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香約幸福·媒體聯動看新都|善治辯證法:“近悅遠來”的自變數與因變數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2-04

簡介2017年4月起,大豐街道在萬人小區紅湖公園城探索治理之道,提出“來了就是大豐人”“吾心安處是故鄉”等社群文化,用半年時間,實現了小區由亂到治的目標,探索出“找黨員、建組織、優機制、聚合力、植文化”五步工作法,並在成都市全域推廣

紅湖公園城多少戶

當下成都,凸顯“近悅遠來”的吸引力——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出爐,成都總人口數為2093。8萬人,居全國第4位。2021年末成都總人口數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25。42萬人,居全國4座人口增加超過20萬人的城市之中。

宜居宜業,成都閃耀光芒。其中一束搶眼的亮光,來自新晉GDP總量過千億的成都市新都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新都區總人口155。85萬人,居23個區(縣)之首,且10年新增人口數78。27萬人,亦排名第一。並且,14歲至45歲的青年群體人數,新都為71。6萬人,居成都區(縣)第三位。

“近悅遠來”,成為新都的重點詞彙,也同時帶來了城鄉社群發展與治理的挑戰——“新新都人”來了,如何留得住、住得好?新老新都人,怎樣共建共治共享?

這是一個關於自變數與因變數的設問——城市的治理由各種變數構成,當對一些變數“作功”,必然對另一些變數形成影響。

6月17日、18日,“香約幸福·媒體聯動看新都”活動舉行。26家央媒、省市級媒體記者以線下行走、線上直播的方式,走進新都城鄉社群,觀察自變數與因變數,尋解“近悅遠來”的善治之道。

尋解一:“吾心安處是故鄉”,給外來人口“歸屬感”

香約幸福·媒體聯動看新都|善治辯證法:“近悅遠來”的自變數與因變數

快速小哥李傑每天在送貨的路上,都會在街上看到窨井蓋搬開了、車輛亂停亂放等有損安全和秩序的現象時,掏出手機,在“豐行俠”小程式上進行反映,新都區大豐街道有關人員收到資訊後,會立即進行處理。

李傑是一位順豐快遞小哥,2020年10月起,他和同在大豐街道的2000多位快遞員一起,多了一個新身份:“豐行俠”,成為新都社群治理的一位志願者,收集資訊,參與應急。

大豐街道處於新都區南部,與主城區相鄰,外來人口超過40萬,對於一個戶籍人口4萬人的街道來說,如何推進社群冶理,是個難題。

2017年4月起,大豐街道在萬人小區紅湖公園城探索治理之道,提出“來了就是大豐人”“吾心安處是故鄉”等社群文化,用半年時間,實現了小區由亂到治的目標,探索出“找黨員、建組織、優機制、聚合力、植文化”五步工作法,並在成都市全域推廣。

給外來人口施以“歸屬感”的自變數,產生了“吾心安處是故鄉”的因變數——

新都對“豐行俠”助力社治實行積分制,根據積分進行獎勵,並在全區179家“兩新”組織發起成立“豐行俠愛心聯盟”,為“豐行俠”提供醫衛服務、法律援助、子女學習等“定製”服務,讓這支隊伍融入當地。

2020年、2021年,新都區人口激增60多萬,背後是產業的發展、城市形象的提升。而新都也藉由大豐街道等基層對外來人口管理的有效探索,找到了一條黨建引領、多措並舉、文化認同的治理路子。

尋解二:“自在生活”,給高素質人口“品質感”

香約幸福·媒體聯動看新都|善治辯證法:“近悅遠來”的自變數與因變數

座落在新都區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內,川音藝谷無疑很文藝。9個由四川音樂學院教授領銜打造的藝術宅院,風格各異,充滿了藝術氣息。

川音藝谷西側,是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這裡製造了成都60%的地鐵車輛,聚集了60多家企業;川音藝谷東側,是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40多家企業集聚,承載大飛機夢。

產城融合的格局裡,川音藝谷是產業社群的一顆明珠,為功能區2000多位產業人才提供有“品質感”的環境自變數,帶去“自在生活”的因變數。

而距其不遠的石板灘街道土城村,則把客家文化引入產業社群,2021年打造了鄉土文創中心、客家微展廳、龍舞長廊等特色美空間,啟動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打造“四店四館”。同時,嘗試在開展農耕體驗等各種活動,目前已吸引8家企業參與,成為功能區週末活動的一個亮點。

緊鄰成都大熊貓基地,天府沸騰小鎮自2018年春面世以來,“熊貓+音樂+火鍋”IP成為新業態網紅。小鎮已建設瑪歌莊園、沸騰都火等7個重點專案,可同時容納上萬人吃火鍋。

遊客雲集,社群治理怎樣有條不紊?小鎮所在的三河街道破解外來遊客多、設施保障難問題,建設景區服務智慧場景——聯動企業開通訂餐訂票系統,在“天府市民雲”平臺植入景區智慧地圖,提供預訂、停車等服務,利用網路技術使景區秩序井然。“小鎮開業四年了,極少有遊客投訴。”三河街道有關負責人說。

尋解三:“煙火氣足幸福更濃”,給老城區居民“共同體感”

香約幸福·媒體聯動看新都|善治辯證法:“近悅遠來”的自變數與因變數

6月17日,桂湖街道桂東社群的“區域黨建聯席會”吸引了數家媒體記者的目光。34位與社群居民生活有關的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云集一堂,在養老服務、學生閱讀等260個社群志願服務專案中“認領”適合自己的,經過交流,現場簽約了140個專案。

桂東社群每年都會收集居民需求,整合成一份需求清單,形成一個個專案,透過“區域黨建聯席會”釋出、認領,變單治為共治,發動居民和轄區內外的關聯單位參與,例如人壽保險公司就曾認領建設了社群“口袋公園”。

一個社群的“朋友圈”能這麼玩?桂區社群書記鄒敏說:“透過‘區域黨建聯席會’,我們把社群居民與社會資源連結成了一個‘共同體’,煙火氣仍在、幸福感更濃,幸福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地處新都老城區,老舊院落多、“一老一小”多,桂東社群每年都有有機更新的計劃。五四小區“九院並一院”的整合化板塊式更新作法曾經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新都街道正因社群建於2000年,是新都區較早建設的統規自建房安置小區,由8個村民小組拆遷安置組成。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流動人口眾多、業態低端、交通擁堵的典型“城中村”。

2018年,新都區決定由點到面,實施正因片區有機更新,高標準建設國際化“雙創服務”與“消費場景”。

正因社群設立了新都首個“香城細管”工作站,搭建“綜合執法協調”和“市政維護”兩大工作平臺,建立“問題派單四級處理”機制,辦理群眾訴求。

與此同時,社群對內完善、改造居民房屋功能;對外打造街區形態,牆繪植入青年文化,營造“5分鐘公共交往圈”。社群改造了市場,新增便民服務點,配套了建設國際青年聚落。

重塑街區形態後,正因社群開發特色品牌社群商業,並建起了“商居聯盟”,透過平臺對話,和諧商家與居民間的矛盾。昔日髒亂差的“城中村”,煙火氣歸來,變成了有國際範的網紅打卡地。

在社治推動下,新都一個個院落、小區、街道、社群的自變數,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成為新都社治因變數的起點,迴圈往復,匯聚出更大的變化。

Tags:社群新都區街道大豐豐行俠