熱解毒祛風之品,使熱毒從氣分而解,配合使用涼血活血藥,使血熱得平,血瘀得防;如血瘀與風熱同時相伴,則宜重用活血化瘀之品,配以清熱解毒祛風之劑,因此時血瘀已轉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而熱毒仍留戀不去,以致瘀熱互結為患;血虛風燥則以養血活血為主,佐以清熱祛風,使血虛得補,餘熱得清,則諸證自除。

怎樣分辨銀屑病的血熱、血燥和血瘀,如何治療?

Tags:清熱解毒涼血北豆根活血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