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產學研 | 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由 芒種風向標 發表于 農業2021-10-13

簡介應用鹽鹼地改良整合技術示範效果研究提出河套灌區不同型別鹽鹼地的分類、分級指標體系,研發出適宜主要鹽鹼地型別的3套改良利用整合技術,創新了重度鹽鹼地土壤熟化層培育、脫硫石膏輕簡化施用、小麥等微鹹水補灌控鹽、鹽鹼地條播飼草作物開溝躲鹽播種等8

土質改良套什麼定額

內蒙古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是制約河套灌區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型別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型別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整合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整合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產學研 | 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河套灌區鹽漬化耕地

專案組開展了不同型別鹽鹼地改良技術研究與整合,明確了河套灌區鹽鹼地主要型別與鹽漬化表聚型特徵,完善了鹽鹼地分類、分級指標體系,研發出適宜氯化物硫酸鹽土的鹽生植物/耐鹽作物飼草、生物有機肥和秸稈還田三位一體整合技術;適宜蘇打鹽化土的耐鹼作物/飼草、生物有機肥和脫硫石膏三位一體整合技術;適宜交換性鈉質鹼化土的耐鹼作物飼草、生物有機肥、脫硫石膏、綠肥/秸稈深埋和腐殖酸五位一體整合技術。完善了耐鹽鹼適宜品種和測土施用脫硫石膏、生物有機肥和腐植酸的量化指標,明確重度鹽鹼地的指標為有機肥2400 kg/畝、EM菌劑、腐殖酸600kg/畝、脫硫石膏1350 kg/畝和綠肥/秸稈深翻30cm,中輕度鹽鹼地相應減量30~50%。

產學研 | 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田間施用脫硫石膏等改良劑

開展改良含蘇打重度鹼化土的石膏用量理論計算方法研究與應用,透過土柱模擬實驗,得出石膏施用量計算公式:±)Na+→±)Mg

2

+ →NaHCO

3

→Na

2

CO

3

→Mg(HCO

3

2

→MgCO

3

)。提出脫硫石膏輕簡化施用技術2項,一是基於田間原位速測裝置檢測土壤懸浮液的方法形成合理施用脫硫石膏技術;二是基於田間試驗提出鹼化土種向日葵保苗85%以上的脫硫石膏適宜用量為1350~1850kg/畝。

產學研 | 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研發田間原位速測裝置進行測土施用脫硫石膏

開展微鹹水補灌控鹽技術研究與應用,揭示了利用微鹹水補灌使土壤鹽分聚集層從0~40cm轉化為0~70cm的空間變異規律,明確了微鹹水灌水定額65~75mm;提出了小麥、向日葵和玉米微鹹水補灌控鹽模型,明確了小麥、向日葵和玉米微鹹水灌溉濃度分別為4。5g/L、5。0g/L和3。0g/L,建立了枸杞淡-鹹-鹹水輪灌製度。提出鹽鹼地開溝躲鹽播種技術與裝備研發。研究提出在鹽鹼地上提高條播作物/飼草保苗率30%以上的開溝躲鹽播種技術,明確了適宜開溝深度為5-8cm,研製出專用開溝播種機具並開發應用。

產學研 | 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解決方案

應用鹽鹼地改良整合技術示範效果

研究提出河套灌區不同型別鹽鹼地的分類、分級指標體系,研發出適宜主要鹽鹼地型別的3套改良利用整合技術,創新了重度鹽鹼地土壤熟化層培育、脫硫石膏輕簡化施用、小麥等微鹹水補灌控鹽、鹽鹼地條播飼草/作物開溝躲鹽播種等8項關鍵技術,並研製出專用播種機具。出版專著1部,授權專利2件,制定標準4項,驗收/鑑定意見5項,發表論文31篇,培養研究生6名。

內蒙古有鹽漬土面積8489萬畝,其中鹽漬土耕地1583萬畝,僅河套灌區就有484萬畝。2016-2018年,專案成果在河套灌區推廣155。7萬畝,新增利潤1。01億元。專案的實施助推了鹽鹼地特別是重度鹽鹼地的改良利用,解決了自治區千萬畝改鹽增草示範工程對不同型別鹽鹼地改良整合技術的需求問題。

【來源:創新內蒙古】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鹽鹼地石膏脫硫灌區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